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体外循环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体外循环学

  • 作者:龙村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45814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17245814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01日
    • 定价
      ¥348.00
    • 所属分类
    文章节选
    **篇 体外循环发展简史
    **章 体外循环的产生
    第二章 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史

    第二篇 体外循环材料与设备
    第三章 体外循环生物医用材料
    第四章 体外循环机
    第五章 体外循环管道、插管和滤器
    第六章 氧合器
    第七章 体外循环监测设备
    第八章 体外循环的其他装置
    第九章 辅助循环装置

    第三篇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和调控<span>**篇 体外循环发展简史</span><br /><span>**章 体外循环的产生</span><br /><span>第二章 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史</span><br /><br /><span>第二篇 体外循环材料与设备</span><br /><span>第三章 体外循环生物医用材料</span><br /><span>第四章 体外循环机</span><br /><span>第五章 体外循环管道、插管和滤器</span><br /><span>第六章 氧合器</span><br /><span>第七章 体外循环监测设备</span><br /><span>第八章 体外循环的其他装置</span><br /><span>第九章 辅助循环装置</span><br /><br /><span>第三篇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和调控</span><br /><span>第十章 体外循环中的体温变化与调控</span><br /><span>第十一章 体外循环中氧代谢的变化和调节</span><br /><span>第十二章 体外循环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变化</span><br /><span>第十三章 体外循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span><br /><span>第十四章 体外循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span><br /><span>第十五章 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与肺保护</span><br /><span>第十六章 体外循环对肾脏的影响</span><br /><span>第十七章 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span><br /><span>第十八章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与预充</span><br /><span>第十九章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span><br /><span>第二十章 体外循环免疫与炎症反���</span><br /><span>……</span><br /><br /><span>第四篇 围体外循环期管理</span><br /><span>第五篇 临床体外循环各论</span><br /><span>第六篇 体外循环的质量控制与教育教学</span><br /><span>附录一 临床常用膜式氧合器</span><br /><span>附录二 体外循环常用**简表</span><br /><span>附录三 体外循环常用用品技术参数</span><br /><span>附录四 常用人体检查正常值和体外循环纪录单</span><br /><span>索引</span>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时光荏苒,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体外循环从临床诞生至今已有63年。我从事体外循环工作也将近30年,转眼就快到退休的年龄。回顾过去,感慨万千。此时我*大的心愿是再写一本学术著作,以此献给培养我的胡小琴老师,培育我的阜外医院,以及支持我的同仁和家人。
    这是一个通过刷屏获得信息的年代,但多数情况下读者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是大量碎片化的知识,因此本书的另一目的,就是向读者展现全面系统的体外循环知识。
    近年来虽起早贪黑忙于此书的编辑和撰写,但还是比原计划晚出版1年。主要是不想辜负大家的期待,将此书尽量**。我确为此书释出了洪荒之力,交给出版社时已对全书进行了5次审校,但就在*后出版的这一刻,我还是发现书中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或完善。此时我更真切感到学术的广阔无边及我自身能力的有限。庆幸我们赶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如果读者您发现什么问题,可直接和我联系,我们一起沟通。如有必要我会通过网络宣布新的共识或改进。本书使用的一些图片难以联系到版权拥有者,请见到后及时与作者联系。
    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大多数为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也不乏年轻有为的翘楚。他们全方面、多视角、系统、深入地介绍了体外循环学所包含的各个方面。<span> 时光荏苒,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体外循环从临床诞生至今已有63年。我从事体外循环工作也将近30年,转眼就快到退休的年龄。回顾过去,感慨万千。此时我*大的心愿是再写一本学术著作,以此献给培养我的胡小琴老师,培育我的阜外医院,以及支持我的同仁和家人。</span><br /><span> 这是一个通过刷屏获得信息的年代,但多数情况下读者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是大量碎片化的知识,因此本书的另一目的,就是向读者展现全面系统的体外循环知识。</span><br /><span> 近年来虽起早贪黑忙于此书的编辑和撰写,但还是比原计划晚出版1年。主要是不想辜负大家的期待,将此书尽量**。我确为此书释出了洪荒之力,交给出版社时已对全书进行了5次审校,但就在*后出版的这一刻,我还是发现书中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或完善。此时我更真切感到学术的广阔无边及我自身能力的有限。庆幸我们赶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如果读者您发现什么问题,可直接和我联系,我们一起沟通。如有必要我会通过网络宣布新的共识或改进。本书使用的一些图片难以联系到版权拥有者,请见到后及时与作者联系。</span><br /><span> 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大多数为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也不乏年轻有为的翘楚。他们全方面、多视角、系统、深入地介绍了体外循环学所包含的各个方面。</span><br /><span> 本书分为六篇,共57章。**篇介绍了体外循环历史,特别是中国体外循环历史,展现了一些鲜为人知,激动人心的史料。第二篇着重介绍了*新的体外循环材料与设备。第三篇从基础医学的视角介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和调控。第四篇和第五篇从临床的角度出发介绍相关的体外循环技术,特别是对体外循环的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方法做了详尽介绍。第六篇从管理的角度介绍了体外循环的质量控制。</span><br /><span>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此时此刻的我,忘不了各位作者在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辛勤写作;忘不了我和本书的另外两位主编及各位副主编忙里偷闲,见缝插针认真对各章节进行审校;忘不了吕琳和姚婧鑫同学对本书的后期核对付出的极大努力。在此我向您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希望此书能为中国体外循环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更希望对大家今后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大家!</span>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一)心脏——外科医生的禁区
    血液循环必须周而复始,心脏必须不停地跳动。否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18世纪末19世纪初,Stenon Bichat及一批生理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脑、脊髓、神经、肌肉等器官和组织,若有血流通过则可维持其活性。基于这些实验观察,法国Le-Gallois在1812年提出一个设想:“如果能用某种装置代替心脏注射动脉血就可以成功地长期维持机体的存活”。这一思路堪称为离体器官体外灌注的先河。19世纪许多研究者为此目的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要达到离体器官体外灌注必须解决3个问题:一是血液的抗凝;二是要有某种装置代替心脏驱动血液灌注;三是设法使静脉血氧合成动脉血,即代替肺进行血液体外氧合。在这3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实行心脏心脏手术是不可想象的。19世纪末,被称为外科之父的奥地利医生Theodor Billroth对心脏手术写下这样的名言:“对心脏实施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身败名裂。”
    应该指出,19世纪有关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人们所知甚少,手术器械与技巧也处于初级阶段,基本没有**生命支持手段,甚至连输血技术也未成熟,进行心脏手术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心脏毕竟与其他多数器官不同,它不能长时间停止运动,否则患者必将死掉。19世纪的医生很难设想在心脏上做手术的可能性,而那时对其他器官进行的外科手术则已取得巨大进展。
    (二)外科医生对心脏的挑战
    1.心表面手术德国法兰克福的外科医生Ludwig Rehn(1849-1930)便成功地为1例心脏外伤的患者进行了缝合。1896年9月7日凌晨三点半,警察送来一名重患:一名22岁的小伙子被刺**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则,衣服被血浸透,伤口位于胸骨左缘三指第4肋间处,出血已经停止。也许Rehn正是顾忌到了心脏手术的危险性,也许是患者自身的情况暂不允许做手术,总之,直到9月9日,患者已近濒死状态,Rehn才下决心冒险一搏。此时,假如Rehn仍旧遵循大师的训诫,为不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不予施救,这个年轻人当然必死无疑。Rehn打开了患者的胸腔,清理了胸腔和心包内的凝血块,发现心室壁上有一个1.5cm的伤口,血液仍在汩汩而出,心脏也仍在跳动,他决定用丝线缝合这个伤口。可如何在一个跳动的心脏表面进行操作呢?Rehn选择只在心脏舒张的时候进行进针与出针的操作:在心脏舒张时于伤口的一侧进针,然后待收缩期过后,在下一个舒张期于伤口的另一侧出针,打结……就这样,谨小慎微地缝合到了第三针,出血得到了控制,心率呼吸改善。Rehn用盐水冲洗胸腔之后,关闭了手术切口,患者得救了。在这次手术后的第14天,Rehn在德国外科学会上报告了这一病例,证明了心脏是可以缝合修补的。
    2.低温停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美国医生John Lewis(1916-1993)在前人关于低温研究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动物模型证明,通过麻醉,消除因寒冷引起的肌肉张力的增加和震颤,发现氧耗的下降几乎与体温的降低呈线性关系。通过计算,20CC的体温可使体循环中断15分钟,这也许足够在直视下修补房间隔缺损。
    目录
    **篇 体外循环发展简史
    **章 体外循环的产生
    第二章 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史

    第二篇 体外循环材料与设备
    第三章 体外循环生物医用材料
    第四章 体外循环机
    第五章 体外循环管道、插管和滤器
    第六章 氧合器
    第七章 体外循环监测设备
    第八章 体外循环的其他装置
    第九章 辅助循环装置

    第三篇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和调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