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全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全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

  • 作者:[清] 吕安世 蔡东藩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20502924
  •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 页数:343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华全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堪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提要,作者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睿智的点评,基于信史,旁征野史,叙述了自上古至清朝末年中国五千年的兴衰。一册在手,可以一窥中国历史之全豹。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深受读者青睐。
    文章节选
    《中华全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
    诗曰:
    天地由来自造成,漫言斧凿奏升平。
    愿将秃笔删陈史,留与时人仔细评。
    天地人谓之三才,有天地,即有人。荒古之世,未尝无人类,不过起咳咳,卧吁吁,茹毛饮血,与鸟兽无别,听其自生自灭而已。后人称之曰浑沌时代。或以浑沌二字,训为蒙昧,其实不然。小子管见,以为浑沌二字,左旁从水,含有洪水意。谅以开辟之初,江海虽成,未加浚凿,有时大雨浸淫,山水暴发,则平原皆成泽国,居民易遭沉溺,以此死亡相继,孳生不蕃。相传伏羲之时,洪水乃退,世有居人。至于帝尧时所记洪水,乃泛滥之余波,非水之极盛也。
    西国*古之史,存犹太国,名创世纪,抱残守缺之士,珍若连城。今耶稣教旧约,亦多本此书,内载天主创造天地人物等事。谓首造一男曰亚当,取亚当之肋,和土造成一女曰夏娃,为亚当之配。其说不经,未足取信。惟云亚当数传至诺蔼,诺蔼生三子,曰生,曰冈,曰亚弗得。其时大雨不息,洪水横流,人多淹毙。惟诺蔼一家,以预避高山得免。水退后,下山分居,复将所携动植各物,散布四方。于是生居亚细亚洲,冈居阿非利加洲,亚弗得居欧罗巴洲。斯言似非无因,中国所谓盘古氏,疑即指诺蔼言。所谓天皇、地皇、人皇,疑即诺蔼三子。当时人寿甚长,要皆八九百岁。但文字未兴,不知载笔,只赖记忆流传,久而失据,故西史所载,亦在疑似之间。
    中史谓大荒山中,受天地灵秀,蕴日月光华,遂孕有灵通之性,内育人胎,生下盘古,龙首人身,长百尺,遍体皆毛。偶寻得一斧一凿,皆先天金石之精,各一千斤。盘古右手持斧,左手执凿,斧之凿之,砉然一声,天地两分。轻清者上升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故后人称之曰开辟。小子以为天地未分,山河自载,所生盘古,何自立足。是与西史所载亚当、夏娃之造作,同一虚诬,不待辩而自明矣。
    天体太空,浑穆无际。前人言天有九重,或言有三十三天者,全属臆造。天之上无所谓天,天之外亦无所谓天。不过附丽天空者,有行星、恒星两种。恒星常居一处,永不变易;行星随时行动,周而复始。世人常见之日,一恒星也。恒星不止一日,经天文家查得者,谓约一百五十兆有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皆自能发光。惟日为*大,亦*远。行星随时环行,有绕恒星者,有绕行星者。绕日者谓日之行星;绕行星者,谓行星之行星,数不胜数。各行星本体,皆不能生光,须借日光以为光。其绕日而行者,有八大行星。*近为水星,在**层。次层为金星,第三层为地球,第四层为火星,第五层为木星,第六层为土星,第七层为天王星,第八层为海王星。近日者过热,远日者过冷,均无生物。惟地球在第三层间,冷热适均,万物由此生焉,人亦一动物耳,既生物,自生人。
    地形椭圆,南北两极,平凹如橘,**如轴,为两极枢纽,安然不动。外体自能旋转,如车轮然,轮转而轴不转也。每日地球绕轴一周,称为自转,适合二十四小时,成一昼夜。每岁地球绕日一周,称为公转,适当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成为一年。当地球旋转时,常自右向左,故早见日轮出于东方,晚见日轮下于西方。至地球再旋而左,右首不能见日,遂为昏夜。然此处正当昏夜,对面适在日中,如吾国处东半球,对面为西半球美国,吾国昼,则美国夜;美国昼,则吾国夜。游历外洋者,多能言之。若如从前日出日没之说,则大地以上,昼夜从同,何有中美之分乎!
    其所以有寒暑之别者,地球绕日,有一定之轨道,其轨道成椭圆形。地球依轨道而行,距日近则日光直射球面,气候自热;距日远则日光斜射球面,气候或温或凉,寒暑自此分。春夏秋冬四季,亦自此异焉。
    地面又分五带。言地理者,尝虚设经纬线,以作区画。直为经,横为纬。全球经线,画为三百六十度,劈分东西两半球,各得一百八十度。纬线亦如之,中为赤道。自赤道向北二十三度半,称夏至线;自赤道向南二十三度半,称冬至线。此两线间,为日光往返之处,终年恒热,称日热带。自夏至线向北四十三度,自冬至线向南四十三度,日轮未尝正射其上,亦不至一日无光,故气候温和,称日温带。在北者名北温带,在南者名南温带。若自北温带以北,及自南温带以南,各二十三度半,各半年不见日光,寒冷*甚,称日寒带。在北者名北寒带,在南者名南寒带。吾国在东半球之北温带内,故人文荟萃,物产丰饶。
    至于月,则为地球上之行星,绕地而行,即所谓附丽行星之行星者,月体小地球四十九倍,离地七十二万里,不能生光,借日光以为光。月与日地相掩映,人望之若有盈有亏。当月在日与地之间,人在地面,正见其背,故其光晦而为朔。迨月行至地球之、左,人望见其半面,光向西,魄向东,名为上弦。月行至地球之后,明面对于地球,光即圆而成望。月行至地球之右,人又只见其半面,光向东,魄向西,名为下弦。俟月又行至日与地之间,其光全晦,复为朔矣。吾国所用阴历,即以月光之晦明一次,谓之一月,历十有二月而成一年。凡月光晦明一次,约二十九日有奇,不足三十日,故阴历月建有大小之别,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适符其数。惟月光晦明十有二次,地球绕日犹未毕一次,积有羡余,三年余一月,五年余两月,故有归余于闰之制。阳历从日不从月,有闰日无闰月,盖因地球绕日一周,为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阳历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留其余数以为积,积至四年,适得一日,乃置一闰,遇闰之年,都三百六十六日。中国近时,亦仿行之。日月之蚀,恒在朔望。其遇望也,月与日隔地相对,有时日为地掩,是为月蚀。其遇朔也,月在日与地之间,有时日为月蔽,是为日蚀。日蚀有见有不见,因月体较小,不能全掩地球,故所见有不同。月蚀则四海同观,不过时刻有先后耳。古人以日蚀月蚀,视为灾变,不过借以示警,其实理所当然,无足怪也。
    若夫风云雨露,雷电霜雪等类,皆经空气变幻而成。空气因热上升,他处冷空气流来补之,即成为风。风之大小,由于空气补让之徐疾,徐则风必小,疾则风必大。旋风
    ……
    目录

    例言
    历代统系表
    回 谈天地 稽人物 盘古首出
    第二回 历三皇 经多氏 乃及羲娲
    第三回 五帝起 宣聪明 大兴制度
    第四回 尧禅舜 舜禅禹 天下为公
    第五回 夏后氏 四百年 一十七世
    第六回 商汤氏 三十世 六百余春
    第七回 周室兴 至平王 迁都洛邑
    第八回 齐桓公 晋重耳 五霸称尊
    第九回 简王后 至灵王 时生孔圣
    第十回 李老子 释迦氏 说法谈经
    第十一回 周社稷 八百年 三十七世
    第十二回 九州中 诸列国 并入强秦
    第十三回 秦无道 四十年 止传二世
    第十四回 刘项起 分楚汉 逐鹿争衡
    第十五回 汉高祖 定江山 一十二帝
    第十六回 西汉衰 遭王莽 篡国鸩君
    第十七回 汉光武 复中兴 世称东汉
    第十八回 传汉献 曹操起汉室三分
    第十九回 三国志 乱纷纷 五十余载
    第二十回 汉归曹 吴入晋 依次销沉
    第二十一回 司马氏 五十年 五胡大乱
    第二十二回 走江东 承旧统 百岁云奔
    第二十三回 宋齐梁 传陈主 俱都江左
    第二十四回 索头魏 分齐周 北地称尊
    第二十五回 周并齐 隋篡周 平陈一统
    第二十六回 隋炀帝 恣淫乱 授首江都
    第二十七回 唐高祖 立根基 二十一帝
    第二十八回 宠妇寺 及藩镇 祸乱相寻
    第二十九回 朱温起 号梁朝 归于李氏
    第三十回 晋灭唐 汉继晋 郭氏周承
    第三十一回 宋太祖 统中原 未能混一
    第三十二回 西北方 辽金夏 不住相争
    第三十三回 康王构 仗名将 偏安半壁
    第三十四回 蒙古兴 灭金夏 覆宋江山
    第三十五回 有元朝 九十春 群雄并起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 明太祖 应运龙兴
    第三十七回 明传世 十有二 一十七帝
    第三十八回 李白成 寇京邑 明社为墟
    第三十九回 清室兴 平世乱 戡定中原
    第四十回 康熙帝 靖内外 创制显庸
    第四十一回 雍乾朝 拓版图 清室全盛
    第四十二回 嘉道继 兵祸兴 国祚中衰
    第四十三回 洪杨起 英法来 世变日亟
    第四十四回 东西后 秉朝政 内难敉平
    第四十五回 外患迫 增国耻 百日变法
    第四十六回 母子争 酿拳乱 悔祸嫌迟
    第四十七回 仆专制 创共和 清帝退位
    第四十八回 稽历数 及年号 演义告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