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 (中文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 (中文版)

  • 作者:潘维廉(William N.Brown) 韦忠和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ISBN:9787119116082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 页数:227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文版)》从潘维廉先生在1988年-2016年间写给家人的数百封家信中精选近五十封,**集结出版。向国外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具体可感的中国,以及这个**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有作者本人和他的妻子、孩子浓浓的中国情。
    文章节选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文版)》:
    亲爱的约翰、格温:
    我和苏在台湾结婚7年之后,终于决心破釜沉舟了。在“东方之珠”香港逗留了3个星期后,我们推着一辆双座婴儿车,带着一摞行李箱、大衣箱,站在香港码头的灰色水泥地上,既兴奋又紧张。一辆老旧的巴士停靠在我们身旁,车门一开,下来一批日本游客,他们戴着棒球帽,提着相机,挥舞着旗子。海边的空气弥漫着一股死鱼气味,还有柴油燃烧后散发的芳香,隐约飘荡其间的还有那让人头疼的脏尿布的臭味。
    “轮到你了,比尔。”
    我们将双座婴儿车推上步桥,心满意足的马修坐在前面,两岁大的山农坐在后面,他吸吮奶嘴的样子,就像巴顿将军①抽着雪茄,沉着地观察一切活动,似乎在做着记录。
    我们登上“集美”号,向一位身着干练制服的乘务员出示了我们的护照和船票后,就随着他的引导前往相应的客舱。在香港的3个星期里,我的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手扶电梯上下两端都多建了几级台阶,搬双座婴儿车上下电梯着实耗体力,做出如此设计的人肯定没用过婴儿车或者轮椅吧——想到可以在客舱里享受18小时的宁静旅程,我很开心。但事与愿违。
    大约午夜时分,苏大喊:“比尔!”
    我忽地坐起身,头砰的一声撞到上铺。“怎么了?”
    “蟑螂!我讨厌蟑螂!”她叫嚷道。成群的蟑螂在墙壁上、铺位上爬来爬去,还爬到了枕头上。“我实在没法对着蟑螂睡。我想换房间。”
    “苏,如果这里有蟑螂,肯定整艘船都已经蟑螂肆虐了。换哪间房都没用的。”
    “我不要睡这间房!”
    “那就用你带的雷达杀虫剂喷一喷。”我提议。
    “那气味会让我头疼,而且我知道这地儿蟑螂到处爬,怎么着也睡不着了。”
    “那你到底干吗要带那罐雷达?”
    “不要大呼小叫,比尔。全世界都听到了。”
    “我没有大呼小叫!”我大呼小叫起来。
    “算了,当我没说吧,比尔。我今晚通宵看书好了。”
    我噌地一下跳回床上,再次撞到头。我也讨厌蟑螂,但束手无策,只好猛地拽过被子蒙着头,试着入睡。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做了一场惊悚的梦,梦见与蟑螂军团率领的各种虫子大战无数回合,醒来时“集美”号正徐徐滑行驶入古老的和平码头。苏满眼通红,凝视着舷窗外面,舷窗上结了一层盐。她整宿没睡,默不作声,用责备的眼神瞥了我一眼。我怨恨自己,暗自发誓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让我们在厦门住的公寓远离虫害,但没对她表态。接着,苏默默地抓起我的手握着,再次证明她拥有女性独有的坚韧品质。
    结婚这么多年,我和苏依然是彼此的挚友,仍然保持每周至少约会一次。不过,我们也免不了争执,但通常都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苏珊·玛丽*钟爱的一条道理是:“不能一直对携手共度一生的人生气。”
    传统的迎宾之道
    我们还没能从马修的嗅觉攻击中缓过神来,船上的喇叭就发起了攻击。耳边传来一段非常响亮的乐曲,那是用廉价电子琴弹奏录制而成的,接着是整整5分钟的中文广播,随后是20秒的英文总结:“海外华侨同胞和外籍人士请前往一号区的卫生检疫站,本国同志请前往二号区。请各位填好入境表。”
    等待检疫的队伍从一号区往下排了两截旋梯,一直排到我们房间外的过道上。知道一时半会儿轮不到我们,我们便在铺位上等,直到外头的人像要被引上固定架的牛群一样开始晃晃荡荡地沿着通道往前挪。这着实等了好一阵儿,因为海关、出入境和卫生方面的公务人员还没上船。我们盯着舷窗往外看,外面人头攒动,挤满了乘客的亲友、三轮车车夫、码头工人,另外还有一群形形色色的乞丐,他们肢残状况各异,颇有创意地表明自己丧失了工作能力。大约半小时后,人群中让出了一条道,14位公务人员大步迈上步桥,走进“集美”号船舱内部。
    ……
    目录
    **章
    启程到中国
    (1988年)
    1 无缘澳大利亚
    2 美如翡翠的岛屿
    3 中国是我们的媒人
    4 搭乘慢船去厦门

    第二章
    厦门大学度假楼
    (1988年9月至1989年1月)
    5 假日宾馆里的学生生活
    6 冰箱引起的内讧
    7 食堂排队大战
    8 电视机与烤面包机
    9 半边天
    10 旅馆客房服务
    11 厦门用车交通
    12 油漆店里的“香草”
    13 邮政周旋记
    14 厦门——美丽的海港
    15 过节好滋味

    第三章
    MBA项目与厦大外国专家招待所
    (1989年1月至1990年3月)
    16 中国首开MBA专业!
    17 早安,中国!
    18 发薪日
    19 中国新年,繁荣昌盛
    20 中国新年的遭遇
    21 没有课本就不上课!
    22 人际空间之差异
    23 厦门*具节庆气氛的节日
    24 坦率直言觅火鸡(在中国过感恩节)
    25 厦门的圣诞节

    第四章
    凌峰楼公寓——山顶的小房子
    (1990年3月至1993年12月)
    26 凌峰公寓——山顶的小房子
    27 喝茶请自便
    28 东方三博士——中国的送礼礼仪
    29 走马看花
    30 中国的节日
    31 茶道
    32 鼓浪屿——世界*富庶的1平方英里土地
    33 厦门民俗禁忌
    34 如果沉默不是金
    35 福建省首位获得绿卡的外国人
    36 我投票了!(山高皇帝远)
    37 中国政府“友谊奖”
    38 “洋鬼子”和“洋朋友”

    第五章
    对中国和厦门风土人情的探索
    (1994年10月至今)
    39 八十天环游中国(Ⅰ)
    40 八十天环游中国(Ⅱ)
    41 身家百万的保姆
    42 厦门获荷兰人青睐
    43 千禧年是我的“世界末日”吗?
    44 在中国庆祝结婚二十周年!
    45 厦门摘得“绿色奥斯卡”桂冠
    46 费菲——不曾是我的学生,却是***的学生
    47 从走马看花到减轻负担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