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1
卡萨诺瓦
青年卡萨诺瓦的画像/9
冒险家/15
教养和天赋/22
肤浅的哲学/30
好色之徒/41
昏暗的年月/58
老年卡萨诺瓦的肖像/66
自我描述的天才/74
司汤达
说谎的兴趣和说真话的快乐/85作者的话/1<br /><br />卡萨诺瓦<br />青年卡萨诺瓦的画像/9<br />冒险家/15<br />教养和天赋/22<br />肤浅的哲学/30<br />好色之徒/41<br />昏暗的年月/58<br />老年卡萨诺瓦的肖像/66<br />自我描述的天才/74<br /><br />司汤达<br />说谎的兴趣和说真话的快乐/85<br />肖像/89<br />他的生活掠影/94<br />我和世界/122<br />艺术家/137<br />令人愉快的心理学/150<br />自我描述/156<br />司汤达的现代特征/166<br /><br />托尔斯泰<br />前奏/171<br />肖像/175<br />生命力及其对立面/181<br />艺术家/196<br />自我描述/212<br />危机与转变/220<br />假基督徒/228<br />教义及其荒谬/239<br />为教义的实现而斗争/256<br />托尔斯泰生活中的**/271<br />决断和神化/285<br />逃向上帝/292<br />尾声/297 <br />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我试图利用《世界建筑大师》这套丛书说明重要人物类型所具有的创造性的精神意向,并反过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阐释这些人的类型。在这套丛书里,这本第三卷是前两卷的对立面,同时又是前两卷的补充。《与魔搏斗》告诉人们,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受魔力驱动的��剧品格的三种变化的基本形态。这种品格既超越自身,也超越现实世界,是与无限的事物相抗衡的。《三大师传》说明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叙事文学世界创造者的典型。他们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宇宙里安排了一个业已存在的现实之外的第二现实世界。《三作家传》的生活道路不像**卷里的三人那样进入无限,也不像第二卷三人那样通向现实世界,而是仅仅回归自身。这三位作家都本能地认为,他们的艺术的重要任务不是描摹宏观世界,反映五彩缤纷的丰富生活,而是把个人的“自我”的微观世界扩展成大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现实比他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更重要。世界上有创造性的作家,总是把他的“自我”融解在他所描述的客观事物中,直到隐蔽不见(像在*杰出的莎士比亚那里一样,他已经从普通的人变成神话里的人),而主观的感觉者,内向的、面向自我的作家,则是让人世的一切终止在他的“自我”当中,他首先是他个人生活的塑造者。无论他选择哪种体裁,戏剧也好,叙事诗也好,抒情诗也罢,自传也罢,他总要不自觉地把他的“自我”作为媒介和**写进任何一部作品里去,在任何一种叙述中,他首先描述的都是他自己。以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三个人物为例说明这种研究自我的主观主义的艺术家类型及其重要的艺术体裁——自传,是这套丛书第三卷的意图和课题。 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英国诗人,启蒙运动时期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我试图利用《世界建筑大师》这套丛书说明重要人物类型所具有的创造性的精神意向,并反过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阐释这些人的类型。在这套丛书里,这本第三卷是前两卷的对立面,同时又是前两卷的补充。《与魔搏斗》告诉人们,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受魔力驱动的悲剧品格的三种变化的基本形态。这种品格既超越自身,也超越现实世界,是与无限的事物相抗衡的。《三大师传》说明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叙事文学世界创造者的典型。他们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宇宙里安排了一个业已存在的现实之外的第二现实世界。《三作家传》的生活道路不像**卷里的三人那样进入无限,也不像第二卷三人那样通向现实世界,而是仅仅回归自身。这三位作家都本能地认为,他们的艺术的重要任务不是描摹宏观世界,反映五彩缤纷的丰富生活,而是把个人的“自我”的微观世界扩展成大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现实比他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更重要。世界上有创造性的作家,总是把他的“自我”融解在他所描述的客观事物中,直到隐蔽不见(像在*杰出的莎士比亚那里一样,他已经从普通的人变成神话里的人),而主观的感觉者,内向的、面向自我的作家,则是让人世的一切终止在他的“自我”当中,他首先是他个人生活的塑造者。无论他选择哪种体裁,戏剧也好,叙事诗也好,抒情诗也罢,自传也罢,他总要不自觉地把他的“自我”作为媒介和**写进任何一部作品里去,在任何一种叙述中,他首先描述的都是他自己。以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三个人物为例说明这种研究自我的主观主义的艺术家类型及其重要的艺术体裁——自传,是这套丛书第三卷的意图和课题。 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英国诗人,启蒙运动时期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br />我知道,把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初听起来并不令人信服,而是令人惊异。首先,人们想像不出他们的价值怎么会相等,像卡萨诺瓦这样一个放荡的不道德的骗子怎么能跟托尔斯泰这样一位英勇的伦理学家、**的作家同日而语呢?事实上,把他们集中在一本书里并不等于把他们并列在同一精神水平上;相反,这三个名字象征着一级比一级高的三个不同阶段,是同一类性格的不断提高的主要形态。我要再重复一句,他们代表的不是三种同一价值的形态,而是同一种创造性功能,即描写自我的三个不断提高的阶段。卡萨诺瓦只代表**个*低级的原始阶段,也就是简单的描写自我的阶段。在这种描写中,一个人还是把生活与外部感性的、实际的经历等量齐观,只报道他自己生活的自然过程和事件,对它们不作任何评价,对自己也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到了司汤达,描述自我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即心理描写的阶段。这种描述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报道,简单的履历,这个“自我”变得急于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观察他个人原动力的必然过程,他寻找自己做与不做的原因,寻找灵魂里动人心魄的戏剧性的东西。这样便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观察方法,即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这个“自我”是主体同时也是客体,写的是内心与外部的双重的传记。这个观察者自己,以及这个感觉者自己的感情——形象地进入他的观察范围的不仅有世上的生活,也有心理的生活。在托尔斯泰这个类型里,灵魂的自我观察达到了观察的*高阶段,因为这种观察同时变成了伦理和宗教上的自我描写。这位**的观察者描述他的生活,这位精细的心理学家描述感受引起的反射。此外,一个自我观察的新要素,即良知的严峻的眼睛,观察着每一句话的真实性,每一个想法的纯洁性,每一个感觉的持续作用的力量。于是,这种自我描述就超出充满好奇心的自我检验,变成了一种自我审判。这位艺术家在描述自我的时候,不仅要问他的现世表现的类别和形式,而且要考虑他的现世表现的意义和价值。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斯特凡•茨威格选择了*艰难的主题,正好就是爱情,作为他的著作的基本主题,但是要想在他那里寻找莫泊桑作品里的那些快乐的、可总是有些粗野的轶事趣闻,那是白费心思。他并不“沉缅”于这个主题。他是一个倾向于悲剧性的艺术家。我相信,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人的惊人的慈悲之心描写过爱情。——高尔基
也许从埃拉斯姆斯的时候起直到现在,没有一个作家像斯特凡•茨威格这样遐迩闻名。——托马斯•曼
我享受您的大作……您对妖魔般人物的心灵生活的深入发掘。我极为欣赏您精巧优美的语言,它表达的思想极为贴切,看上去像是透明的衣衫熨贴在古典雕像身上。——弗洛伊德免费在线读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大约早上六点钟,树林间还是漆黑的夜,几个人影特别奇怪地蹑手蹑足地围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行走。钥匙咔嚓咔嚓地响,像小偷轻轻转动门把手把一扇又一扇门都打开了。在马厩的干草里车夫小心翼翼地把马套在车上,没出一点声音。在两个房间里有不安定的影子晃来晃去,手里拿着遮住光线的手电筒,打开箱子和柜子,摸索着抓起各种各样的包袱。然后,他们就悄悄溜出无声地推开的门,小声说着话,跌跌撞撞地穿过庭园里肮脏的杂草地。一辆马车躲开**正面的路,悄悄地从后面向庭园的大门驶去。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是有窃贼闯进**了吗?难道是沙皇的警察终于包围了这位可疑者的住宅,准备进行搜查?不,没有人闯进来,而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只在他的医生的陪同下像个小偷似的逃出他生活的这座监狱。召唤已经向他发出,这是一个不可反驳的决定性的信号。当他妻子在夜里秘密地神经质地翻寻他的文稿时,他又一次当场捉住了她。这时,他心里突然顽强地横冲直撞地跳出来这样的决定:离开“这个早已离开他心灵的”妻子,离家出走,随便到什么地方去,奔向上帝,奔向自我,奔向自己应得的死。他突然在工作服上面罩上外套,戴上粗俗的帽子,穿上胶鞋,除了老人必需的东西没有携带任何个人的财产,为的是把自己交给人类,就是说他只带了日记本、铅笔和羽毛笔。在火车站,他还潦潦草草地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让车夫把信捎回家去:“我做了一种我这样年龄的老者通常要做的事,我现在离开这尘世喧嚣的生活,为的是在隐遁和孤寂中度过我的余生。”然后他们上了火车,在一节三等车厢的肮脏的板凳上坐下,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奔向上帝的逃亡者,身上裹着外套,只有他的医生陪伴。
但是托尔斯泰不再自称原来的名字了。就像以前卡尔五世那个两个世界的主人,为了把自己安葬在西班牙马德里埃斯科里亚尔宫的棺木里,把君权的象征物弃置一旁一样,托尔斯泰不仅抛弃了他的**、家庭、荣誉,而且抛弃了他的名字。他现在自称T.尼古拉耶夫,这是一个希望为自己创造一种新生活和纯洁正当之死的人杜撰出来的名字。终于解除了一切束缚,现在他可以成为走在异乡大道上的朝圣进香者,成为他的教义和真心话的仆人了。在萨马尔金诺修道院,他又向那里的院长即他的妹妹告别:两位年老力衰的人坐在一起,周围是和善的修道士,安定和庄严的孤独使他们变得容光焕发。几天以后,在他**次失败的出走归来时出生的那个女儿追来了。不过,即使在这里他也无法得到安宁,他害怕被人认出来,怕被跟踪,怕被人追上,再被拉回自己家里那种错综复杂的不真诚的生活中去。因此,他又一次被看不见的手指所触动,在十月三十一日早上四点钟,他突然叫醒女儿,催促继续往前走,到哪儿去都行,去保加利亚,去高加索,到外国去,只要去声望达不到,人们找不着的地方,只要*后能一人独处,走向自我,走向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