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自我耗竭式演进
QQ咨询:
有路璐璐:

自我耗竭式演进

  • 作者:(匈)乔纳蒂 李陈华 许敏兰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80211565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3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政党-**体制运行及变迁的政治-经济-社会逻辑是什么?我们如何解释它们在运行及转型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什么一些政党一**施行了改革,而另一些政党-**却没有施行改革?为什么一些政党-**崩溃了,而另一些政党-**却没有崩溃?为什么一些政党-**在转型
    中出现经济危机,而另一些政党一**在转型中却实现经济增长?一些政党-**的幸存,另一些政党-**的消亡,以及它们在解体、崩溃和政治经济转型方面令人困惑的差异,使得以上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恰当解释。本书正是要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对此作出回答。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部分,引入互动式政党一**(IPS,Inter-active Party-State)模型,把它作为分析和比较政党一**体制及其转型的自我相似性(self-similarities)和差异性的一种综合经验方法。第二部分,根据IPS模型,以三个具体的政党一**为例,从经验上阐明其结构及动态运行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导致的后果。对这三个案例的深入考察,也将展示IPS模型作为一种经验分析工具的适用性。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转向三个政党-**之问的比较: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中国。基于IP
    文章节选
    **部分 政党-**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本章集中解释社会主义体制的组织原则、内部**化和变迁的理论。该体制首先产生于1917年的苏联,后来扩散到全世界。根据大卫·莱因(David Lane,1996)的分类,后来的那些体制,或者是192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通过独立的国内革命而建立(蒙古、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越南、中国、老挝、柬埔寨),或者是1940年代末被苏联征服后而被强加(东欧**、波罗的海**等),或者是由于国内政治或军事突变而产生(如,占巴和津巴布韦)。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是基于什么来界定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特征,如何解释这种体制的内部动态运行和变迁,以及它们在发展中所表现的偏离(尽管具有共同特征)。
    绝大多数文献把极权主义归因于斯大林主义及其影响(例如,参见Curtis et al.1969;Arendt l966;Friednch and Brzezinski 1965;Goldfarb 1989;Kornhauser 1960;Westoby l989),着重阐述政治和统治精英在社会系统中的至高无上以及全面持久的控制。这些理沦集中于**与社会之问的界限不分,在冷战时期被认为是反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Lane 1976);它们强调现代暴政条件下对个人的压制,公民社会的缺失,以及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实行持久控制。
    遵循大卫·莱因的分类,一些理论家(Cliff 1964;Callinicos 1991;Harman 1990)把这种体制定义为**资本主义,在这种体制下,**仍然履行着独立的政治经济职能,“体现了资本家**的统治,扮演着资产**的历史角色,**官员变成了统治‘**’”(Lane 1996:140)。动态运行的基础在于工人与**官员之间的**斗争。这些理论分析了攫取生产者剩余(所有者能够占有的利润)、进一步促进资源积累、支持统治**,但没有确定统治**作为一个**的界限,因为这些理论认为统治**只能控制而不能拥有生产资料。
    另一些理论家(Trotsky 1991;Mandel 1995;Ticktin 1973;1992)强调,苏联式社会是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性社会。该体制的构建基础在于精英**与零散化的工人(atomized workforce)之问的关系。他们强调,政治**不是工人**的真正代表,而是一个退化了的政治集团,向这种政治集团转移剩余是不合理的。一些人认为,该体制将来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体制并没有发展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的明显趋势。这一理论当时的支持者们解释道,这些体制解体的原因在于工人**有效地抵制了剩余榨取,要不然这种榨取也许会促进增长从而维持精英**的统治地位。由于缺乏合法性、不能变成所有者而继承财产权,所以精英**被进一步削弱。同时,他们原以为市场改革可以改善经济条件,稳定精英**的地位,但结果却相反,市场改革导致该体制消亡,统治精英被工人**推翻。
    ……
    目录
    引言
    缩写
    **部分 政党-**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2 构建互动式政党-**(IPS)模型的方法论
    2.1 从现实出发与经验证据
    2.2 模型的理论扩展阶段
    3 政党-**的结构
    3.1 政党-**的基本构成要素
    3.2 依附性与利益关系的*终网络
    3.3 关联的原则
    4 政党-**的动态运行
    4.1 运行的主要原则
    4.2 有选择的软结构约束与软预算约束
    4.3 自我再生产中的陷阱
    5 政党-**结构及动态运行上的自我相似性
    6 分歧的结构及动态运行背景
    6.1 政党-**类型多样化的结构背景
    6.2 结构特征与自我再生产的动态运行
    6.3 再生产约束硬化与结构特有的反应
    6.4 再生产约束、外部约束与结构特有的选择性
    7 自我再生产的特定模式与转型的路径
    7.1 对不同的权力分配进行分组
    7.2 权力分配的三种模式及其动态运行
    7.3 模式特征与解体和演进的不同顺序
    8 IPS模型动态框架中的术语解释
    8.1 模式内的权力重组
    8.2 模式转变
    8.3 体制转变
    8.4 机动空间及其动态扩张:在模式及体制内的权力转变期间,在模式及体制间的权力转变期间
    9 基于IPS模型挑战有关改革和转型的比较观点
    9.1 个体特征及绩效上的差异
    9.2 比较改革文献中的改革分析
    9.3 脱离结构背景的改革比较
    第二部分 政党-**从诞生到转型:罗马尼亚、匈牙利与中国
    10 案例研究:引言
    10.1 选择**的条件
    11 背离起点:自我掠夺型模式的多样性
    11.1 历史背景
    11.2 罗马尼亚自我掠夺型模式的确立
    11.3 匈牙利自我掠夺型模式的确立
    11.4 中国自我掠夺型模式的确立
    11.5 结论
    12 模式转变与维持
    13 运行:实施与结构相符的自我再生产工具
    14 运动中的陷阱:自我毁灭和转型的模式特有性道路
    15 结论
    编辑推荐语
    科尔奈教授的研究注重社会主义体制的一般问题,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乔纳蒂教授注重研究社会主义**权力结构的差异及其后果。乔纳蒂教授的研究因为关注的焦点集中,所以产生的成果没有科尔奈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体系那么庞大,但是她的研究可以解释科尔奈的研究所解释不了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计划体制在不同**会以不同的方式结束,而且这种不同的结束方式对后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两位学者的研究实可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十分有趣的是,两位学者的研究方法却是一致的,都是经济人类学(Economic Anthropology),即通过观察、记录、追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来总结归纳出规律,这种方法在我国鲜为人知,更别说应用了。通过阅读乔纳蒂教授的著作,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种研究方法。
    ——赖海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