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勒全书》:
每一种新技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
改变人类命运*戏剧化的力量之一是技术。每一种新技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晶体管使真空管行业没落、复印机使复写纸行业衰败。新技术创造了新的市场和机会,新技术终将替代老技术。如果旧产业忽略甚至抵制新技术,它们自身就会衰弱。因此,市场营销者应该密切关注技术环境。不能紧跟技术进步步伐的公司很快会发觉自己的产品过时了,并错失了新产品和市场机会。
一一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
科特勒曾说:“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如青霉素、开胸手术、避孕药;技术也创造出了恐怖的‘魔鬼’,如氢弹。神经性毒气、冲锋枪;技术还创造出了诸如手机、电子游戏机这样好坏参半的产品。”
新技术能创造新的市场和机遇,然而每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也意味着旧的技术要被淘汰,例如彩色电视机的出现慢慢占领了黑自电视的市场。如果企业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会发现自己的产品已过时,同时也就失去了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从而市场竞争力会被大大削弱。相反,如果企业重视科技环境的发展变化,并能及时采取行动,则能在科技进步中不断获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科技环境的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
提到新技术的“创造性破坏”作用,就不得不提互联网。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互联网媒体对传统媒体。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报业就面临着债务攀升、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的压力。许多公司不得不通过裁员、申请破产等方式渡过难关。2008年12月,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知名报纸和23家广播电视台、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报业集团“论坛报”提请破产保护。2009年2月,拥有近20多家日报的Journal Register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二天,大费城报业协会也在电子邮件中向该协会会员通知了费城报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而全美**大报《纽约时报》在即将到期债务、股价及信用评级调低的重压之下,开始减少采编人员和削减股东红利。
市场通常将这些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解读成金融危机带来的附带伤害,但事实上,更主要的一个因素是互联网媒体的冲击。这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趋势的到来,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革命将在未来改变人们诸多生活方式。
试想一下,当某地出现了一件突发事件,记者接到爆料线索后,以*快速度赶到现场采访,写完新闻稿之后连夜发回报社,排版印刷之后第二天送到读者手中。传统新闻报道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流程。而现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那位现场的爆料人不仅可以联系传统媒体,更可以用手机轻松拍下现场照片然后上传到自己的博客或论坛中,同时以相对客观的立场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那么他创造这条新闻的成本将远低于报纸,而这条新闻的传播成本更是大大低于传统渠道,网友只要把链接发给别人就行了。事实上,现在很多新闻都是在网上热炒很多天之后,才被传统媒体所关注。
报纸除了提供新闻,还提供有价值的评论,特别是一些作者的专栏具有很高的用户黏着度,但是现在多数有“粉丝”的作者都会在网上开设专栏,通过方便的RSS订阅功能(类似于订报纸),读者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监控作者的*新文章,而不必等报纸拿到手。更关键的是,读者还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直接和专栏作者互动。这些,是传统的媒体无论如何都难以做到的。
在传统媒体广告日渐萎缩的今天,互联网媒体广告却持续高增长,艾瑞咨询曾发布研究报告称,2008年中国综合门户网络广告市场高速增长近60%,广告营收达到47.4亿元;而搜索引擎广告营收也实现了翻番。写博客赚钱也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加拿大有一位叫John Chow的华人,他每个月通过博客获得的收入超过3万美元,为此他还特地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了一《科特勒全书》免费发布。
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在未来,它还将继续这种“创造性破坏”。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势必将大大影响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并减少其广告收入,未来数年内裁员、降薪和破产可能会伴随着它们。如何及早顺应趋势进行调整,是当前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的生存选择。
熊彼特曾说:创新固然会创造利润,但是有创新就有破坏,因为创新会破坏现有的经济模式,但破坏之后新的取代旧的,结果更美好,这就是**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技术环境是把“双刃剑”,也是促进市场优胜劣汰进程的一个重要力量。重视技术、合理分析技术环境变化趋势,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做出正确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