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网络社会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网络社会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

  • 作者:陈曦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46524
  •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目录
    前言第四世界:虚拟与现实之间
    **章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1.1人类社会演化的进程1.2网络社会的概念内涵1.3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1.3.1技术属性:网络社会信息交互规则1.3.2个体属性: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1.3.3社会属性:网络空间中的社会集合附录一: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格局附录二:FACEBOOK的十年战略规划
    第二章网络社会的制度演化2.1网络社会与制度2.2三维度理论框架2.2.1“心”维度的理论基础2.2.2“物”维度的理论基础2.2.3“社会”维度理论基础2.3网络社会演化的一般性过程2.4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重构2.4.1自我意识构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2.4.2多重人际格局:传统熟人社会基础的瓦解与延续2.4.3双向作用机制:熟人社会分散与凝结的统一附录一:制度的本质附录二: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章网络社会中人的行为3.1网络社会的注意力经济3.2基于计算机中介的交流3.3网络交流中的均等假说3.4网络中的双重自我意识3.5网络中的自我表露行为附录:赫伯特·西蒙与有限理性决策
    第四章网络社会的匿名性4.1网络匿名的概念与分类4.2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4.3网络匿名的相关效应4.3.1网络匿名与去**化效应4.3.2网络匿名与群体极化现象4.3.3网络匿名与去个体化效应4.4网络匿名的正面效应:恢复、宣泄、理想自我构建4.4.1网络匿名的恢复功能4.4.2网络匿名的宣泄功能4.4.3个体理想自我的构建4.5视觉匿名对于行为的影响附录:网民的狂欢
    第五章网络匿名度的提出5.1网络匿名与实名的关系5.2网络匿名度的概念界定5.3网络匿名度的评价指标5.4网络应用匿名度的评价5.5网络匿名度与自我表露5.6新浪微博中的一个实证研究5.6.1研究假设的提出5.6.2数据分析与检验5.6.3讨论与深入思考附录:人们为什么追求网络匿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