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小事实际,大事抽象;小处讲利害,大处论道德。由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琢磨华人社会的特质,饶有兴味。由现实转向历史文化,虽可能是一种逃避,也可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花样的年华,草般的岁月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私利与公益的起承转合
续貂
第二章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
<div align="center"> <table align="left"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99"> <p><b>**章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b></p> <p><b> </b></p> <p><b>小事实际,大事抽象;小处讲利害,大处论道德。由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琢磨华人社会的特质,饶有兴味。由现实转向历史文化,虽可能是一种逃避,也可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b></p> <p> </p> <ul> <li><b>花样的年华,草般的岁月</b></li> <li><b>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b></li> <li><b>私利与公益的起承转合</b></li> <li><b>续貂</b></li> </ul> <p><b> </b></p> <p><b> </b></p> <p><b>第二章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b></p> <p><b> </b></p> <p><b>有“社会科学之后”美称的经济学,在历来学者的努力下,已经累积出很可观的智慧。经济分析,以人的特性——理性自利——为起点,处理的问题,包括价格和价值。</b></p> <p><b> </b></p> <ul> <li><b>**堂星期五的课</b></li> <li><b>经济学的使命</b></li> <li><b>经济学和人性之辩</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三章 敬��神</b></p> <p><b> </b></p> <p><b>不少人认为,宗教和科学是不相容的两回事。不过,无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其他宗教,都有长老牧师等神职人员布道或传教。无论义理的内容如何,显然都诉诸于人的理智。</b></p> <p> </p> <ul> <li><b>敬鬼神——之一</b></li> <li><b>敬鬼神——之二</b></li> <li><b>科斯定理和两岸冲突</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四章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b></p> <p><b> </b></p> <p><b>人不为己,则如何?社会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在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支持的条件。试着归纳出“现象”和“支持条件”之间的关联,便可以去解读其他的社会现象。</b></p> <p> </p> <ul> <li><b>人不为己,则如何?</b></li> <li><b>香港大埔的许愿树</b></li> <li><b>天使手里的预算书</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五章 大象国有化之我见</b></p> <p><b> </b></p> <p><b>多元的价值之间,*好彼此支撑而又相互竞争和制衡。市场和政府之间,比较容易形成竞争和制衡;而行政部门和司法体系之间,要形成竞争和制衡显然要困难得多。对于东方社会而言,更是艰巨的挑战。</b></p> <p> </p> <ul> <li><b>向女王说不</b></li> <li><b>警察捉小偷的故事</b></li> <li><b>大象国有化之我见</b><b></b><b> </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六章 卖桔者言</b></p> <p><b> </b></p> <p><b>香港社会里务实求利的精神,和地理位置以及市场经济有关;崇尚法治的传承,和港英治理有莫大的关系。香港经验能不能扩充和移植到其他的华人社会,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哉问!</b></p> <p> </p> <ul> <li><b>香港精神?</b></li> <li><b>观卖桔者言</b></li> <li><b>香港的SARS和台湾的SARS</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七章 翠玉白菜值多少钱?</b></p> <p><b> </b></p> <p><b>经济学者在意的,是不同的事物在彼此的衬托下所呈现出的状态。同时更加关注价值在时空中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透露出的讯息。他们希望能阐明价值的内涵、价值体系的特性和价值变迁的脉络。</b></p> <p><b> </b></p> <ul> <li><b>牛奶和真理</b></li> <li><b>一以贯之的道</b></li> <li><b>翠玉白菜值多少钱?</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八章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b></p> <p><b> </b></p> <p><b>好价值的出现,是有条件的!真正的“新中间路线”,是让经济活动有更大的空间。当市场规模变大之后,就更容易雕塑出稳定持久的专业价值。再加上一点时间和运气,也许才能真正</b><b></b><b>“从沉沦中提升”!</b></p> <p> </p> <ul> <li><b>真正的</b><b></b><b>“新中间路线”</b></li> <li><b>你说奇怪不奇怪</b></li> <li><b>乐透乐透</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九章 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b></p> <p><b> </b></p> <p><b>张五常和克鲁格曼的文章,提供给读者不同的养分。张五常的文章,满足了读者智识上的好奇;克鲁格曼的文章,则是添增一个现代公民对经济活动,乃至于大势所趋的了解。</b></p> <p> </p> <ul> <li><b>阅读大历史</b></li> <li><b>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b></li> <li><b>透视“大历史”</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十章 执真理之手</b></p> <p><b> </b></p> <p><b>专业伦理的孕育,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且,专业伦理,往往是在专业竞争的过程里,自然而然得到的副产品,而不是希望有就有、希望来就来的。</b></p> <p> </p> <ul> <li><b>一个人能戴几顶帽子?</b></li> <li><b>民粹与SSCI</b></li> <li><b>执真理之手?</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十一章 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b></p> <p><b> </b></p> <p><b>在象牙塔里研究象牙问题,可能还是五谷不分。不过,存在着象牙塔本身,不就反映了已经沉淀和蓄积出某种可贵的价值吗?</b></p> <p> </p> <ul> <li><b>水面下的冰山</b></li> <li><b>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b></li> <li><b>论赘文</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十二章 用水蛇通水管</b></p> <p><b> </b></p> <p><b>价值,*终是由主观所认定。客观的价值,是指主观价值重叠的部分,而不是超越众人之外的独立存在。根据主观价值所发展出的典章制度,决定了价值的结构,因而进一步影响人的作为。</b></p> <p> </p> <ul> <li><b>用水蛇通水管</b></li> <li><b>多少柔情多少泪</b></li> <li><b>究天人之际?</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十三章 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b></p> <p><b> </b></p> <p><b>无论哪一种宗教,只要历史久、从者众,往往都已经发展出很精致深刻的思维。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出发,都可以做学理智识上的探讨,添增对宗教教义的体会,丰富宗教的内涵。</b></p> <p> </p> <ul> <li><b>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b></li> <li><b>报应</b></li> <li><b>狗、机械狗和小犬</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十四章 道德情操论</b></p> <p><b> </b></p> <p><b>抽象来看,道德和法律都是</b><b></b><b>“游戏规则”。在法治不上轨道的社会里,只好多依赖道德。可是,在法治很上轨道的社会里,道德的重要性是不是就自然而然地式微了呢?在成熟稳定的社会里,道德和法律这两者之间的比重和组合,到底是如何呢?</b></p> <p> </p> <ul> <li><b>买路钱的曲折——道德情操论之一</b></li> <li><b>嘿嘿嘿,何不食肉糜?——道德情操论之二</b></li> <li><b>法律的轨迹——道德情操论之三</b></li> <li><b>续貂</b></li> </ul> <p><b> </b></p> <p><b> </b></p> <p><b>第十五章 美女与野兽</b></p> <p><b> </b></p> <p><b>在司法体系里,经济力量依然发挥作用——“杀鸡用鸡刀,割牛用牛刃”,表面上是法律原则,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经济逻辑:杀鸡用牛刀,成本太高,成本高的事,常人不会作,司法体系当然也不会浪费资源。</b></p> <p> </p> <ul> <li><b>司法女神的容颜</b></li> <li><b>高尔夫与言论自由</b></li> <li><b>“美女与野兽”</b></li> <li><b>续貂</b></li> </ul> <p> </p> <p> </p> <p><b>第十六章 特别来的不速之客</b></p> <p><b> </b></p> <p><b>对于华人社会而言,法治多半还停留在“依法而治”和“人治”的纠缠里。发展经济,只要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经济活动就可以逐渐有成果;发展法治,又有什么适当的途径呢?</b></p> <p> </p> <ul> <li><b>特别来的不速之客</b></li> <li><b>救活以就死</b></li> <li><b>窃钩者当诛!?</b></li> <li><b>续貂</b></li> </ul> <p> </p> </td> </tr> </tbody> </table> </div>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序言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好价值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某天早上看报纸时,在两份主要日报之一的第二版,读到一篇名为《从沉沦中提升》的文章。作者是知名的历史学者,而文章的开头格外沉重:“台湾社会十年乱象,至2002年到达极点。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及选战暴露的政客嘴脸,在在令人痛心疾首。”经过几段细数沉疴和新患之后,作者提出深刻的呼吁:“我们不必等候那些已经败坏的头脸人物改过迁善。我们仍有机会从自己开始,从自己身边开始。”
这位历史学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不过,关于台湾社会近年来急遽的变化、价值体系的瓦解,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论述。希望能指引迷津的建议,也所在多有。可是,每次看到类似的文稿,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由社会科学研究者一个旁观的角度,虽然看到同样的现象,然而在解读和兴革建议上,却有相当的差距。
让我由稍远的地方开始说起:我们都希望社会安和乐利、人际相处有礼有节、政府官员一心从公。这些都是“好的价值”,可是好的价值在哪些条件之下才会出现呢?
由*简单的两个人之间的情形开始考虑:如果我希望和内人关系融洽,那么要雕塑这个小价值并不困难。我把所有的薪水和外快都交给她,每天勤奋地帮她做家务,再三不五时地赞叹:“别的女生都愈变愈老,而你在望五之际,竟然愈来愈年轻漂亮!”有这些条件的支持,两个人感情好几乎是必然。一旦范围稍稍扩大,想想十个人或八个人相处的大家庭,在这个稍大的环境里,要形塑出“水乳交融”的好价值,容易吗?范围再大一些,在一个两三百户的小区里,要凝结出“敦亲睦邻、互通有无”的好价值,容易吗?
如果在大家庭和小区里,要支持好的价值都不容易,那么当范围扩大到三五十万人的城镇、几百万人的都会、上千万人的社会时,要在这些层次上维持好的价值,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在新兴社会里,都市化加上民主化,再加上蓬勃发展的媒体,传统价值体系的松动、瓦解乃至于沉沦,并不令人意外。对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挑战,是在这种变动之际,能平实而深入地指引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要扭转价值体系的崩毁,在方向上显然有三个诉求的可能。层次*高的,是类似“风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的呼吁。这和传统文化里期待圣君哲王出现,相去不远。可惜,在许多新兴社会里,促使价值体系解体的,正是统御群伦的人物。所以,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