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严复群学及军事政治思想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严复群学及军事政治思想研究

  • 作者:王宪明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88361
  •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引介西学,复兴中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夯实学术基础(代前言)
    军事 思 想
    严复的“海军强国”梦及其当代意义
    一、从海军总长刘冠雄自请降职而以严复自代说起
    二、海军重建计划
    三、早年的实践
    四、晚年反思
    五、几点启示
    严复军政思想述要——以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场战争的观察与思考为**的考察
    一、甲午战争:“世变”方殷,中国“不变法则必亡”
    二、日俄战争:“内政腐败,军声未有克扬于外者”
    三、欧战:强国强军之路在何方<p>引介西学,复兴中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 <p>夯实学术基础(代前言) </p> <p>军 事 思 想</p> <p>严复的“海军强国”梦及其当代意义 </p> <p>一、从海军总长刘冠雄自请降职而以严复自代说起</p> <p>二、海军重建计划 </p> <p>三、早年的实践 </p> <p>四、晚年反思 </p> <p>五、几点启示 </p> <p>严复军政思想述要——以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p> <p>三场战争的观察与思考为**的考察 </p> <p>一、甲午战争:“世变”方殷,中国“不变法则必亡”</p> <p>二、日俄战争:“内政腐败,军声未有克扬于外者”</p> <p>三、欧战:强国强军之路在何方 </p> <p>结束语 </p> <p>政 治 思 想</p> <p>解读《辟韩》──兼论戊戌时期严复与李鸿章、张之洞</p> <p>政治理念之分野 </p> <p>严复“辟韩”之动机与苦衷 </p> <p>《辟韩》与清末道统变化之关系 </p> <p>《时务报》转载《辟韩》后的反响及张之洞辟《辟韩》之真意 </p> <p>结束语 严复的“民族主义” </p> <p>引子 </p> <p>中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含义 </p> <p>甄克思《政治简史》中的“tribe”“nation”“race” 等词的含义</p> <p> </p> <p>严复的“民族”与“种族”概念 </p> <p>结论 </p> <p>严复对俄国及中俄关系的认识 </p> <p>严复对俄国及中俄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 </p> <p>严复研究俄国之动机 </p> <p>严复·柏克·保守主义 </p> <p>一、严复在《柏克传》上所做批注的一般情况 </p> <p>二、严复对柏克有关“革命”“传统”“保守主义”等问题</p> <p>所做的批注 </p> <p>三、严复受柏克思想影响的程度 </p> <p>严复的建国构想述论 </p> <p>引言 </p> <p>一、《社会通诠》和《政治讲义》中所反映出的严复对三种</p> <p>“**”的认识 </p> <p>二、“读经”“尊孔”与建国 </p> <p>三、结束语 </p> <p>知识·习俗·政治——民国初年严复与孙中山建国思想比较研究 </p> <p>群 学 思 想</p> <p>严复译《群学肄言》研究 </p> <p>导言研究现状 </p> <p>一、严复的翻译与晚清的建国运动 </p> <p>二、严复的“群学” </p> <p>三、《群学肄言》文本解读 </p> <p>四、斯宾塞在美国、日本、中国的不同影响:一个跨文化</p> <p>的比较 </p> <p>五、结束语: 严复及其所译《群学肄言》在中国</p> <p>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p> <p>附录</p> <p>附录一严复发表在《公言报》上的佚文考释 </p> <p>一、确定“地雷”为严复笔名的主要依据 </p> <p>二、佚文的主要内容 </p> <p>三、佚文的发现对严复思想研究的价值 </p> <p>附录二严复佚文 </p> <p>戊戌在通艺学堂预备演讲而未讲提纲稿 </p> <p>严复在约法会议上的两次发言 </p> <p>严复以“地雷”笔名在《公言报》上发表的14篇时评</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老清华文科重视思想文化史,不仅历史学学科的陈寅恪、张荫麟、雷海宗等在其教学和研究中重视思想文化史,政治学系的张奚若、浦薛凤、萧公权等,也都先后开设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所编撰的《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直到今天仍是国内外不少大学文史专业学生学习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后,清华文科院系的学科建制被取消,所幸少数骨干教师仍留在校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守先待后,传承延续着老清华文科的优良传统和学风,并努力开展相关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等学科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成绩突出,由刘桂生教授等主持完成的留法勤工俭学史研究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等,均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改革开放后,清华复建文科。自1985年起,清华社会科学系开始招收中共党史和专门史硕士研究生;1994年历史系复系不久,又设立专门史博士点和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在刘桂生、何兆武两先生主持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位点的主攻方向实际上主要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从这些学科点上毕业的一群学生,现在已经陆续成长为教师,并把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作为自己研究、教学和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方向,各自完成了一些近现代思想文化史领域的相关研究。现在,把这些论著以丛书的形式加以整理出版,权作对这一阶段清华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自我检讨、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严复群学及军事政治思想研究[][][][][]丛书说明[][][]我们深知,收入本丛书的各书,虽然各作者都尽了极大努力,但由于时间和学力等方面的原因,离前辈师长和读者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诚盼大家不吝赐正。老清华文科重视思想文化史,不仅历史学学科的陈寅恪、张荫麟、雷海宗等在其教学和研究中重视思想文化史,政治学系的张奚若、浦薛凤、萧公权等,也都先后开设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所编撰的《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直到今天仍是国内外不少大学文史专业学生学习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后,清华文科院系的学科建制被取消,所幸少数骨干教师仍留在校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守先待后,传承延续着老清华文科的优良传统和学风,并努力开展相关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等学科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成绩突出,由刘桂生教授等主持完成的留法勤工俭学史研究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等,均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改革开放后,清华复建文科。自1985年起,清华社会科学系开始招收中共党史和专门史硕士研究生;1994年历史系复系不久,又设立专门史博士点和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在刘桂生、何兆武两先生主持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位点的主攻方向实际上主要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从这些学科点上毕业的一群学生,现在已经陆续成长为教师,并把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作为自己研究、教学和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方向,各自完成了一些近现代思想文化史领域的相关研究。现在,把这些论著以丛书的形式加以整理出版,权作对这一阶段清华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自我检讨、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严复群学及军事政治思想研究[][][][][]丛书说明[][][]我们深知,收入本丛书的各书,虽然各作者都尽了极大努力,但由于时间和学力等方面的原因,离前辈师长和读者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诚盼大家不吝赐正。<br />蔡乐苏张 勇王宪明欧阳军喜戚学民2017年12月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
    目录
    引介西学,复兴中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夯实学术基础(代前言)
    军事 思 想
    严复的“海军强国”梦及其当代意义
    一、从海军总长刘冠雄自请降职而以严复自代说起
    二、海军重建计划
    三、早年的实践
    四、晚年反思
    五、几点启示
    严复军政思想述要——以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场战争的观察与思考为**的考察
    一、甲午战争:“世变”方殷,中国“不变法则必亡”
    二、日俄战争:“内政腐败,军声未有克扬于外者”
    三、欧战:强国强军之路在何方
    编辑推荐语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99年以来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部分研究严复军事、政治及群学思想的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军事思想”部分所收2篇论文,**对严复的海军建设和海权思想、军事战略思想及其特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政治思想”部分所收6篇论文,分别研析了严复《辟韩》的语境及其与晚清道统变化的关系,严复的民族主义,严复与英国思想家柏克的“保守主义”之间的关联与差别,严复对俄国及中俄关系的认识,严复晚年的建国构想及其与孙中山建国构想的同异等。“群学思想”部分是一篇独立的专题研究长文,集中考察了严译名著之一《群学肄言》的翻译语境,严复“群学”活动的发展历程,严译《群学肄言》与斯宾塞英文原本在撰著动因、文本特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中、日、美三国在译介斯宾塞学说方面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及从中所显示出的文化引进和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严复及其所译《群学肄言》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近代中国群学兴起的内在原因、思想主张及其重要影响。除主体部分之外,本书的“代前言”系统介绍了严复一生引介西学、复兴中学的主要活动与主张,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认识严复一生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附录部分收录了1篇考证严复以“地雷”笔名发表在《公言报》上的14篇佚文情况的论文以及现有的《严复集》和《严复全集》均未收录的严复佚文3篇,可供读者和研究者研究参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