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晋唐时期南海求法高僧群体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晋唐时期南海求法高僧群体研究

  • 作者:何方耀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1239631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244
  • 定价:¥3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所做的是一项晋唐海路佛教僧人传教活动的专题研究,通过解读、分析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少量其他资料,对晋唐时期往来于南海道的中、西佛教僧人及其宗教传播活动进行群体研究。书稿主体由六部分组成。
    **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晋唐五百年间往来于南海道的中、西僧人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前后变化情况研究。比较中、西两个僧人群体传教活动之不同
    特点;分析来华西僧之国属构成及其特点;研究中国赴印求法僧留归存亡情况;分析中国求法僧之籍贯情况以及中土以外的求法僧人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南海道僧人与商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南海商人中存在一个佛教信众群体,其中既有一般的商贩,亦有海舶船主,这一白衣群体是僧人传教活动的主要资助者。同时,僧人也用自己特殊的知识技能为商人解决航海途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南海僧、商之间存
    在一种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考察中国赴印求法僧梵语文学习活动背后的文化心理,即晋唐中国佛门的“边地意识”,作者认为:晋唐中国佛僧以印度为**,以中国为边地的思想,是与中国古代士大夫完全相反的一种文化心理,是推动他 们西行求法并掀起梵语文学习热潮的内在动力之一。
    文章节选
    **章 晋唐南海道佛僧的群体考察
    汉唐时期,中、西(域)文化交流之*引人注目者,当数佛教东传,而此东传过程则表现为中、印间人员的双向流动,即西僧之东来传教和华僧之西行求法。这两股相向而动的人员交流从其运动轨迹来看,则为海、陆两途。无论是渡流沙、跨雪岭的陆上旅途,还是历惊涛、泛重溟的海上航程,都是旷日持久、九死一生的艰险旅程,对弘法者来说,只要能**抵达目的地,海路、陆路,其作用无异,故弘法者选择陆路或海路,就其目的而言并无太大区别。但具体到某一个或某一群求法传教者,其路线的选择,却反映了其对当时政治形势和地理环境所作出的某种判断,亦反映了这两条联结中、西方之传统商路之兴衰变化情况。就传世文献而论,海路传教西僧之东来约始于三世纪,而华僧循海西行求法则始于四世纪,故本章将三至八世纪,即晋唐时期,来往于海路的佛教僧徒,这一生活在不同时代,活动于同一空间的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加以研究,纵向考察其消长变化轨迹,横向分析其整体结构状况,藉以考察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晋唐南海道佛僧及其整体变化情况
    佛教在华传播,有赖东来西僧之传法布道和西行华僧之求法传经,前辈学者如冯承钧、梁启超、周叔迦等先生都曾对东来传教和西行求法的中外佛僧事迹、行状作过系统研究,其中,冯承钧著有《中国南洋交通史》和《历代求法翻经录》,梁启超制有《西行求法古德表》。当代学者耿引曾撰有《中印关系大事编年》和《(中印往来)高僧一览表》,前者按时代先后罗列了西汉至20世纪40年代中、印之间相互交往的重大事件,后者则简要列出了印度来华传法僧人和中国赴印求法僧众的主要事迹,可谓中印佛教文化双向交流的*新研究成果。本文则拟在前辈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搜讨旧籍,勾沉索隐,将晋初唐季五百年间(东来梵僧上溯至三国),来往于南海道的中外僧俗之主要行迹,按年代先后,加以梳理,列表如下,以作整体分析。
    ……
    目录
    序 蔡鸿生
    绪论
    **章 晋唐南海道佛僧的群体考察
    一、晋唐南海道佛僧及其整体变化情况
    二、东来西僧与求法华僧之群体比较
    三、海路来华西僧国属构成之特点
    四、西行求法估之留归存亡情况
    五、西行求法者之籍贯
    六、西行求法之域外僧人
    七、小结
    第二章 晋唐南海道佛僧与商人关系
    一、佛僧与商人关系之渊源
    二、南海商人为佛僧之旅途伴侣和主要资助者
    三、南海商人中的佛门弟子
    四、南海道僧人给予商人的帮助
    五、小结
    第三章 晋唐中国佛门的“边地意识”与梵语文学习热潮
    一、“四裔五方”之传统中华意识
    二、晋唐中国佛门之“边地意识”
    三、“边地意识”驱动下的梵语文学习热潮
    四、梵语文学习活动之主体:西行求法僧俗
    五、小结
    第四章 晋唐求法僧梵语文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一、求法僧梵文学习活动之特点
    二、求法僧梵文学习活动之影响
    三、小结
    第五章 唐代求法所携带的汉本佛典
    一、有关西行求法僧携带汉本佛典之文献记载
    二、求法僧携带汉本佛典为普遍现象
    三、求法僧随身携带汉本佛典之基本原因
    四、携带汉本佛典与求法僧之梵文研习
    五、求法僧所携汉本佛典之种类
    六、小结
    第六章 晋唐海路佛们的经典传译活动
    一、晋唐海路佛僧经典传译情况概述
    二、海路佛僧所译经典基本情况分析
    三、传译历程混杂纷歧之原因浅析
    四、海路僧徒所传译之小乘三藏及其影响
    五、海路传人之律典及其对汉译律藏建立之影响
    六、海路佛僧所传译密教典籍及其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
    七、华、梵两大传译群体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八、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研究论著
    三、辞书
    图版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