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敦煌——-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敦煌——-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

  • 作者:常沙娜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53821
  •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 页数:592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敦煌——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敦煌石窟艺术接受并融合了西域的外来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珍品。常沙娜先生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先生入敦煌莫高窟洞窟临摹,在少女时期已经完成了众多莫高窟的壁画临摹,她一直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对敦煌的装饰图案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分类与研究。 本书汇集了常沙娜先生描绘敦煌之美的画作近300幅,配有详细的敦煌装饰图案的知识,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图书,同时这也是一本可供读者书写的笔记本,书中将内容分为12部分,暗合12个月,从北魏至元,每一个部分都是敦煌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书中有可供规划一周安排的周历,有可供读者书写的页面。
    文章节选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开辟和延续,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经自然和人为的种种损坏,至今仍保存了十六国、南北朝(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公元366-1386 年)的七百多个洞窟,其中有壁画、彩塑及编号的洞窟为492 个,窟内壁画有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塑像两千余身,唐、宋时期窟檐木结构建筑五座。再加上敦煌地区其它石窟群,如: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组成了世界上现存规模*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延续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之*。敦煌石窟艺术是基于历代佛教的宗教艺术,各个时期的壁画、彩塑都围绕着佛教教义故事的内容进行创作,但是在艺术形式上,鲜明地呈现出中国艺术继承民族传统和发展的历程。敦煌石窟艺术接受并融合了西域的外来文化,���过历代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珍品。
    动物
    敦煌石窟壁画中表现众多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大多描绘于佛教故事画、经变画中,也有的出现在藻井、边饰、龛眉等图案构成中。这些动物形象从表现内容上来看,一大类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另一大类是富于神话色彩的、通过想象创造出的祥禽瑞兽,如龙、凤、飞马等。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些动物的造型和色彩都运用了装饰化的手法,以熟练的线和笔触作为造型,平面处理,夸张动物的形体和动态,形象的变形和拟人化,在写实的基础上,特别突出装饰图案的美感。
    敦煌早期石窟中的动物图案重视“写意传神”,与当时壁画整体风格一致,线条疏朗、用笔豪放、造型简约生动,不拘泥于细节,而是重视表现动物整体的形态、动态,用概括的手法突出特点和增加艺术表现力。动物造型更多来源于现实生活,隋唐时的敦煌动物图案造型结构准确,色彩也较为写实,体现了盛世的气象。
    敦煌晚期石窟中的动物图案,更贴近生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重视线条的运用与变化,细节也更加具体。色彩上比较单一简洁,但用线流畅,结构准确。这与宋元时期中原地区整体绘画风格重视线描、精微细致的写生特点也有内在的关系。
    这些动物图案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动物画的风格流变,不同时期的敦煌图案,与当时中原地区动物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气度保持着一致的面貌,说明了民族化和对传统的继承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敦煌艺术的方方面面。
    树木
    敦煌壁画中富于装饰性的树木图案,在早期石窟中出现较多。树木往往描绘在有情节的本生、因缘故事画中,夹杂在起伏的山峦之间,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创作时,画匠们有意识地把自然立体物像处理成二维平面的造型,而“平面化”也正是装饰图案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其次,壁画画匠们运用简化概括、抓住特征的手法处理树木的造型。一棵大树,枝叶繁盛,数不胜数,但画工在表现树的时候,只用数片叶子组成树冠的大体外形,着重刻画不同品种数目的叶子型态,如掌状叶、椭圆叶、针状叶等。因此虽然形象高度简练概括,但树的自然特征和优美形态却被更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也是装饰图案化繁为简、突出特征的表现手法。
    隋代是画风从装饰到写实、从简练到具体的过渡时期,仅就树木的造型处理手法来看,也能发现有明显的变化。隋代后期至初唐,树木造型逐渐地从装饰化、图案化过渡到趋向写实的风格。唐代以后的敦煌壁画画风和表现技法进一步向中原滚动条画的风格靠拢,对树木的表现更趋写实和具体,图案化的树木造型在晚期壁画中出现较少。
    ……
    目录
    一月:北魏(386—534)
    二月:西魏(535—556)
    三月:西魏(535—556)
    四月:北周(557—581)
    五月:隋(581—618)
    六月:初唐(618—712)
    七月:初唐(618—712)
    八月:盛唐(712—781)
    九月:中唐(781—848)
    十月:晚唐(848—907)
    十一月:五代(907—960) 宋(960—1279)
    十二月:西夏(1038—1227) 元(1206—136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