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林屋民风(外三种)(全二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林屋民风(外三种)(全二册)

  • 作者:[清] 王维德 侯鹏 点 校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6578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 页数:1012
  • 定价:¥11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林屋民风》等四种收录四种关于苏州洞庭山地区的地方文献。 《林屋民风》撰者王维德(1659-?),字林洪,一字洪绪,吴县洞庭西山人,自号定定子,世人尊之曰“林屋先生”。此次标点整理据康熙五十二年凤梧楼刻本(《中国风土志丛刊》影印),全书共十二卷,并附见闻录一卷。 《洞庭山金石》编者李根源(1879-1965),全书二卷三册,卷一又分上、中、下三部,刊刻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收入《曲石从书》,前有王佩诤《序》一篇。此次标点整理即以此本为据,其辑录碑刻分西山、东山两卷,涉及李唐以降历代诗文、墓志、塔铭、经幢、刻经、造像、桥柱、井栏、坊表、题名、摩崖等,其中又以明清两代内容居多,其补证已有旧志的缺失错讹之处甚多。 《书隐丛说》撰者袁栋,《书隐丛说》即是他遍览唐宋以来经典杂家之言汇集而成的札记。书名“书隐”,以其所居书楼名之。此次标点以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浙江巡抚采进本为底本,全书十九卷,涉及音韵、诗文、戏剧、人物、风俗、科举、衣食、神怪及轶闻等。所记内容并无分类,虽自云仿自洪迈《容斋随笔》与顾炎武《日知录》,但议论考据,辨驳援引多因袭前人旧说,参以一己之言,亦涉及时事见闻,其中对吴中风俗多
    目录
    總序王衛平羅時進1
    前言1



    林屋民風
    序3
    序4
    自序5
    凡例6 林屋民風卷一
    湖山圖9
    五湖記9
    震澤賦10
    自礪山東望震澤13
    泊震澤口13
    太湖秋夕13
    宿湖中13
    望五湖13
    五湖14
    初入太湖自胥口入,去州五十里。14
    過太湖14
    咏太湖15
    望太湖15
    前題15
    前題15
    前題15
    前題16
    憶具區16
    渡太湖16
    太湖秋晚16
    前題16
    前題16
    太湖17
    前題17
    太湖秋晚17
    五湖遊17
    分題太湖17
    題洞庭湖18
    震澤18
    〔過太湖〕18
    題震澤湖18
    月夜遊太湖18
    遊太湖望洞庭19
    震澤19
    前題19
    前題19
    前題19
    太湖佳趣20
    太湖夜泊聞雨20
    望太湖20
    寓遊20
    前題21
    前題21
    太湖夜泊21
    過太湖21
    前題21
    太湖遠眺22
    前題22
    前題22
    泛太湖22
    前題22
    前題23
    前題23
    前題23
    太湖次太守胡公韻23
    自胥口入太湖23
    過太湖24
    靈巖山頂望太湖24
    同顧九和侍講輩泛太湖24
    碧嵓下小憩望太湖24
    漁家樂24
    泛湖遊林屋二首25
    過太湖贈可泉太守25
    縹緲峰望太湖25
    賦得太湖送别25
    過太湖懷古25
    登堯封絶頂望太湖26
    謁墓過太湖26
    咏具區26
    前題26
    秋日泛太湖26
    咏五湖26
    春泛震澤27
    眺震澤27
    太湖秋晚27
    登葑山亭觀太湖27
    風雨泛太湖訪友27 林屋民風卷二
    太湖七十二峰28
    太湖七十二山記28
    洞庭山記30
    前題30
    洞庭賦31
    望洞庭33
    游洞庭山33
    過洞庭34
    游包山34
    題元暉太湖西山圖34
    望洞庭34
    前題34
    過洞庭西山35
    游東西洞庭35
    日暮過洞庭二首35
    遊洞庭山35
    湖上望西洞庭山36
    游洞庭觀太湖36
    泊西洞庭36
    洞庭有感36
    東山記37
    鎮下放舟過東山二首37
    冬日東山即事38
    東山晚望38
    月下泛湖抵東洞庭38
    中秋自西山返東山玩月歌38
    過葉余山口占39
    登横山39
    横山晚眺39
    飲横山吴氏醒酣亭39
    秋日游洞庭汎湖遇風遂泊横山40
    游武峰記40
    奉應顔尚書真卿觀玄真子置酒張樂舞破陣畫洞庭三山歌41
    石蛇山跋42
    游石蛇山記42
    游石蛇後記43
    登石蛇山43
    大小竹山詩44
    詠琴山44
    題東西兩獄山44
    題紹山45
    題思夫山45
    前題46
    大貢小貢二山46
    游馬跡山記46
    過震澤望馬跡山48
    游馬跡山漫賦48
    夫椒山懷古49
    前題49
    前題49
    前題50
    望夫椒山50
    望夫椒山弔古50
    秋晚宿獨山門下51
    詠錢堆山51
    過太湖望漫山51 林屋民風卷三
    洞庭七十二峰53
    縹緲峰記54
    前題55
    遊洞庭縹緲峰忽遇雷雨龍挂55
    洞庭山登縹緲峰觀湖歌56
    縹緲峰56
    登西山縹緲峰絶頂56
    前題56
    前題57
    前題57
    前題57
    前題57
    前題57
    前題58
    前題58
    晚步縹緲峰58
    前題58
    又58
    登縹緲峰遠眺58
    陟縹緲峰適遇風雨59
    縹緲峰望笠澤懷古59
    游縹緲峰60
    前題60
    涵村60
    五峰跋并詩61
    飛仙山記并詩61
    栖賢山跋并詩62
    雞籠山跋并詩62
    石公山記63
    石公記64
    石公山64
    游石公山65
    前題65
    清晨泛舟游石公65
    前題65
    前題66
    登石公66
    萬羊岡記并詩66
    跋67
    游大小龍渚記67
    登小龍山68
    遊龍渚68
    大小二龍山咏69
    萬仞岡記并詩69
    渡渚跋并詩70
    渡渚山懷古71
    題梭山71
    過蛇頭山口占71
    山跋并詩72
    禹期山72
    黿山跋73
    歸自西洞庭阻風登黿山73
    登黿山曉望73 林屋民風卷四
    泉74
    無礙泉詩并序74
    以毛公泉一瓶獻上諫議因寄75
    以毛公泉獻大諫清河公75
    酌鹿飲泉記75
    三月八日到鹿飲泉76
    鹿飲泉遊眺76
    黄公泉詩77
    華山泉77
    隱泉77
    又77
    謝吴承翰送悟道泉并序78
    吴東磵品悟道泉78
    咏青白泉79
    石80
    太湖石記80
    石記81
    太湖石賦82
    李蘇州遺太湖石奇狀絶倫,因題二十韻呈夢 得樂天82
    和題太湖石兼寄李蘇州詩二十韻83
    題牛相公宅太湖石詩二十韻83
    又83
    又84
    買太湖石84
    太湖石84
    前題84
    前題85
    前題85
    西齋初成廨中舊有太湖石數十株因植之庭下85
    烟江叠嶂并序86
    太湖石歌86
    太湖石古風一首86
    太湖石87
    太湖採石賦87
    登小洞庭石89
    泛小洞庭觀奇石89
    震琳震澤中洞庭樂石也。89
    題石板90
    前題90
    咏釣臺石91
    題仙人石91
    前題91
    飯石92 林屋民風卷五
    古蹟93
    靈仙之境93
    林屋館銘95
    林屋圖跋95
    游林屋洞記96
    遊林屋洞記97
    入林屋洞99
    入林屋洞100
    林屋洞《仙經》一名左神幽虚洞天,正洞門左觀中,出觀左門又有二門,一名雨洞,一名暘谷洞。100
    和默菴游林屋100
    林屋洞101
    放歌林屋101
    與客至林屋洞102
    題林屋洞天103
    游林屋洞103
    编辑推荐语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本书所收录的《林屋民风》《洞庭山金石》《书隐丛说》《林屋诗集》四种著作,体裁各异,作者身份、时代背景不一,但其内容多集中于明清时期苏州东、西两洞庭之间的山川风物、地理民俗,是珍贵的地方文献,对于后人详细了解该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样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