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价值哲学:理论路径与中国实践
QQ咨询:
有路璐璐:

价值哲学:理论路径与中国实践

  • 作者:黄凯锋
  •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02874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7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并不是模仿西方的产物,也不是在原有哲学教科书体系框架内重组和发挥的产物,而是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一种历史反思和理论建构的趋势。这种研究的基础、取向和风格,既有普遍的哲学理论和逻辑根基,又有特殊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实践根基。是以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为对象,跨越了单纯学习和引进的阶段,用中国式的体验、话语和风格,走向了这一领域的深处。诚然,目前的理论体系未必成熟,研究方法和观点也存在许多争议。但我们首先要正视并理解、珍惜这段历史,并在总体上看作是我国学者结合当代现实在理论上进行自主创新的尝试,具有构建当代中国哲学部分话语的意义。
    《价值哲学:理论路径与中国实践》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儒释道传统及其现代转化、西方伦理与人文精神三种路径展开价值论研究,尝试概括和反思具体价值学科的进展,面向现实的价值生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需求,推动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展,深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以期综合不同路径的优势和特色,实现价值论研究的集成创新,并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部门哲学的发展。
    文章节选
    《价值哲学:理论路径与中国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重视经世致用和人伦日常,重视具体实践中的活法和做法。在经济很不发达的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自上而下的政治推动是必要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就讲究轻重缓急,讲究一定的秩序。邓小平所强调的“发展���硬道理”和日后倡导“科学发展观”,从*根本的意义上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秩序和优先的理解。因为精神生活、个人的权利和利益、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政治民主等都需要以经济为基础。①当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并为实现其他价值创造一定条件和可能的情况下,政治民主和公平正义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东方**似乎都走过这样一个过程:立足自身实际,用一种比较集权的方式,先打造一种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然后再利用这种秩序朝着民主制方向发展。孙中山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因此是天真的,欲速则不达。怎样把握经济发展、个人自由、社会正义和政治民主等各个方面的度和优先顺序,根据时间和情况的变化,哪一个方面重一点,哪一个方面轻一点,也没有一定的模式,不能到处搬用。这些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理性,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的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现代性本身的一些弱点和弊病也暴露出来,道德主义的谴责日渐增多,恢复朴素生活方式的情感需要也日益迫切。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一面十分清醒地提醒我们:伦理价值、心性修养确实具有独立的价值,道德精神可以照亮世俗生活,对整个人类的发展也极有价值,但这些价值不是用来否定中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绩、所创造的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而是成功运用到政治哲学上,走出一条不是那么冷冰冰的中国道路,真正实现“有情宇宙观和无情辩证法”合一的价值目标。①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要顺势转化。重视实践,尊重历史,顺应现代化的理念,又探索出新的形式,逐渐实现创造性的转化,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所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依靠复古主义和国粹主义。因为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来说已走上了现代化之路,这个现代化确实是从西方引进的,社会存在和日常生活的现代化已是中国的客观事实,这个“西体”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中国精神、文化传统。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以人情、乡情、报国之情为基础,还是要以契约为基础,以竞争为条件,以效率为原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讲人情、讲公平。如果以人情为主,契约、效率等为次就错了。我们提倡现代意义上的协商和调解,但毕竟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主次应当分明。我们依然要系统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所谓理无可恕,情有可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得通。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也应该是在理的基础上讲情,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既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中国自己的道路,创造出比传统中国和外国更加合情合理的社会。
    ……
    目录
    理论路径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
    主题一 传播、变迁、内化、共生
    一、传播及其可能
    二、变异、偏差及其代价
    三、内化——渐进式探索
    四、共生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景
    主题二 双重身份、双重品格及其互动融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身份及其同构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品格及其扩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
    主题三 和谐哲学及其辩证思维
    一、作为哲学思考方式的“和谐”“斗争
    二、目的与手段的辩证法
    主题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研究
    一、主体、路径和结构
    二、共识、载体与国际化
    主题五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系列研究
    一、科学历史观
    二、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
    主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论路径之二:儒释道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主题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东方智慧“接着讲
    二、移民文化与江南儒学一一读余英日寸《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三、传统文化作为变量——重读罗荣渠现代化理论
    主题二 辩证认识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合理肯定孝文化的价值与当代传承的必要性
    二、私德“推己及人”至公德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三、延伸思考
    主题三 理学与启蒙——兼及对理学质疑的回应
    一、明清启蒙论对理学的批评
    二、明清启蒙论的背景与向度
    三、从理学的内在路径回应明清启蒙论者的批评
    主题四 回归自然与攀登仙道——成玄英《庄子疏》仙道学说对人类生命价值的解构和超越
    一、成玄英及.其《庄子疏》
    二、道教与道家一戍玄英《庄子疏》思想立场再思考
    三、生死一如和无生无死——成玄英在道家立场上对人类生命意义的解构
    四、与道合真——戒玄英在道教立场上对人类生命意义的升华
    主题五 “平民”观念的现代变迁
    一、从“平善之人”到“平等之人
    二、“平民”与“主义
    三、“平等”作为抗议性原则

    理论路径之三:西方伦理与人文精神
    主题一 李凯尔特价值哲学的形而上学动机
    一、黑格尔之后德国哲学的危机
    二、事实性对象与价值性对象的领域划分
    三、价值哲学的内容与意义
    主题二 心灵与价值——布伦塔诺价值哲学述评
    一、布伦塔诺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
    二、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
    三、善、更善与至善
    四、自然法与自然立法
    五、关于上帝的知识与关于善恶的知识
    六、伦理学及其建构
    主题三 摩尔价值哲学述评
    一、关于“善”的元伦理学
    二、从批判到建构:自然主义谬误和理想功利主义
    三、评价与启发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