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 附赠特别定制八幅“万事胜意”精美祈福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 附赠特别定制八幅“万事胜意”精美祈福画)

  • 作者:野崎诚近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67088
  •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阅读引导
    平安如意 / 001
    事事如意 / 006
    百事如意 / 009
    万事如意 / 010
    新韶如意 / 015
    吉祥如意 / 017
    和合如意 / 018
    竹报平安 / 019
    岁岁平安 / 022
    四季平安 / 024
    马上平安 / 026
    双福 / 027<p>目录 </p> <p>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阅读引导</p> <p>平安如意 / 001</p> <p>事事如意 / 006</p> <p>百事如意 / 009</p> <p>万事如意 / 010</p> <p>新韶如意 / 015</p> <p>吉祥如意 / 017</p> <p>和合如意 / 018</p> <p>竹报平安 / 019</p> <p>岁岁平安 / 022</p> <p>四季平安 / 024</p> <p>马上平安 / 026</p> <p>双福 / 027</p> <p>五福捧寿 / 028</p> <p>五福和合 / 030</p> <p>纳福迎祥 / 031</p> <p>榴开百子 / 033</p> <p>华封三祝 / 037</p> <p>多福多寿多男子 / 038</p> <p>多福多寿 / 041</p> <p>福在眼前 / 042</p> <p>福寿双全 / 050</p> <p>翘盼福音 /053</p> <p>三多九如 /054</p> <p>平安五福自天来 /056</p> <p>福寿如意 / 057</p> <p>福禄寿三星 / 062</p> <p>双喜 / 064</p> <p>同喜 / 070</p> <p>竹梅双喜 / 072</p> <p>报喜图 / 073</p> <p>喜在眼前 / 075</p> <p>喜相逢 / 076</p> <p>喜上眉梢 / 077</p> <p>喜报春先 / 078</p> <p>欢天喜地 / 079</p> <p>喜从天降 / 080</p> <p>岁寒三友 / 082</p> <p>天地长久 / 087</p> <p>天地长春 / 088</p> <p>长生不老 / 089</p> <p>长春白头 / 090</p> <p>万代长春 / 091</p> <p>杞菊延年 / 092</p> <p>延年益寿 / 095</p> <p>寿图 / 098</p> <p>百寿图 / 100</p> <p>八仙庆寿 / 103</p> <p>八仙过海 / 107</p> <p>八仙仰寿 / 108</p> <p>群仙祝寿 / 109</p> <p>群仙拱寿 / 110</p> <p>群芳祝寿 / 112</p> <p>芝仙祝寿 / 113</p> <p>齐眉祝寿 / 115</p> <p>天仙拱寿 / 116</p> <p>天仙寿芝 / 117</p> <p>仙壶集庆 / 118</p> <p>蟠桃献寿 / 119</p> <p>瑶池集庆 / 120</p> <p>麻姑献寿 / 122</p> <p>东方朔捧桃 / 125</p> <p>海屋添筹 / 126</p> <p>嵩山百寿 / 128</p> <p>寿山福海 / 129</p> <p>必得其寿 / 130</p> <p>贵寿无极 / 131</p> <p>春光长寿 / 133</p> <p>万寿长春 / 134</p> <p>代代寿仙 / 135</p> <p>寿居耄耋 / 136</p> <p>八吉祥 / 137</p> <p>龟鹤齐龄 / 143</p> <p>松鹤长春 / 147</p> <p>百禄 / 148</p> <p>鹤鹿同春 / 151</p> <p>国色天香 / 152</p> <p>官居一品 / 153</p> <p>富贵长春 / 154</p> <p>长命富贵 / 155</p> <p>功名富贵 / 156</p> <p>富贵寿考 / 157</p> <p>白头富贵 / 158</p> <p>正午牡丹 </p> <p>富贵耄耋 </p> <p>富贵万代 </p> <p>富贵平安 </p> <p>**富贵 </p> <p>满堂富贵 </p> <p>玉堂富贵 </p> <p>荣华富贵 </p> <p>一路荣华 </p> <p>金玉满堂 </p> <p>和合二圣 </p> <p>因何得耦 </p> <p>同偕到老 </p> <p>夫荣妻贵 </p> <p>子孙万代 </p> <p>瓜瓞绵绵 </p> <p>早立子 </p> <p>早生贵子 </p> <p>连生贵子 </p> <p>鸳鸯贵子 </p> <p>麒麟送子 </p> <p>宜子孙 </p> <p>宜男益寿 </p> <p>宜男多子 </p> <p>兰桂齐芳 </p> <p>福增贵子 </p> <p>寿献兰孙 </p> <p>三纲五常 </p> <p>伦叙图 </p> <p>教五子 </p> <p>五子登科 </p> <p>苍龙教子 </p> <p>聪明伶俐 </p> <p>伶俐不如痴 </p> <p>三元及第 </p> <p>连中三元 </p> <p>喜报三元 </p> <p>喜得连科 </p> <p>一路连科 </p> <p>状元及第 </p> <p>状元祝寿 </p> <p>一甲一名 </p> <p>雁塔题名 </p> <p>杏林春燕 </p> <p>青云得路 </p> <p>春风得意 </p> <p>平升三级 </p> <p>太师少师 </p> <p>一品当朝 </p> <p>带子上朝 </p> <p>丹凤朝阳 </p> <p>官上加官 </p> <p>加官晋爵 </p> <p>指日高升 </p> <p>翎顶辉煌 </p> <p>加官受禄 </p> <p>封侯挂印 </p> <p>马上封侯 </p> <p>辈辈封侯 </p> <p>冠带传流 </p> <p>英雄独立 </p> <p>英雄斗志 </p> <p>君子之交 </p> <p>同心之言 </p> <p>大人虎变 </p> <p>君子豹变</p> <p>一品清廉 </p> <p>一琴一鹤 </p> <p>唯吾知足 </p> <p>家家得利 </p> <p>年年大吉 </p> <p>年年有余 </p> <p>连年有余 </p> <p>渔翁得利 </p> <p>和合万年 </p> <p>吉庆有余 </p> <p>本固枝荣 </p> <p>刘海洒钱 </p> <p>羲之爱鹅 </p> <p>洞天一品 </p> <p>尚书红杏 </p> <p>牧童遥指杏花村 </p> <p>玉树临风 </p> <p>松菊犹存 </p> <p>八骏马 </p> <p>福缘善庆 </p> <p>百鸟朝王 </p> <p>天官赐福 </p> <p>天中辟邪 </p> <p>天中集瑞 </p> <p>百事大吉 </p> <p>弯弯顺 </p> <p>室上大吉 </p> <p>九世同居 </p> <p>安居乐业 </p> <p>举家欢乐 </p> <p>九秋同庆 </p> <p>三阳开泰 </p> <p>九阳启泰 </p> <p>太平有象 </p> <p>河清海晏 </p> <p> </p> <p>题名索引 </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

    关于中国研究的必要性,时至**已无可辩驳。值得研究却尚未有人着手的材料,简直多不胜数。
    我在中国已有二十年,日常生活中近在眼前的一事一物无不可用来作为研究的资料。且这些研究的根本意义应当首先指向中国人的国民性。现下,中国逐渐觉醒,蜕旧壳,迎新生,正是见证万般世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身处混乱局面而欲探究其国民性,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静观之下,可发现积习之力仍是决定新生方向的指南。四千年培养起来的传统国民精神形成一条水脉,无论在何等澎湃的激流之中仍能凸显其鲜明的存在感。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中国研究的**步,也是其**。
    传统的国民精神又形成共同的趣味嗜好,表现多端。对于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稍离的衣食住行当中普遍使用的设计图案,溯其起源,知其发展,作为国民性研究的有力资料,想来并非我一已之偏见。
    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吉祥图案的研究亦是中国国民性研究的捷径,故兢兢业业多年,编此一书。本书搜集图材四百余种,虽仍有遗漏,但一般图案已基本网罗在内。<p>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p> <p> </p> <p>关于中国研究的必要性,时至**已无可辩驳。值得研究却尚未有人着手的材料,简直多不胜数。</p> <p>我在中国已有二十年,日常生活中近在眼前的一事一物无不可用来作为研究的资料。且这些研究的根本意义应当首先指向中国人的国民性。现下,中国逐渐觉醒,蜕旧壳,迎新生,正是见证万般世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身处混乱局面而欲探究其国民性,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静观之下,可发现积习之力仍是决定新生方向的指南。四千年培养起来的传统国民精神形成一条水脉,无论在何等澎湃的激流之中仍能凸显其鲜明的存在感。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中国研究的**步,也是其**。</p> <p>传统的国民精神又形成共同的趣味嗜好,表现多端。对于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稍离的衣食住行当中普遍使用的设计图案,溯其起源,知其发展,作为国民性研究的有力资料,想来并非我一已之偏见。</p> <p>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吉祥图案的研究亦是中国国民性研究的捷径,故兢兢业业多年,编此一书。本书搜集图材四百余种,虽仍有遗漏,但一般图案已基本网罗在内。</p> <p>请允许我略述一二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中国人在宗教上信奉的是儒、道、释三教。在道德上自然是以儒教为本体,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教之影响也颇为深远,其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诚然,儒释二教的精髓在部分学者隐士中间得到哲学上的研读推究。但是,生于中国育于中国的道教与民族性和民族感情*为契合,早早便对二教进行吸收和同化,*终高举所谓三教归一这个标语成为举国信仰,希求富贵、梦想不老、渴望神秘、憧憬仙界,只消略看一看这些图案,你大约就能同意这些欲望是何等强烈。</p> <p>而且,这些信仰要说是因道教而发生,恐怕也不尽然。《书经》中的《虞书·益稷篇》有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p> <p>在郑玄的注中这样写道:</p> <p>“会读为绘,谓画也。絺读为黹、黹紩也,谓刺也。宗彝,虎蜼也、谓宗庙之郁鬯尊也。粉米,白米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饰祭服。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六者紩以为绣施之于裳也。”</p> <p>结合该注,可知人们早在尧舜之世已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看重吉祥。道教萌芽于这些先天信仰之上,又经释儒二教的培育,成为**的模样。总之,道教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固有性格本身披上宗教的外衣,因此我们可将今天的中国国民性看作以道教为经、儒教为纬、更以佛教点彩的绫锦,这一点在这些图案当中展示无遗。</p> <p>日本虽无道教的庙观道士,但经大陆文明着色之后进入日本的佛教已吸收了道教的特色,道教的感化早已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大量痕迹,在现代日本人的生活中不断形成深刻的波纹。且看我们衣食住行当中的创意图案上接受了多少中国传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的这点小小研究不仅可用于了解中国,还可帮助人们了解日本自身。总而言之,在这方面也能深切认识到源自同一个文化苗圃的同文同种的两个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p> <p>此外,我们日本人认为中国是文字**,只觉得汉字是用眼睛看的文字。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同时也是需要用耳朵去听的文字。声音是中国文字史上不可忽略的要素,形声在仓颉造字法则、亦即《六书》中位列其一。《说文》九千三百字中,专属于形声一类的共七千有余(根据吴锦章的《六书类纂》)。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乾嘉年间,将声韵之妙用于经传训诂的做法经高邮王氏父子流行开来,清朝小学家对此无人不知。然而在我国,埋头研究宋学的学者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只要大家看到本书所列图案材料中异字同音如何得到重视,就可认识到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即汉字也是应当用耳朵去听的文字。</p> <p>中国有大量非常**独特的文献和艺术,人民有大国国民的素质,即使某段时期**动乱,政治腐败,一旦机运到来,便又能奋然勃兴。</p> <p>*后我还想说一句,本书所收录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图案,此外应该还有不少钟鼎器物上出现过的比一般创意图案略为高尚、同时也是本书所收图案之源泉的图案。希望他日能将这些图案也汇编成书,以此书为彼书之通俗篇,彼书为此书的博古篇。</p> <p>野崎诚近写于20世纪20年代</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平安如意◎ 花瓶中插一柄如意的图案或花瓶的瓶耳呈如意形状的图案。
    瓶与平同音同声,内插如意,寓意平安如意。
    如意随佛教一道从印度传来(梵语阿那律)。传说僧侣讲经时,为避免忘词,常将要点写于其上。今菩萨像往往手持如意,为佛具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制作了一种器物,可兼作后背发痒而手又够不到时的手指状蚤杖和文官上奏时用于书写启事要文备忘的笏板,同时还可用于指挥或护身。此器物因其功能,取名为如意。后随着道教的兴盛,改仿灵芝(参照P054、P113)或祥云(参照P225)的形状,又因名称和形状寓意吉祥,遂成颂祝之物。
    |应用|
    家具、什器、建筑等。另,白玉、木、竹等制成的如意作为寿礼使用*多。
    |附记|
    如意(或如意头)和花瓶也可分开,分别用于家具、建筑的饰边或生活器具、衣料纹样等。
    事事如意两个柿子或唐狮子两头和如意一般绘灵芝代表如意的图案。
    柿与事同音同声,两个为柿柿,寓意事事。
    柿有七德,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曰:“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一是树木的寿命长,二是树荫多,三是鸟不筑巢,四是不生虫,五是红叶可供赏玩,六是能结华美的果实,七是落叶尤其阔大。)可雅俗共赏。
    狮亦与事同音异声,狮子为百兽**。(参照P233)
    |应用|
    衣料、家具、什器、饰品等。此外,在生日、婚礼的花簪等上也较多使用。
    |附记|
    柿蒂用于各种纹样,尤其在建筑图案中多有应用,因《尔雅翼》有云:木中根固者惟柿为*。俗谓之柿盘。(在诸树之根中,以柿树*为稳固,俗称柿盘。)寓意地基坚固、扎实。
    目录
    目录
    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阅读引导
    平安如意 / 001
    事事如意 / 006
    百事如意 / 009
    万事如意 / 010
    新韶如意 / 015
    吉祥如意 / 017
    和合如意 / 018
    竹报平安 / 019
    岁岁平安 / 022
    四季平安 / 024
    马上平安 / 026
    双福 / 027
    编辑推荐语
    1.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原著成书于一九二七年,且由陈宝琛署名,段祺瑞题词,王贤宾、阚铎等人题跋。原书由常年居留在中国的日本人野崎诚近辑录而成,书中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至今无人企及。 2. 全书图文并茂,共收入400余幅吉祥图案,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图案寓意和具体用途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从历史与文化出发,解读吉祥图案;从生活与日常出发,去疑释义,雅俗共赏,是一部集学习、研究、欣赏、收藏、应用为一体的生活文化教材。 3. 吉祥图案经千年传承,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和标志性符号,揭示着古典中国文化的精髓。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全书用400余幅精美吉祥画,生动呈现传统装饰艺术,表达中国人骨子里的厚道与美好,带你重新认识中正典雅、温柔敦厚的古典中国。 4. 封面由**书装设计师操刀特别设计,和全书古意盎然的风格相呼应。全彩印刷,色泽温润,双封设计,美观的同时也可以对书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装帧轻巧,唯美珍藏。 5. 随书附赠特别定制的一套八幅“万事胜意”精美主题祈福画,所选图片分别是“和合如意”“飞鸿延年”“连钱”“天中辟邪”“同偕到老”“五福和合”“喜从天降”“指日高升”,单幅尺寸为8cmⅩ14cm,116克超白大地纸高清印制,可作装饰、书签和表白礼物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