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劳动争议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增订4版)(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劳动争议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增订4版)(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

  • 作者:王勤伟
  •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97060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章 **期 一、概述
    二、**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案例1: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三、**期的期限
    案例2:赵某与某贸易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四、**期的工资
    案例3:小李与某台资企业劳动争议纠纷
    五、**期的培训问题
    案例4:5位硕士生与杭州某跨国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六、**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
    案例5:张某与广州某电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七、**期内的裁员问题
    案例6:张某与某制药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第二章 订立劳动合同**章 **期 <p> 一、概述</p> <p> 二、**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p> <p> 案例1: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期的期限</p> <p> 案例2:赵某与某贸易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期的工资</p> <p> 案例3:小李与某台资企业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期的培训问题</p> <p> 案例4:5位硕士生与杭州某跨国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p> <p> 案例5:张某与广州某电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七、**期内的裁员问题</p> <p> 案例6:张某与某制药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二章 订立劳动合同</p> <p> 一、概述</p> <p> 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p> <p> 案例7:孙某与上海某跨国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李某与广州某物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9:雷某与江阴某建筑安装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及时签订书面劳���合同</p> <p> 案例10:李某与苏州某IT制造企业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11:金某与郑州某服饰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依法行使知情权</p> <p> (一)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p> <p> (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p> <p> 案例12:金某与某酒店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13:徐女士与上海某高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14:赵某与某保险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劳动合同的订立及效力</p> <p> 案例15:高某与北京某出版社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16:易某与株洲某工贸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界定</p> <p> 案例17:孙某与日照某食品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七、部门承包中劳动关系的认定</p> <p> 案例18:陈某与成都某宾馆劳动争议纠纷</p> <p> 八、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是否构成劳动关系</p> <p> 案例19:刘某与天津某生活服务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三章 劳务派遣</p> <p> 一、概述</p> <p> 二、劳务派遣三方的关系</p> <p> 案例20:刘某与中复公司、大华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承担</p> <p> 案例21:刘某与北京某物业公司、某劳务派遣**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制度的管理</p> <p> 案例22:李某与苏州某台资服装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劳务派遣纠纷的管辖</p> <p> 案例23:孙某与上海浦东某企业服务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劳务派遣关系中保密协议的效力</p> <p> 案例24:王某与北京某国际信息咨询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七、劳务派遣合同的效力</p> <p> 案例25:单某与北京某酒店管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四章 特殊用工关系</p> <p> 一、概述</p> <p> 二、事实劳动关系</p> <p> 案例26:李某与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双重劳动关系</p> <p> 案例27:张某与某外企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非全日制用工</p> <p> 案例28:小刘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退休人员构成劳务关系</p> <p> 案例29:付某与成都某物业服务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未成年工的管理</p> <p> 案例30:小李与山西某国有煤矿劳动争议纠纷</p> <p> 七、女职工的特殊保护</p> <p> 案例31:徐女士与深圳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八、外国人在内地就业</p> <p> 案例32:玛丽与北京某民营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五章 规章制度</p> <p> 一、概述</p> <p> (一)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p> <p> (二)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相互关系</p> <p> (三)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p> <p> (四)规章制度的意义</p> <p> 二、规章制度的效力</p> <p> 案例33:周某与某外资企业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界定</p> <p> 案例34:小李与某广告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不能胜任工作员工的处理</p> <p> 案例35:郝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依法调岗调薪</p> <p> 案例36:屈某与上海某劳务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劳动者患职业病时的岗位调换</p> <p> 案例37:赵某与某水泥厂劳动争议纠纷</p> <p> 七、员工违纪的处理</p> <p> 案例38: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八、末位淘汰制</p> <p> 案例39:刘某与某电器销售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九、附于劳动合同中的规章制度的效力</p> <p> 案例40:徐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十、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认定</p> <p> 案例41:刘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十一、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不一致时的处理</p> <p> 案例42:王某与某外资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十二、规章制度的修改</p> <p> 案例43:赵某等与北京某航空制造企业劳动争议纠纷</p> <p> 十三、分公司能否直接适用总公司的规章制度</p> <p> 案例44:郑某与某集团威海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六章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p> <p> 一、概述</p> <p> 二、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p> <p> 案例45:姜某与青岛某服饰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p> <p> 案例46:李某与莱芜某银行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p> <p> 案例47:霍某与某纸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连续工作时间的认定</p> <p> 案例48:刘某与某集团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七章 双倍工资问题</p> <p> 一、概述</p> <p>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要支付双倍工资</p> <p> 案例49:单某与北京市某物流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停工留薪期间及停工**期间是否要支付双倍工资</p> <p> 案例50:王某与北京某餐饮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签书面劳动合同是否要支付双倍工资</p> <p> 案例51:陈女士与北京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不补签书面劳动合同是否要支付双倍工资</p> <p> 案例52:袁某与北京某**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p> <p> 案例53:易某与广州某电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七、双倍工资的时效问题</p> <p> 案例54:白某与北京某时装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八章 保密义务与竞业限制</p> <p> 一、概述</p> <p> 二、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p> <p> 案例55:张某、李某、石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条款的责任</p> <p> 案例56:赵某与某电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p> <p> 案例57:陈某与广州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保密费用</p> <p> 案例58:张某与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竞业限制的适用范围</p> <p> 案例59:小张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0:陈某与某IT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九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p> <p> 一、概述</p> <p>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p> <p>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p> <p> 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p> <p> 案例61:周某与广州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p> <p> 案例62:金某与某矿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3:柳某与某工贸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4:王某与北京某石油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5:黄某与广州某料理店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6:向某与广州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7:刘某与某贸易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p> <p> 案例68:文某与某投资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69:薛某与郑州某客车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0:李某与北京某私营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1:王某与成都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2:黄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3:姚某与上海某物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4:赵某与某日用化工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5:王某与惠州某贸易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十章 社会保险问题199</p> <p> 一、概述</p> <p> 二、养老保险</p> <p> 案例76:赵某与济南某企业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7:袁某与上海某视听系统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保险</p> <p> 案例78:曹某与陕西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79:高某与上海某网络信息服务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工伤保险</p> <p> 案例80:贺某与莲花县某材料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1:张某与威海某控制器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2:李某与东营某石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失业保险</p> <p> 案例83:李某与重庆某药厂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4:梁某与南宁市某海鲜广场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生育保险</p> <p> 案例85:马某与河南某食品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6:苏某与上海某半导体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十一章 加班问题</p> <p> 一、概述</p> <p> 二、加班的认定</p> <p> 案例87:陈某与上海某儿童用品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8:靳某与天津某物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89:刘某与上海某电器销售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90:辛某与潍坊某化工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加班的举证责任</p> <p> 案例91:陈某与上海某实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加班工资的确定</p> <p> 案例92:申某与北京某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93:杜某与贵州某制衣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案例94:李某与上海某制造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加班工资的仲裁时效</p> <p> 案例95:梅某与济南某商务酒店劳动争议纠纷</p> <p> 第十二章 带薪年休假253</p> <p> 一、概述</p> <p> 二、职工带薪年休假的适用范围</p> <p> 案例96:蒋某与北京某出租车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三、带薪年休假天数的折算</p> <p> 案例97:徐某与北京某重机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四、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计算标准</p> <p> 案例98:张某与上海某电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五、未休带薪年休假的经济补偿</p> <p> 案例99:师某与淄博某水泥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六、未休年休假的劳动仲裁时效</p> <p> 案例100:周某与北京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p> <p> 附录</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p> <p> (2012年12月28日)</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p> <p> (2008年9月18日)</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p> <p> (2007年12月29日)</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p> <p> (2010年10月28日)</p> <p> 工伤保险条例</p> <p> (2010年12月20日)</p> <p>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p> <p> (2001年4月16日)</p> <p>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p> <p> (2006年8月14日)</p> <p>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p> <p> (2010年9月13日)</p> <p>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p> <p> (2013年1月18日)</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 第四版序言
    新时代 新用工 新课题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十周年。十年来,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合同法》是十年来**颁布的非常重要的法律之一,一方面,它促进了用人单位依法依规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它覆盖面广,与全国每一个劳动者息息相关,因此,它的实施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p> 第四版序言</p> <p> 新时代 新用工 新课题</p> <p>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十周年。十年来,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合同法》是十年来**颁布的非常重要的法律之一,一方面,它促进了用人单位依法依规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它覆盖面广,与全国每一个劳动者息息相关,因此,它的实施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p> <p> 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模式多元化明显,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各种各样新型的用工模式不断涌现,劳动争议纠纷出现了许多新类型、新变化,这些既是对我国现有劳动法律法规提出的挑战,也是对执法者、用法者提出的考验。如何遵照劳动法律的法理、规律和现有规定去正确、合理、恰当地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是展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出现的新型用工问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单位用工的灵活性问题以及劳动者的诚信问题等,这些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逐渐聚集,使得近几年来各界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进行修改的呼声不断高涨。</p> <p> 新型经济模式、新型用工方式的出现,带来的是劳动争议纠纷的新型化、多样化。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和谐地解决劳动争议纠纷,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为劳动争议纠纷的和谐解决、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对笔者而言是一件幸事。</p> <p> 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和编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迄今已经连续出版了三版,笔者诚惶诚恐,唯恐哪里写得不好、写得不对而误人大事。值此《劳动合同法》实施十周年之际,笔者对全书内容重新梳理了一遍,并增加了加班问题(第十一章)、带薪年休假(第十二章)两章。加班对每个用人单位、每个劳动者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有关加班争议纠纷的解决,往往不尽人意。而带薪年���假问题,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休闲、出行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与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用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带薪年休假争议纠纷也在逐年增多。如何兼顾二者的平衡,和谐解决劳资矛盾,笔者在分析带薪年休假相关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大方。</p> <p> *后,再次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和编辑杨智老师,感谢对我提供教导、指导、帮助的每一个人,特别感谢广大读者朋友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将一如既往地与你们一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和谐解决劳动争议纠纷而共同努力!</p> <p> 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p> <p> 王勤伟</p> <p> 2018年8月于泉城</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第十一章 加班问题

    一、概述
    加班,系指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安排劳动者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从事工作。加班是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基础上的,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劳动者也无权单方面决定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当前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案件比例很高。据不完全统计,加班费案件占劳动争议案件的20%~30%。在这些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既有一般职工,也有**管理人员,争议标的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实行的标准工时制是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规定的标准,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对实行计件工作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企业因生产特点等情况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计件工作制的,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等。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可以安排补休;安排补休的,不计算加班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加班或者法定休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不得以安排补休的方式,折抵加班时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目录
    **章 **期 一、概述
    二、**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案例1: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三、**期的期限
    案例2:赵某与某贸易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四、**期的工资
    案例3:小李与某台资企业劳动争议纠纷
    五、**期的培训问题
    案例4:5位硕士生与杭州某跨国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六、**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
    案例5:张某与广州某电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七、**期内的裁员问题
    案例6:张某与某制药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第二章 订立劳动合同
    编辑推荐语
    l 分析劳动案例具体用工风险 解读劳动争议相关法律问题 l 企业高层决策指南 中层业务学习指南 法律实务操作指点 用工风险预防** l 典型案例 具体分析 实用易懂 概括精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