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持续变革视角的预算本质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持续变革视角的预算本质研究

  • 作者:曹洋
  •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70050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研究的出发点是探索与会计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宏大主题:信息化给会计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又将如何重塑会计?新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会计体系?但在落笔时,选择了一个具体的主题——预算,试图通过预算这个窥镜来反映会计在信息时代的重塑。预算是管理会计重要的一个分支,浓缩了整个现代管理体系的精要,可谓管理体系的微缩版。选择预算作为主题,可同时兼顾大方向与细节,既能深入剖析管理会计的困境根源与重新定位,也能具体阐述预算体系与工具的变革。
    文章节选
    《持续变革视角的预算本质研究》:
    还原主义和线性因果观给予人们极大的自信。它让人们相信,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确定的规律,有一只隐形的手以优美而简洁的方程式安排了世间的一切。人们相信,牛顿科学已经揭开了大自然的奥秘,世界就在人们的股掌之中,科学赋予了人类控制一切的能力。还原主义告诉人们,不论多么复杂的事物,只要层层剥茧、逐步分解,探明每个“积木块”的运作原理,人们便能获悉事物的全部奥秘。线性因果观告诉人们,整个世界好比是一台持续运转的机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日复一日地规律性转动一样,万事万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具有秩序和确定性,是可以准确预测并加以**控制的。
    诞生于19世纪的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在牛顿机械观的地基上,预算自然也不例外。预算追求牛顿定律描绘出的秩序井然的世界,希望使组织像机器一样稳定、规律地运转。正如加里·哈默所说:“现代管理是在不断追求对无序事物秩序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预算对秩序的狂热追求表现为其对控制的极度迷恋,同时,还���主义和机械世界观给人们对控制的信心打了一剂强心针。确保一切都是预料之内的,确保“没有意外”(No surprises)是预算的**要务。这意味着预算不仅事先安排好一切,而且还要保障事先的安排能够不折不扣地付诸实现。换言之,预算是“规定”和“控制”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机制。
    还原主义和线性因果观塑造了现代预算的哲学基础,并转化为预算的三条基本原理:可预定原理、正规化原理,以及集权化原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巩固,牢牢地保证了控制目标的实现,并成为贯穿于预算一切职能的支柱。现代预算的一切原理、职能、程序、制度和环节,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环环相扣、致力于消除差异和追求控制的完整体系。用查特菲尔德教授的话说:“要改变其中一个而不影响其整体效果是非常困难的。接受这些假设的人发现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像本世纪初的牛顿物理学定律一样**无缺的、封闭的、自我证明的体系。”
    ……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章节安排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节 预算缺陷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预算改进建议的文献回顾
    第三节 对预算满意度和缺陷的调查研究
    第四节 总结与启示

    第三章 传统预算的本质
    **节 牛顿科学的机械世界观
    第二节 传统预算的本质与基本原理
    第三节 传统预算各项职能的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预算的根本缺陷
    **节 传统预算的根本缺陷
    第二节 预算的其他缺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预算的适用景7F
    **节 可预测的幻象
    第二节 传统预算的适用条件
    第三节 传统预算在工业时代的合理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预算的挑战
    **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对预算有效性的挑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来自新科学的启示
    **节 基于新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 生命系统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构瑰持续变革的预算体系
    **节 新视角下的预算本质
    第二节 新视角下的预算基本原理
    第三节 持续变革的预算体系
    第四节 谷歌公司预算体系的创新实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节 主要观点与结论
    第二节 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