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计算机应用教程(第10版)(Windows 10与Office 2013环境)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计算机应用教程(第10版)(Windows 10与Office 2013环境)

  • 作者:卢湘鸿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99077
  •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 页数:376
  • 定价:¥49.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1.1计算机概述1
    1.1.1计算机的定义、特点与
    发展简史1
    1.1.2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及发展趋向2
    1.2信息化社会与计算机文化4
    1.2.1信息化社会4
    1.2.2计算机文化5
    1.3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存储单位及
    其它7
    1.3.1信息与数据7
    1.3.2数制和数据的存储单位7<p>目录</p> <p>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p> <p>1.1计算机概述1</p> <p>1.1.1计算机的定义、特点与</p> <p>发展简史1</p> <p>1.1.2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p> <p>及发展趋向2</p> <p>1.2信息化社会与计算机文化4</p> <p>1.2.1信息化社会4</p> <p>1.2.2计算机文化5</p> <p>1.3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存储单位及</p> <p>其它7</p> <p>1.3.1信息与数据7</p> <p>1.3.2数制和数据的存储单位7</p> <p>1.3.3指令、指令系统、程序和</p> <p>源程序8</p> <p>1.3.4速度9</p> <p>1.3.5主存储器容量和外存储</p> <p>器容量9</p> <p>1.3.6性能指标10</p> <p>1.3.7ASCII码和汉字码10</p> <p>1.4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11</p> <p>1.4.1计算机系统构成11</p> <p>1.4.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1</p> <p>1.4.3微型机的硬件构成13</p> <p>1.4.4计算机的软件系统23</p> <p>1.4.5操作系统基本知识25</p> <p>1.4.6文件的概念、命名、类型</p> <p>及文件夹结构28</p> <p>1.4.7用户与计算机软件系统</p> <p>和硬件系统的层次关系29</p> <p>1.5计算机的**使用知识30</p> <p>1.5.1计算机的环境要求30</p> <p>1.5.2计算机的使用注意事项30</p> <p>1.5.3计算机病毒及其**31</p> <p>1.5.4计算机黑客与网络犯罪32</p> <p>习题133</p> <p> </p> <p>第2章Windows 10操作系统37</p> <p>2.1Windows 10概述37</p> <p>2.1.1Windows 10简介37</p> <p>2.1.2Windows 10的运行环境、</p> <p>安装和激活38</p> <p>2.1.3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p> <p>启动与关闭40</p> <p>2.2Windows 1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p> <p>操作43</p> <p>2.2.1鼠标的操作方法与鼠标</p> <p>指针的不同形状43</p> <p>2.2.2桌面有关的概念与桌面</p> <p>的基本操作44</p> <p>2.2.3图标与图标的基本操作47</p> <p>2.2.4任务栏49</p> <p>2.2.5“开始”菜单52</p> <p>2.2.6窗口与窗口的基本操作57</p> <p>2.2.7菜单的分类、说明与基本</p> <p>操作60</p> <p>2.2.8对话框与对话框的基本</p> <p>操作61</p> <p>2.2.9获取系统的帮助信息63</p> <p>2.2.10在Windows 10下执行</p> <p>DOS命令64</p> <p>2.3文件、文件夹与磁盘管理64</p> <p>2.3.1基本概念介绍64</p> <p>2.3.2文件资源管理器65</p> <p>2.3.3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68</p> <p>2.3.4磁盘管理73</p> <p>2.4任务管理74</p> <p>2.4.1任务管理器简介74</p> <p>2.4.2应用程序的有关操作75</p> <p>2.5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77</p> <p>2.5.1控制面板简介77</p> <p>2.5.2显示属性设置78</p> <p>2.5.3添加新的硬件设备79</p> <p>2.5.4常见硬件设备的属性</p> <p>设置80</p> <p>2.5.5系统日期和时间的设置83</p> <p>2.5.6Windows中汉字输入法</p> <p>的安装、选择及属性设置83</p> <p>2.5.7个性化环境设置与用户</p> <p>账户管理84</p> <p>2.5.8备份文件和设置86</p> <p>2.6Windows提供的系统维护和</p> <p>其它附件88</p> <p>2.6.1系统维护工具88</p> <p>2.6.2记事本的功能和用法90</p> <p>习题291</p> <p> </p> <p>第3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法98</p> <p>3.1键盘击键技术98</p> <p>3.1.1打字术和打字姿势98</p> <p>3.1.2打字的基本指法98</p> <p>3.2汉字键盘输入法概述99</p> <p>3.3中文(简体,中国)微软拼音</p> <p>汉字输入法100</p> <p>3.3.1微软拼音的进入和退出100</p> <p>3.3.2微软拼音单字、词语</p> <p>的输入100</p> <p>3.3.3微软拼音中文标点符</p> <p>号的输入方法102</p> <p>习题3102</p> <p> </p> <p>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3105</p> <p>4.1基本知识105</p> <p>4.1.1Microsoft Office 2013</p> <p>和Word 2013简介105</p> <p>4.1.2Word 2013的启动和</p> <p>退出107</p> <p>4.1.3Word工作窗口的组成</p> <p>元素108</p> <p>4.1.4Word功能区110</p> <p>4.1.5Word工作窗口不同</p> <p>鼠标指针符号的含义112</p> <p>4.2Word中的“宏”113</p> <p>4.3文档创建、保存和基本的编辑</p> <p>操作114</p> <p>4.3.1新建文档与模板概念114</p> <p>4.3.2新建空白文档的若干</p> <p>问题115</p> <p>4.3.3新建文档的保存116</p> <p>4.3.4基本的编辑操作118</p> <p>4.4文件的编辑技巧120</p> <p>4.4.1文件的打开与另存120</p> <p>4.4.2查找和替换120</p> <p>4.4.3文本块的选定、删除、</p> <p>移动和复制122</p> <p>4.5文件的版面设计123</p> <p>4.5.1输出页面设置123</p> <p>4.5.2字符格式设置126</p> <p>4.5.3段落格式设置127</p> <p>4.5.4样式编排文档130</p> <p>4.5.5分节符概念与分栏排版131</p> <p>4.5.6设置页眉和页脚,插入</p> <p>页码133</p> <p>4.6Word的图文排版等功能134</p> <p>4.6.1插入图片与图文混排134</p> <p>4.6.2文字图形效果的实现138</p> <p>4.6.3首字下沉140</p> <p>4.6.4文本框与文字方向141</p> <p>4.6.5插入脚注、尾注和题</p> <p>注等142</p> <p>4.7表格的制作和处理142</p> <p>4.7.1表格制作142</p> <p>4.7.2表格处理144</p> <p>4.7.3表格数据计算、生成图表</p> <p>及其它147</p> <p>4.8Word的其它功能149</p> <p>4.8.1拼写和语法检查149</p> <p>4.8.2使用项目符号、编号和</p> <p>多级列表150</p> <p>4.8.3自动生成目录151</p> <p>4.8.4中文版式功能152</p> <p>4.8.5邮件合并功能153</p> <p>4.8.6利用Word创建和发送</p> <p>电子邮件155</p> <p>4.8.7利用Word创建网页156</p> <p>4.9文件打印156</p> <p>习题4157</p> <p>第5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3165</p> <p>5.1Excel 2013概述165</p> <p>5.1.1Excel的启动、工作窗口</p> <p>和退出165</p> <p>5.1.2Excel的基本概念——工</p> <p>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166</p> <p>5.2工作簿的建立和基本操作167</p> <p>5.2.1工作簿的建立167</p> <p>5.2.2工作簿的基本操作167</p> <p>5.3工作表的建立167</p> <p>5.3.1工作表结构的建立167</p> <p>5.3.2工作表的数据输入168</p> <p>5.4工作表的编辑169</p> <p>5.4.1数字、文字、日期和时间</p> <p>的编辑169</p> <p>5.4.2公式的输入与编辑169</p> <p>5.4.3单元格与数据区的选取171</p> <p>5.4.4数据的复制和移动172</p> <p>5.4.5数据填充172</p> <p>5.4.6行、列及单元格的插入173</p> <p>5.4.7数据区或单元格的删除173</p> <p>5.5工作表的管理173</p> <p>5.5.1工作表的添加、删除、</p> <p>重命名等操作173</p> <p>5.5.2工作表的移动和复制174</p> <p>5.5.3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p> <p>冻结174</p> <p>5.6工作表格式化175</p> <p>5.6.1数字格式的设置175</p> <p>5.6.2字体、对齐方式、边框</p> <p>底纹的设置176</p> <p>5.6.3行高和列宽的调整177</p> <p>5.6.4自动套用格式177</p> <p>5.6.5单元格醒目标注的</p> <p>条件格式设置177</p> <p>5.7数据的图表化178</p> <p>5.7.1图表的类型和生成178</p> <p>5.7.2图表的编辑和修改180</p> <p>5.8函数180</p> <p>5.8.1函数的使用180</p> <p>5.8.2常用函数181</p> <p>5.9数据清单的管理181</p> <p>5.9.1数据清单的建立和编辑181</p> <p>5.9.2数据排序182</p> <p>5.9.3数据筛选182</p> <p>5.9.4分类汇总183</p> <p>5.10数据保护185</p> <p>5.10.1保护工作簿185</p> <p>5.10.2保护工作表186</p> <p>5.11表和图的打印186</p> <p>习题5186</p> <p> </p> <p>第6章多媒体基础应用及PDF格式文件192</p> <p>6.1多媒体概述192</p> <p>6.1.1媒体、多媒体与多媒体</p> <p>技术192</p> <p>6.1.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p> <p>应用193</p> <p>6.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94</p> <p>6.2.1多媒体计算机的标准194</p> <p>6.2.2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p> <p>平台194</p> <p>6.3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p> <p>及处理195</p> <p>6.3.1声音信息195</p> <p>6.3.2图像信息196</p> <p>6.3.3视频信息196</p> <p>6.4多媒体开发工具197</p> <p>6.4.1编程语言197</p> <p>6.4.2多媒体创作工具197</p> <p>6.5中文Windows 10中的多媒体</p> <p>功能198</p> <p>6.5.1语音录音机198</p> <p>6.5.2多媒体播放器——Windows</p> <p>Media Player199</p> <p>6.5.3音量控制器201</p> <p>6.6PDF格式文件202</p> <p>6.6.1PDF格式文件概述202</p> <p>6.6.2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p> <p>2013创建PDF格式文件203</p> <p>6.6.3Adobe Acrobat PDF创建</p> <p>格式文件203</p> <p>6.6.4PDF格式文件的</p> <p>基本操作206</p> <p>习题6207</p> <p> </p> <p>第7章图像处理软件 Adobe Photoshop</p> <p>CS6210</p> <p>7.1图像基础知识210</p> <p>7.1.1图像的基本属性210</p> <p>7.1.2图像的格式211</p> <p>7.1.3图像的输入和输出设备211</p> <p>7.2Photoshop的工作环境212</p> <p>7.2.1Photoshop的工作界面212</p> <p>7.2.2图像文件的操作213</p> <p>7.2.3图像处理工具214</p> <p>7.2.4控制调板217</p> <p>7.3图层和通道220</p> <p>7.3.1使用图层220</p> <p>7.3.2使用通道和蒙版222</p> <p>7.4创建文字224</p> <p>7.5滤镜224</p> <p>7.6综合应用227</p> <p>习题7228</p> <p> </p> <p>第8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p> <p>2013230</p> <p>8.1PowerPoint简介230</p> <p>8.2创建演示文稿230</p> <p>8.2.1PowerPoint的工作</p> <p>界面230</p> <p>8.2.2PowerPoint的视图</p> <p>方式230</p> <p>8.2.3演示文稿的创建和保存232</p> <p>8.3编辑演示文稿232</p> <p>8.3.1插入文本232</p> <p>8.3.2插入图片和艺术字233</p> <p>8.3.3插入表格和图表234</p> <p>8.3.4插入SmartArt图形235</p> <p>8.3.5插入声音和影片235</p> <p>8.3.6幻灯片的基本操作236</p> <p>8.4设置演示文稿外观237</p> <p>8.4.1更改幻灯片版式237</p> <p>8.4.2应用主题237</p> <p>8.4.3设置背景238</p> <p>8.4.4设置母版239</p> <p>8.5建立动感的演示文稿239</p> <p>8.5.1添加动画效果239</p> <p>8.5.2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240</p> <p>8.5.3创建交互式演示文稿241</p> <p>8.6放映演示文稿242</p> <p>8.6.1启动幻灯片放映242</p> <p>8.6.2控制幻灯片放映243</p> <p>8.6.3设置幻灯片放映方式244</p> <p>8.7打包演示文稿244</p> <p>8.8打印演示文稿245</p> <p>习题8246</p> <p> </p> <p>第9章网络基础知识248</p> <p>9.1网络概述248</p> <p>9.1.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248</p> <p>9.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50</p> <p>9.1.3网络的分类253</p> <p>9.1.4网络的拓扑结构253</p> <p>9.1.5网络的基本应用254</p> <p>9.2因特网接入技术及连接设置255</p> <p>9.2.1局域网接入方式256</p> <p>9.2.2无线网络接入方式258</p> <p>9.2.3ADSL接入方式261</p> <p>9.3局域网的组建及连接设置263</p> <p>9.3.1双机互联网络的组建263</p> <p>9.3.2多机互联网络的组建264</p> <p>9.4网络共享资源的配置与使用266</p> <p>9.4.1网络资源管理模式267</p> <p>9.4.2用户账户的管理272</p> <p>9.4.3网络资源共享的设置274</p> <p>9.4.4网络共享资源的使用277</p> <p>习题9282</p> <p> </p> <p>第10章Internet的使用285</p> <p>10.1Internet概述285</p> <p>10.1.1Internet简介285</p> <p>10.1.2Internet的主要功能285</p> <p>10.1.3如何上网287</p> <p>10.2如何使用Edge浏览器287</p> <p>10.2.1Edge工作窗口介绍288</p> <p>10.2.2在Edge中浏览网页289</p> <p>10.2.3Edge菜单栏介绍290</p> <p>10.3文件的下载和上传302</p> <p>10.3.1下载文件的方法303</p> <p>10.3.2上传文件的方法307</p> <p>10.4电子邮件Email308</p> <p>10.4.1申请和使用免费电子</p> <p>邮箱308</p> <p>10.4.2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p> <p>Windows Mail的使用312</p> <p>10.5中文电子公告栏320</p> <p>10.5.1基于WWW的BBS</p> <p>站点320</p> <p>10.5.2访问BBS321</p> <p>10.6网络虚拟空间322</p> <p>10.6.1博客322</p> <p>10.6.2微博客325</p> <p>10.6.3社交网络327</p> <p>10.7Internet数据共享332</p> <p>10.7.1Internet数据共享概述332</p> <p>10.7.2数据共享应用</p> <p>——OneDrive的使用332</p> <p>习题10337</p> <p> </p> <p>第11章信息检索与利用341</p> <p>11.1信息检索系统341</p> <p>11.1.1信息检索原理341</p> <p>11.1.2文献分类法342</p> <p>11.1.3信息检索方法、途径</p> <p>和步骤345</p> <p>11.2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347</p> <p>11.2.1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p> <p>基本知识347</p> <p>11.2.2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347</p> <p>11.2.3网络信息检索工具348</p> <p>11.3常用的信息检索资源350</p> <p>11.3.1中文数据库350</p> <p>11.3.2西文数据库352</p> <p>11.3.3特种文献检索353</p> <p>11.3.4Internet信息查询355</p> <p>11.3.5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356</p> <p>习题11357</p> <p>第12章常用工具软件359</p> <p>12.1压缩工具WinRAR359</p> <p>12.1.1软件信息359</p> <p>12.1.2软件简介359</p> <p>12.1.3WinRAR的应用方法359</p> <p>12.2看图工具软件ACDSee361</p> <p>12.2.1软件信息361</p> <p>12.2.2软件简介361</p> <p>12.2.3ACDSee的使用方法361</p> <p>12.3下载工具迅雷363</p> <p>12.3.1软件信息363</p> <p>12.3.2软件简介363</p> <p>12.3.3迅雷的使用方法364</p> <p>12.4机器翻译软件金山词霸366</p> <p>12.4.1软件信息366</p> <p>12.4.2软件简介366</p> <p>12.4.3金山词霸的使用方法366</p> <p>12.5数据恢复工具EasyRecovery367</p> <p>12.5.1软件信息367</p> <p>12.5.2软件简介367</p> <p>12.5.3EasyRecovery 2017</p> <p>的使用368</p> <p>12.6360**软件369</p> <p>12.6.1软件信息369</p> <p>12.6.2软件简介369</p> <p>12.6.3360软件的使用方法369</p> <p>12.7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格式工厂371</p> <p>12.7.1软件信息371</p> <p>12.7.2软件简介372</p> <p>12.7.3格式工厂的使用方法372</p> <p>12.8有道云笔记373</p> <p>12.8.1软件信息373</p> <p>12.8.2软件简介373</p> <p>12.8.3有道云笔记的主要</p> <p>特点和功能374</p> <p>12.8.4有道云笔记的使用</p> <p>方法374</p> <p> </p> <p>参考文献376</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丛书序能够满足社会(包括就业)需要、专业本身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文科类专业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交叉、渗透是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新学科的一个生长点。加强文科类(包括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是培养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大文科人才要求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指导大文科类各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把大文科各门类的本科计算机教学按专业门类分为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三个系列。大文科计算机知识体系由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办公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美术与设计类计算机应用以及音乐类计算机应用8个知识领域组成。知识领域下分若干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下分若干知识点。大文科类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点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相对有限的。由属于一个或多个知识领域的知识点构成的课程则是不稳定、相对活跃、难以穷尽的。课程按教学层次可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程(也就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小公共课程和计算机背景专业课程三个层次。**层次的教学内容是文科各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要为学生毕业后社会就业的需要服务。这些内容也可为文科学生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对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保证,起着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第二层次是在**层次之上为满足同一系列某些专业共同需要(包括与专业相结合而不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而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其教学内容或者在深度上超过**层次的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相应模块,或者是拓展到**层次中没有涉及的领域。这是满足大文科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要的课程。这部分教学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其专业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第三层次是使用计算机工具,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背景而开设的为某一专业所特有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就是专业课。如果没有计算机作为工具支撑,这门课就开不起来。这部分教学在更大程度上显现了学校开设的特色专业的能力与水平。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十三五”计算机规划教材就是根据《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它可以满足大文科各类专业计算机各层次教学的基本需要。 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丛书序能够满足社会(包括就业)需要、专业本身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文科类专业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交叉、渗透是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新学科的一个生长点。加强文科类(包括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是培养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大文科人才要求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指导大文科类各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把大文科各门类的本科计算机教学按专业门类分为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与艺术类三个系列。大文科计算机知识体系由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办公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美术与设计类计算机应用以及音乐类计算机应用8个知识领域组成。知识领域下分若干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下分若干知识点。大文科类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点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相对有限的。由属于一个或多个知识领域的知识点构成的课程则是不稳定、相对活跃、难以穷尽的。课程按教学层次可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程(也就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小公共课程和计算机背景专业课程三个层次。**层次的教学内容是文科各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要为学生毕业后社会就业的需要服务。这些内容也可为文科学生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对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保证,起着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第二层次是在**层次之上为满足同一系列某些专业共同需要(包括与专业相结合而不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而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其教学内容或者在深度上超过**层次的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相应模块,或者是拓展到**层次中没有涉及的领域。这是满足大文科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要的课程。这部分教学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其专业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第三层次是使用计算机工具,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背景而开设的为某一专业所特有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就是专业课。如果没有计算机作为工具支撑,这门课就开不起来。这部分教学在更大程度上显现了学校开设的特色专业的能力与水平。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十三五”计算机规划教材就是根据《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它可以满足大文科各类专业计算机各层次教学的基本需要。 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br />卢湘鸿卢湘鸿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现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顾问,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2017年11月前言进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及计算思维意识,应用计算机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信息、协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大学大文科各专业都已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并且随着社会对文科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方面要求的提高而逐步增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大学文科专业计算机的教学情况与信息化社会、专业本身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方面的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大文科各个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在面向应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计算思维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对大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按专业门类分大类指导进行教学,更加完善大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容,不断提高文科计算机教学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重新组织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2011年版)》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北京(电话: 01058581000)。(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中的主体(知识体系及其内容)就是根据文科本科文史哲法教类、经济管理类和艺术类三大系列,以及文科计算机大公共课、计算机小公共课以及计算机背景专业课程不同教学层次的不同需要而提出来的。其中,计算机大公共课程按知识领域(模块化)形式进行设计。由分属于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办公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知识领域的知识点组成。这些内容都是大文科专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保证,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根据社会就业、自身专业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要求,大学各专业今后仍然有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普遍开设计算机公共课的必要。本书是根据《教学要求》中计算机大公共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本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10、中英文键盘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3、多媒体基础应用与PDF格式文件、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CS6、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13、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使用、信息检索与利用以及常用工具软件共12章,并配有丰富的例题和大量的习题,以方便教与学。本书可以满足36学时至72学时(其中上机不少于一半学时)的教学需要。分三个层次安排: **层次,安排36学时,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10、中英文键盘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13、Internet的使用为基本内容,**是掌握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10、中文文字处理的技能与Internet的基本使用(包括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第二层次,安排54学时,除了熟练掌握**层次规定的内容外,还需要掌握多媒体应用基础与PDF格式文件、图像处理软件 Adobe Photoshop CS6以及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3的基本使用等内容;第三层次,安排72学时,除了第二层次规定的内容外,还需要比较全面地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3、网络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等内容。当然,如何安排教学,应从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对计算机*需要的基本要求出发,还要考虑学时的允许以及软硬件设备和师资等方面的条件,*终决定在教学中对知识模块的取舍。本书由卢湘鸿组织编写并任主编,卢卫、周林志任副主编。为本书提供初稿的主要有卢卫、卢湘鸿、陈洁、何杰、吴志山、周林志、徐娟、潘晓南。此版本主要作者: 第1章是卢湘鸿,第2章是卢卫,第3章是卢湘鸿,第4章是周林志,第5章是周林志,第6章是卢湘鸿,第7章是周林志,第8章是周林志,第9章是卢卫,第10章是卢卫,第11章是徐娟、周林志,第12章是吴志山、周林志。参加一些章节部分内容、例题及习题初稿编写的有王海燕、刘丽、刘娉婷、李娅娣、何路、陈勇军、侯杰波、夏露、喻炜等。全书*后由卢湘鸿审定本书前言中编写者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北京大学唐大仕老师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焦虹老师的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能够满足当前大学文科类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基本需要,也可作为其它非计算机专业公共课和等级考试培训班的教材,还可用于办公自动化人员的自学参考。由于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与读者不吝指正。<br />作者2018年3月于北京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
    目录
    目录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1.1计算机概述1
    1.1.1计算机的定义、特点与
    发展简史1
    1.1.2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及发展趋向2
    1.2信息化社会与计算机文化4
    1.2.1信息化社会4
    1.2.2计算机文化5
    1.3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存储单位及
    其它7
    1.3.1信息与数据7
    1.3.2数制和数据的存储单位7
    编辑推荐语
    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本书正是正是基于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本书能够满足当前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基本需要,也可作为其它非计算机专业公共课和培训班的教材,还可满足办公自动化人员的自学需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