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王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王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 作者:耿红卫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102472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 页数:201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政治的变革首先需要思想的变革,教育在变革思想方面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王筠教育思想正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产物。谈其思想,必先谈其本人,认识本人。王筠何许人也?王筠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1784)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宋官疃村,字贯山,号菉友,卒于咸丰四年(1854),享年70岁。
    王筠刚两岁时,母亲便去世,这样的命运与其祖父王周颇为相似。后来,父亲王驭超迎娶了潍县郭楠溪的女儿,郭夫人又生了三男一女。王筠从继母处获得了母爱,郭夫人待王筠如同己出。王筠儿时,父亲一直寄居北京,他主要是在祖父的管教之下开始学习的。
    幼时的王筠在求学期间,苦于得不到良师的指点,他的脑子里总是被各种问题、疑惑困扰着,却不敢问老师。10岁那年,王筠有幸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老师王惺斋。这位良师的出现,成了王筠在学习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王筠的这位老师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而是“事事皆讲”,这使得王筠先前的疑问一一解开。
    15岁时,父亲王驭超要远赴安徽潜山任知县,他考虑到家乡教学条件的局限性,所以就把王筠也一起带到了安徽。其间,王驭超为能使王筠早日在科举中获取功名,对他在学习上要求很严格,以至于王筠“读书之外一无所好”,真可谓
    文章节选
    《王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王筠认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阅读是以疑问为起点,以思考为核心,以自我领悟为目的的认知过程。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地质疑,才能获取*真实的阅读体验。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在私塾中,先生摇头晃脑地读一句,学生摇头晃脑地学一句,先生就这样一字一句地领读,学生就那样反反复复地咏读,直到背会为止。如果哪个学生提出疑问了,教书先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然后呵斥这个学生,进而教导他会背便可以,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对此,王筠在所著的《教童子法》中发出了“学生是人,不是猪狗”的感叹。王筠大力抨击无知庸师轻视学生的人格、压制学生的个性的做法,大呼教育的时弊。简单的一句“学生是人,不是猪狗”,不但喊出了世人语文教学改革的心声,而且在当时对提倡西方的民主和个性解放也很有推动作用。
    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当木偶的状况,王筠在其《教童子法》的阅读指导中提出“令其善疑,诱以审问”,这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师生要通力合作。
    王筠对这一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教师要**学生对阅读之物提出合理的疑惑。阅读时要带着疑问,不仅仅是浅显地了解所读之物,还要在所读的作品中找出合理与不合理之处、精彩与疑问之处,要带着怀疑的精神读书。王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够指引学生更好地作文。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在阅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王筠所说的“令其善疑”作何解释呢?王筠进行了很好的回答。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解疑。教师在阅读讲解的时候,要针对阅读的文本自己设计几个连环问题,依次呈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王筠的这种做法犹如春雷一响,震撼了整个封建教育界,无怪乎后世称王筠是“为读书人的人性呐喊的**人”。“令其善疑”的目的是要教师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合理质疑并进行解疑,即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也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王筠认为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与所读之物进一步接触的过程。在质疑过程中不但会带动学生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还能带动教师再一次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进行深入的研读,也只有这样的质疑才能使师生双方一同在阅读教学中进步。
    “诱以审问”就是教师要循序诱导学生对阅读之物和所提疑问进行分析和解释。王筠的“诱以审问”无疑也是在告诉当下的教师,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融人所读之物中,甚至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或者文本中的主角,去思考文本的内容、布局和作者的寓意等。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质疑与解疑。
    王筠认为学会读书的目的是要进行写作,因此把读视为写的基础。他主张先学读后学写,这样才能使所讲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才能不断地激励学生多读、熟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读懂。王筠的阅读教学思想揭露出教师教一篇文章,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读懂”却不对所读文章进行思考的缺陷。当时的教育统治者认为经典的作品,必定是无可挑剔的,因此他们总是照单全收。但是,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即使教师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解读之中,这种解读也是教师意料之中的,甚至蒙蔽了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也与王筠所提及的“令其善疑,诱以审问”是相去甚远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令其善疑,诱以审问”是指阅读除了理解和渎懂之外,还必须加以吸收和借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生从文本中突围出来,让学生自身多在体验、感悟、质疑上下功夫,这样所读到的东西就带有了自我的因素。王筠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从开始接触文本就说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来引导和规范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阅读思维,而不只是对所读之物进行纯粹的赞美。
    ……
    目录
    **章 被关注的识字教学一
    **节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
    第二节 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
    第三节 逐字解之,令其自解
    第四节 须说入童子之耳

    第二章 被注意的写字教学
    **节 学字亦不可早
    第二节 不可学小字
    第三节 初学文者,大题当读小名家

    第三章 被重视的阅读教学
    **节 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第二节 令其善疑,诱以审问
    第三节 多读勤讲,岁无旷日
    第四节 圈其所抹,抹其所圈

    第四章 被认识的写作教学
    **节 放之如野马,不受羁绊
    第二节 涵养诱掖,待其自化
    第三节 拾人牙慧,学时文皮毛
    第四节 少改易之,以圈为主

    第五章 被提出的德行教育
    **节 功名、学问、德行,本三事也
    第二节 应对进退,事事教之
    第三节 孝弟忠信,时时教之

    第六章 个性的教育理念
    **节 学生是人,不是猪狗
    第二节 人皆寻乐,谁肯寻苦
    第三节 小儿无长精神,必须使有空闲

    第七章 切实的教育主张
    **节 步步着实,专心致志
    第二节 不敢望子弟为圣贤,亦当望子弟为鼎甲
    第三节 教弟子如植木

    第八章 发展的为师之道
    **节 无知之师
    第二节 呼唤良师
    第三节 继承与发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