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海峡两岸新闻交流30年纪念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海峡两岸新闻交流30年纪念文集

  • 作者:张铭清 季星星 李安 阎立峰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68290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页数:309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自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至今,海峡两岸新闻交流已经走过30个年头。三十年来,两岸新闻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两岸新闻传播界人士率先冲破藩篱,先试啼声,体现了交流媒体先行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
    《海峡两岸新闻交流30年纪念文集》收集了两岸新闻界相关人士的50多篇文章,内容记述了两岸新闻交流活动的点点滴滴。有对两岸新闻交流的回顾也有展望,更有对推进两岸媒体交流合作所遇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文章节选
    《海峡两岸新闻交流30年纪念文集》:
    自从《告台湾同胞书》后,海峡两岸逐渐恢复了联系,但在新闻领域里,还只有两岸的广播电台在隔空喊话。在台湾开放民众来大陆探亲紧锣密鼓的酝酿期间,台湾媒体记者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来大陆,企图抢先实现破冰之旅。早期就有台湾《自立晚报》记者黄德北和“环球通讯社”记者皮介行到大陆观光、访问。在台湾当局拟在1987年11月开放民众来大陆探亲之前,台湾《自立晚报》在当年9月,就派徐璐、李永得两位记者经过日本来大陆,表达采访的意愿,企图首度突破台湾媒体赴大陆采访的禁令。我驻日**报告后,很快就得到**的批准,决定由民间性质的专门面向港澳台侨的中国新闻社负责联系。我与有关方面在中新社开了协调会,强调他们**来,对以后有很大的影响。在他们到中国记协办理采访手续后,对他们一是自由采访,采取开放的态度,要采访什么人,到什么地方都要尽量满足;二是确保**,防止有人制造事端,嫁祸于人。陈佐洱当时是中新社港台部主任,长期在福建工作,会讲闽南话,他带了几个人从两位记者一下飞机就热情接待,对他们提出的采访名单,只联系,不陪同采访。陈佐洱从南到北在各地都向有关部门传达了**台办的精神,强调要实事求是,接待取得了很好的反映,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永得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来到大陆,他们“一点也没感到自己是外国人,强烈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从轰动一时的各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大陆对新闻采访是开放的自信的,解除了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许多顾虑和误解,虽然两岸有很大差异,但逐步认识到大陆的对台政策是真诚的。
    另一个例子就是凌峰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由于两岸的长期隔绝,台湾民众通过国民党的喉舌和台湾的电视台,不可能了解真实的大陆。凌峰决意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联结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之情,他说,取名《八千里路云和月》,“就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抽象的意念,是山河、故土、传统、历史,体现了悲壮之美,希望给台湾民众新的大陆观”。但他在中国驻日本大**接洽时,消息被新加坡的报纸走漏,回到台湾就被软禁,不准他上电视、不准表演,甚至不允许出岛。凌峰是青岛人,台湾当局被迫开放探亲后,他就以探亲的名义到大陆,撞开两岸近40年的封冻,成为**个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对这件以电视媒体的采访交流,我们一直持支持赞同的态度,通过国务院侨办和中新社派人给他们提供了联系和帮助。凌峰拍成的片子在回台湾时被没收并禁播,他机智地调包,通过各种途径带进岛内,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抗争。他在台湾举办群众说明会和立法机构的听证会,质问:“两岸同样是炎黄子孙,只有一个中国,为什么日本人可以到大陆拍摄丝绸之路,唯独台湾的中国人不能呢?为什么全世界的记者可以到大陆采访,唯独台湾的中国人不能呢?”*后逼得台湾当局修法,取消了赴大陆制作电视节目的禁令。该片同意播出后,大陆的山河之美、故乡之思,引起全岛轰动,很多台湾同胞一边看一边流泪。
    两岸之事,媒体先行,两岸的新闻交流是挡不住、封锁不了的,虽然在初期是单向的、不平等的,但我们因势利导,采取开放的做法,争得了人心,赢得了主动,也为今后进一步的交流做好了铺垫,打开了大门。
    ……
    目录
    序 张铭清
    **章 开篇
    两岸新闻交流的回顾与展望 张铭清
    写下两岸新闻交流30年特别的一页 黄肇松
    共尽衷怀、携手互利
    ——继续加强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新闻交流 楚崧秋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李安
    两岸沟通需要交流
    ——30年的回顾与前瞻 成嘉玲
    《自立晚报》历史性跨海采访的回顾 陈国祥
    往事30年:成全破冰之旅 陈佐洱
    海峡两岸早期新闻交流的回顾与思考 乐美真
    一位两岸新闻老兵的人生价值所在 郭伟峰
    首批大陆记者赴台采访交涉始末 杨毅
    30年一觉飘花梦 韩剑华
    大时代的巨变:回忆1990年中国国民党记者
    组团首度访问大陆 李建荣
    两岸新闻交流30年的几点回忆 俞雨霖
    见证两岸红会谈判代表重走金厦航线 王铭义
    2014年2月16日上午于台北访谈袁希光 单珊 李安
    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三峡工程忆趣 杨毅
    18名大陆记者赴台的前前后后 柏亢宾
    潮起潮落回看台湾 王求
    300万保险防“台独” 赵兹
    回首两岸新闻来时路繁华落尽见真淳 尹乃馨
    我和台湾记者“较量”的日子 杜昌华
    小记者的两岸采访游记 程美华
    有朋自远方来
    ——大陆**媒体负责人**访台记 王玉燕
    大陆采访路上的20个寒暑 贺静萍
    第二章发展
    《中国时报》兼《旺报》总编辑两岸采访回忆录 王绰中
    两岸记者联合采访
    ——难忘的长江三峡、西藏高原 王玉燕
    化解两岸隔阂的钥匙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李峰
    两岸记者的“西藏情缘” 吴亚明
    联合报系访问团历次采访大陆涉台领导纪实 王玉燕
    海峡两岸记者聚焦新疆“一带一路”建设 马威
    大变革?小时代
    ——纪念两岸新闻交流30年杂写 於慧坚
    驻点采访:我与台湾的“相看两不厌” 陈斌华
    沟通之桥:我代领了新华社**张驻台记者证 王铭义
    我与三位“宝岛母亲”的故事 廖翊
    驻点心情 戴菉
    驻点这些年 路梅
    纪念神州行 王家庆
    在国民党**党部访连战 耿军
    我的**报道:大陆赠台大熊猫 王玉燕
    我亲历了两岸新闻交流“*好的时代” 赵博
    我的驻台日记 叶青林
    三十而立向前行
    ——记两岸新闻交流30年 林大法
    从“张王会”“张夏会”到“习马会” 蓝孝威
    执政一周年我在台湾做街采 鲁子奇
    第三章综述
    新闻研讨会的起始与举办 柏亢宾
    从传媒人到学术人:30年见证两岸的风云变幻 倪炎元
    往事如昨
    ——抹不去的记忆 冬艳
    回顾两岸媒体交流看见中华文化新的历史 赖连金
    两岸新闻交流卅年的回顾与前瞻 项国宁
    两岸新闻交流30年札记 黄清龙
    媒体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
    ——记录者、沟通者、守护者 孙立极
    台湾海峡之此岸?彼岸
    ——两岸新闻交流30年 金蜀卿
    三次和台湾记者过中秋 赵兹
    两岸新闻交流卅年之我的两岸婚姻路 杨钊
    两岸新闻交流工作大事记(2008—2016)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