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修养读本(修订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修养读本(修订版)

  • 作者:胡山林 陈浩 徐远东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111585
  •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 页数:357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学修养读本(修订版)》着眼于读者文学修养的培养与提高,让文学从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解放出来,走向大众,走进人生。
    《文学修养读本(修订版)》主要介绍文学的学科属性(人文学科),介绍简单的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介绍文学欣赏的基本角度(切入点),即“内行看门道”的“门道”;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家,西方文学主要名作等内容。
    文章节选
    《文学修养读本(修订版)》:
    三、怎样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具体说来,大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情而不忘情
    文艺作品饱含着感情——人物的感情和作家的感情,所以极易激发、调动欣赏者的感情,吸引其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没有欣赏者的感情投入,主客双方互不关涉,也就谈不上欣赏。所以只有欣赏者愉快地投入了感情,主客体双方实现了交流和沟通,客体才能占有主体,主体也才算是把握了客体。这是一种理想的欣赏境界。
    但是,欣赏活动中的感情投入应该是有分寸有限度的,具体说来即动情而不忘情。欣赏者此时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双重的:想象并且知道自己在想象,体验并且知道自己在体验。总之,一个是想象和体验着的自我,一个是思考着的自我;思考着的自我始终控制着、监察着想象和体验着的自我。这就是说,欣赏者的自我意识并没有彻底丧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欣赏者在想象和体验对象时,尽管可能相当激动,相当高兴或相当痛苦,但还是手捧书本默默地读,静静地看,而没有像角色那样或大喊大叫,或痛哭失声……
    当然,由于欣赏者心理素质不同,有的可能是分享型,有的可能是旁观型,各人的欣赏心理活动并不完全一样:前者在欣赏中“进入”程度深,后者则浅。但不论哪种类型,其欣赏心理都应该是动情而不忘情,不应该完全丧失了“自我”。
    (二)进入角色而不硬充角色
    在小说欣赏过程中,有的读者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尤其是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气质、性格等方面相接近的人物时,常常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移人角色,或者说是把角色的感情移人自己,与角色同欢同乐,同悲同苦,心心相印。这是艺术欣赏的佳境,进入这种境界是一种艺术享受。
    但是,所谓进入角色,仍然是相对的、比喻性的、描述性的。进入角色只是为了寻找主客体之间在心理上的契合点,从而增加心理体验的深度,而不是要把自己等同于角色,不是对号入座,硬充角色。进入角色有助于欣赏艺术,硬充角色只能阻碍欣赏艺术。为什么?因为硬充角色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与艺术欣赏相敌对。
    关于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已经指出过。鲁迅说,《红楼梦》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的,但问世以后反对者却很多,以为将给青年以不好的影响,所以始终不能认识《红楼梦》的价值。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人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人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①。鲁迅的话点出了硬充角色的要害是“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即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粗鄙的实用主义。这是正确欣赏态度的大敌。
    (三)不可直接模仿
    看了文艺作品中自己喜爱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模仿的冲动,这恐怕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欣赏心理倾向。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人类生来就有模仿他人的冲动。这种冲动在青少年时达到**,从无意识转向有意识。文艺作品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欣赏者无形中具有一种暗示和诱导作用。尤其是那些与欣赏主体在气质、性格、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或接近的艺术形象,由于主客体之间具有**性,所以更容易刺激起欣赏者的认同心理,诱发从行为上加以模仿的倾向。大量的欣赏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看来,通过欣赏文艺作品产生模仿的冲动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未必就是坏事。但问题是应该怎样模仿。
    ……
    目录
    **编 文学基本知识
    **章 文学是关乎灵魂的学问
    **节 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第二节 人文学科的对象及特点
    第三节 人文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文学涵义及特征
    **节 文学的涵义
    第二节 文学的特征
    第三章 文学欣赏的涵义与途径
    **节 文学欣赏的涵义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途径
    第四章 文学欣赏原则
    **节 不可当真
    第二节 保持适当心理距离
    第三节 用心灵拥抱对象
    第四节 只可意会而不可求甚解
    第五节 用历史眼光看作品

    第二编 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与文学欣赏角度
    第五章 语言层面
    **节 字句、音节 与神气
    第二节 字词的暗含意味
    第三节 语气的把握
    第四节 古典诗词的语法特点
    第五节 文学的多义性
    第六章 形象层面
    **节 意象与意境
    第二节 人物与主题
    第三节 人物与作者
    第四节 把握故事情节
    第五节 怎样评价情节
    第六节 背景与氛围
    第七章 意蕴层面
    **节 意蕴的涵义及类型
    第二节 意蕴的丰富性
    第三节 表层意蕴与深层意蕴
    第八章 文学综合质
    **节 情调
    第二节 传神
    第三节 趣
    第四节 艺术风格
    第九章 艺术技巧
    **节 结构
    第二节 象征
    第三节 叙事角度

    第三编 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欣赏角度
    第十章 批评方法与欣赏角度
    **节 文学批评方法同时也是文学欣赏角度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角度
    第三节 道德角度
    第四节 文化角度
    第五节 心理角度
    第六节 原型角度
    第七节 女性主义角度

    第四编 文学与人生
    第十一章 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
    **节 “人生”应当成为解读文学的独立视角之一
    第二节 人生视角与社会政治视角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人生视角解读文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十二章 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举例
    **节 希腊先民的人生觉解
    ——希腊神话的人生解读
    第二节 一个自我**主义者的人生之旅
    ——司汤达:《红与黑》
    第三节 一个“巴漂”的幻灭之路
    ——巴尔扎克:《幻灭》
    第四节 名利场上是非多
    ——萨克雷:《名利场》
    第十三章 借助文学透视人生
    **节 生命为什么是宝贵的
    第二节 人生意义是自己创造的
    第三节 人性弱点举例
    第四节 人生的围城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