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 作者:盛巽昌 朱守芬 李子迟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38351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309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其中多见机智谐趣。
    本书是“道可道”之《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该书按“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26章,收录介绍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包括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等,并报喜了这些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文章节选
    天分 **
    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街,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竞都能记住。
    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
    谢冰莹5岁就能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
    舒新城15岁进小学,始学地理,才知有七大洲、二十二行省。但他5岁于私塾读《三字经》,因内有“魏蜀吴”,以及过年好玩“孔明灯”的缘故,早就知有个叫四川的地方。
    叶恭绰6岁时,答父亲春雨题,作诗有“几夕无明月”句,受到赞赏。但当他问询下雨天何以无月,不得真谛,始悟致知格物与吟风赏月为两回事。
    谢无量幼年号称“神童”,6岁会作诗,有《风筝》诗:“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云。”有客来访,��谈良久,不胜厌烦。谢写就一诗以呈,客见后笑辞说:“小公子逐我去矣。”
    唐文治6岁从祖父学《韩非子》,每随月光读书。
    顾颉刚6岁时,祖父带他上街,看见的匾额、牌楼或桥梁等,必讲它的历史。就是这些关于苏州掌故旧闻的讲述,启发了他对历史的兴趣。
    梁启超7岁时,塾师出对“东篱客尝陶潜菊”,他立刻对以“南国人思召伯棠”。
    翦伯赞7岁时,在祖父指导下圈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到12岁全部读完。
    鲁迅原葬上海万国公墓,石碑刻有“鲁迅先生之墓”6个正楷大字,是周海婴照着妈妈许广平的字样临摹的,那时他才7岁。
    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沈从文作品,封面题字和画图是沈的两子龙朱和虎雏所作。
    周运鹏儿时,塾师因他两个月里就能背诵全部《易经》,特出一上联“周神童读周易,易”,他对出下联“左丘明著左传,传”。
    周运鹏在私塾时,有同学读《礼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时将“毋苟”误为“母狗”。塾师即出一句“《礼记》一书无母狗”,要学生对以下联,周答“《春秋》三传有公羊”。
    何鲁童年时,仅用一小时就学会了算术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
    茅以升幼年看祖父抄写《阿房宫赋》《滕王阁序》等,每抄一句他念一句。全文抄完后,他竟然从头至尾能背诵,一字不错。祖父对他说:“读书务求其通,读一句便得一句之用。”他还能背圆周率在小数点后100位。有次学校新年晚会,他就登台以背圆周率为节目。
    赵元任自幼善于辨别各种语言,甚至极细微的声调,能说多种方言,跟老辈学常州话,跟母亲学北京话,跟嫁在常熟的姑妈学常熟话。
    赵元任从小听觉特灵敏,能在一星期内学会一种方言,此后即终生不忘。他能将30余种方言应用自如。
    刘半农少时,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上题词:“狗屁连篇其中固有点,一语千金难道没得吗?”
    少时的冰心曾获“女才童”美称。**,先生教她对句。先生日“春风红杜鹃”,冰心即对“秋霜白玫瑰”。
    章益儿时,在作文本里偶尔写道:“个人赖社会以生存,社会由个人而进步。”受到老师好评。
    熊十力少年时即天资聪慧,出口成章。有天熊的脚板被木刺扎入,后为嫂子挑出,免除痛苦。他当即吟诗一首:“小小黄泥埂,有个木将军。侵犯脚板国,攻进皮掌城。杀到骨肉府,鲜血溢淋淋。哎哟哎哟哟,痛得泪珠滚。踉跄回到家,禀告穆桂英。桂英持银枪,威武出了征。撵到皮川县,追至骨肉城。挥枪大血战,活捉木将军。斩首来示众,谈笑收了兵。”
    赵曾俦自七八岁到13岁,五六年间将《资治通鉴》每个时代的人物都剪为纸人,并刻意拟画其状态;再依甲子顺序,按系统纪年,逐日将史实扮演。如在甲子那年所发生的史实,便在甲子那天演完。由此,他非常熟悉《资治通鉴》,凡史事中的年、月、日、时和人物生辰,莫不清晰。
    林语堂8岁时偷偷写了一部教科书,一页是课文,一页是插图,被发现。不久所有兄弟姐妹都会背了:“人自高,终必败;恃战争,靠弓矢;而不知,他又强;他人力,千百倍。”
    柳亚子8岁读杜甫诗集,每夜背诵一首,12岁时读完杜诗全集。
    钱穆9岁能背诵《三国演义》。有人要他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于是他边背诵边表演书中人物语气动态。
    林风眠9岁绘《松鹤图》一幅,被一财主买去,此后即名震乡里。
    徐一士9岁时,裁纸自做小册子为笔记,**则记有:“水中有月,非水月也,乃天月也。”
    梁启超9岁时随外祖父睡觉,每晚被授予《楚辞》一段,翌日就能背出。他在东南大学附中发表演说,在背诵屈原《楚辞》时一字不错。
    马星野不到10岁,已能背诵《诗经》中的长诗《七月》《氓》以及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的诗篇。
    1903年,何鲁10岁时投考成都机器学堂,考场答卷一挥而就。主考有意再考,要他属对“志气向上”,他立即答“读书为高”。主考说“十岁能文”,对以“三年毕业”。主考又说“童子鸿不因人热”,他立即应道“学生鲁当以名扬”。主考大惊,称他是“神童”。
    黄遵宪10岁时,老师以杜甫“一览众山小”句为题,命他作诗。黄即写下:“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
    丰子恺10岁即以《芥子园画谱》影描人像,为此塾师命其绘孔夫子像,悬挂于塾中,供学生晨夕参拜。
    曹禺10岁就显露出了不凡的文学天才,写出了“大雪纷纷下,穷人归无家”的诗句,几乎可与杜甫、骆宾王儿时诗作相颉颃。
    商承祚10岁到天津拜罗振玉、王国维为师,20岁写成《殷虚文字类编》。王国维在序中称他与唐兰、容庚、柯昌济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实力的“四,步年”。
    胡愈之10岁时,就和兄弟编《家庭》杂志,自写、自画、自订,坚持了三四年,出版了约50册。
    黄兴10岁时,塾师为乡民写春联,误将“向阳门第春先到”写为“向阳门第春光早”,以致难寻下联。黄说:“何不采用‘积善家庭喜事多’呢?”遂解师困。
    黄宾虹11岁时,用一个月时间临刻了邓石如篆印10多方。父亲初还不信,及至亲眼见他走刀时,才惊呆了。
    刘师培11岁时初习诗赋,两天间竟完成绝句百首,被亲友称为“神童”。
    胡适11岁时,读到司马光家训中的一段话:“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从此倾向无神论。18年后,他撰写《不朽》一文,说明他的宗教观。
    丁文江11岁写《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全文数千言,塾师竟无从修改一字。
    丁文江初中跳级,一年跳三级,两年就考进英国剑桥大学。
    关良11岁入南强公学,课余喜收集绘有红孩儿、铁拐李等画像的香烟牌子,以此为蓝本作画。所绘的人物画,邻里做月份牌张贴。
    马一浮12岁时在会稽县500名考生中获第1名,而鲁迅为第37名,周作人为第31名。
    张大千12岁时**次卖画得了80个铜板。那是应一位女卜者之请,替她画了一套24张新的算命图片。
    王森然12岁时便写出了对联:“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
    蒋光慈12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时沛河大水成灾,他赋诗有:“滔滔洪水害如何?商旅相望怕渡过。澎湃有声千尺浪,渔舟遁影少闻歌。”
    张爱玲12岁时就熟读《红楼梦》。对于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她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挑出来。
    被人们誉为现代文化史上奇才的顾毓琇,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古音乐学家称号于一身。顾13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与梁实秋、孙立人等是同班同学。
    丘逢甲号称神童,13岁骑父背到台南赴考。父执路遇,出上联有“以父为马”,丘即对以下联“望子成龙”。又称此乃蔡锷之事,未知孰是。
    陶元珍13岁即读完了厚厚的一部《资治通鉴》。
    吕振羽13岁在经馆就读时,作《咏梅花》五绝:“门内梅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成硕果,此日莫摇风。”其师予以赞赏,并将诗改为:“种得梅花树,初开艳色红;何时能照眼,此日已摇风。”
    13岁时的刘绍棠读了《新儿女英雄传》和《吕梁英雄传》后,就以家乡抗日游击队故事为素材,仿效两书写法,写了一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大运河的儿女》,但没有发表,后在传阅中遗失了。
    蔡锷14岁至汉口,适北京某大吏将至,全省官员鹄候竞日,奔走趋跄。蔡目睹怪状,吟诗句嘲笑:“可怜九月初三夜,汗似珍珠腿似弓。”唐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中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蔡借用后两句,但改了两个字,即把“露”和“月”改为“汗”和“腿”。
    茅盾14岁时,仿《庄子·寓言》写了《志在鸿鹄》篇,以鸿鹄高飞,嘲笑仰看的猎人。他又自称“德鸿”,借鸿鹄自述抱负。
    余嘉锡14岁时读刘基《郁离子》,非常喜爱,即仿效其体例著书数万字。
    徐懋庸14岁才华出众,被家乡鹿溪小学聘为国文教员。
    王蘧常14岁在小学读书时即为《天演论》作注。
    杨宪益15岁时,仿《人猿泰山》英文版,写了章回小说《鹰哺记》,回目全用对仗体。
    魏易16岁读英文,一年后就与林纾合译《黑奴吁天录》,魏口译,林落笔为文,一日4小时,文字6000言,出版后销售30万册。
    朱执信16岁就跟从舅父汪仲器学数学,每天非到四更不肯就寝。精通数学后,他又转向研究中国历算。由此,凡难题均能迎刃而解,被同侪称为“天才的数学家”。
    钱基博16岁便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长达4万余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又在《国粹学报》上发表了评论古今文章流变的长篇论著《说文》。
    张荫麟17岁进清华大学,批评梁启超中国文化史演讲中的要点,并写信与梁。梁即作了答复。张又在《学衡》刊文,批评梁对于老子的考证,《学衡》编辑还以为他是清华的国学教授。
    孙席珍17岁始写诗。钱玄同说,如果徐公(志摩)号为诗哲,那么冰心女士应称为诗华,此君当称为诗孩了。
    于右任18岁时岁考,考题为《秦始皇拿破仑论》《卫文公滕文公论》等数十个,内容涉及中外史地、格致算学等领域,限期一个月交卷。于右任胸有成竹,奋笔疾书,文不加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十数篇,篇篇都被佳批,名列**,被称为“西北奇才”。
    沙孟海18岁为邻村用小篆写《李氏祠堂记》长文,身边未带《说文》,竞不错一笔。
    1924年吴伯箫18岁,被曲阜孔府聘为家庭教师,教孔子77世嫡孙孔德成英文。后来朋友戏称他是“万世师表师”。
    华罗庚19岁时便写出了批评大学教授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而当时他仅有初中学历。
    徐森玉19岁考进山西大学堂学化学,即写了《无机化学》《定性分析》两书,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全校9币生视为奇才。
    吴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以不凡的才学、骄人的成绩被同学称为“太史公”。
    谢冰莹21岁参加北伐,沿途以膝为桌,写下**的《从军日记》。该书被译成各国文字后,罗曼·罗兰曾写信对她表示赞赏。
    郑律成为《延安颂》谱曲时仅19岁,为《八路军大合唱》(内含《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谱曲时也只有21岁。
    叶公超在美求学时,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得到美国诗人Robet Frost赏识;23岁任北京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是当时中国*年轻的英文教授。
    梁启超17岁在广州万木草堂从康有为治陆王心学及经世治国之书,23岁时入学考试,主考官以为梁的试卷为康有为代作。
    曹禺的《雷雨》构思于1928年(18岁),正式动笔在1933年(23岁)。当时他躲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个专门搁外国杂志的屋子里,一个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写,一直写了半年。
    严济慈23岁就应商务印书馆之约写了《几何证题法》。后来当他成为大学者时,遇到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张说:“你是我们大大的衣食父母。”严著重版多次,后又由文言译成白话再次发行,使商务盈利几万元。
    邓云特(邓拓)25岁写作三四十万字专著《中国救荒史》。
    1932年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经常说:“我在27岁时就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顾颉刚事后对人说:“我真为班中30岁以上的听讲者捏上一把冷汗。”
    1993年,钱钟书毕业后,伦敦大学请他到英国讲英国文学,这在伦敦大学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勤学。第二
    王亚南早年去欧洲留学。在客轮上,正遇海上大浪,旅客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唯有王亚南叫服务员把他绑在甲板圆柱上,然后就聚精会神地读书,观者无不惊异。
    蔡元培书房中挂有自己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他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几个字。
    黎锦熙治学*服膺两个字:“勤”和“恒”,常称世人是“勤于始而怠于终”。
    谢六逸认为,我辈读书,手里如不拿起红绿色铅笔,东涂西抹,目不转睛,正襟危坐,便看也看不进,也就不能过瘾。
    梁漱溟十四五岁时喜读梁启超文章。其父说:“真是像极了我的少年时代,值得嘉奖。”因此送梁漱溟以“肖吾”的字号。
    吴芳吉读小学时规定自己每天必记诵50个词组,每逢作文两小时可写5000字。
    林纾少时爱读书又无钱买书,其舅送他一部《康熙字典》。他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作为座右铭。
    林纾晚年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勤学是苦事,然如四更起早,犯黑而前,渐渐向明;好游是乐事,然如傍晚出户,趁凉而行,渐渐向黑。”
    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好学不倦,自定“发课”、“车课”、“枕课”,即在理发时、坐车出门时和晚上睡前都必须开卷,不得放过光阴。
    梁实秋抓紧点滴时间读书,他曾写了陆放翁的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之句,张贴在墙壁上。
    傅东华少年读《水浒》,一连几个通宵。煤油干了,他就在油灯中加水,使浮在水面的煤油继续供他读书用。
    少年时代的鲁迅一次上学迟到了几分钟,之后,他便在课桌角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15岁起就抄书,起初抄录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弹录》,还抄录了陆羽的《茶经》和陆龟蒙的《五木经》《耒耜经》等书。此抄书习惯一直保持到30多岁。除了上述古籍,他还抄过《唐代丛书》等。1911年,他抄录了两大册《说郛录要》和从大量古籍中抄录出600余张纸条,后来的《古小说钩沉》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把学校奖给他的奖章换取书籍。从1921年到1936年10月逝世之前,鲁迅共购书14000多册,支出10913.65元。
    ……
    目录
    原版序一
    原版序二
    天分 **
    勤学 第二
    性情 第三
    经历 第四
    谐趣 第五
    逸闻 第六
    应试 第七
    授业 第八
    自鉴 第九
    鉴人 第十
    扶助 第十一
    推举 第十二
    治学 第十三
    考证 第十四
    论争 第十五
    品典 第十六
    译介 第十七
    旧馆 第十八
    名由 第十九
    撰述 第二十
    作画 第二十一
    书迹 第二十二
    曲律 第二十三
    粉墨 第二十四
    属对 第二十五
    猜谜 第二十六
    附录:参考书籍及报刊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编辑推荐语
    ●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对,经常说:“我在27岁时就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顾颉鹇后对人说:“我真为班中30岁以上的听讲者捏上一把冷汗。”
    ●辜鸿铭对外国银行素无好感。他说:“银行家是晴天把雨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这话成为讽刺名言,被收进《英国谚语》。
    ●章太炎在日本时。写一字条与汪允宗:“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同室的蒋维乔说:“既已向人借钱,曷勿多借几元?”章回答说:“此君只有两元之交情。”
    ●德辉每年必晒书一次,从不假手于妻婢子侄。而亲自整理;并于书斋张贴一字条日“老婆不借书不借”,又贴一字条称“鸦片不吃亏不吃”,还自镌一印为“四不朽人”。
    ●马寅初拜访黄侃,提出要谈小学。黄听后置之不理,说:“你还是专心去弄弄经济吧!小学谈何容易,说了你也不懂。”马寅初听完拔腿便走,立即与黄断交。
    ●赵元任认为汉字一直在自然简化。这当然可以。但现在公布的如“關”字简化为“关”。结果是“无门可关”,实在是不成体统。
    ●臧克家早年就读师范时。数学*差。国文突出。在一次作游大明湖的文章后,国文老师批道:流畅近郁达夫,清新似冰心。同学闻之,说他是“雌雄同体”。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