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III——马克思和美国
QQ咨询:
有路璐璐: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III——马克思和美国

  • 作者:(日)内田树 石川康宏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11050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 页数:232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日本**学者内田树和石川康宏先生以书信往来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著作、马克思和美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能在美国扎根、马克思一直以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青年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内容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体裁别具一格,富有创意。两位先生文风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态度、观点及视角不尽相同,这种形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可读性,能使读者以轻松愉悦、快乐自由的阅读方式品读马克思、了解马克思。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系列图书在日本出版后,销售达百万册,后被翻译到世界各地,为全球青年所热爱。《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中文版自2013年出版后,迅速成为中国通俗理论读物领域的**畅销书,并被列为中纪委**党员领导干部阅读的56本图书之一。
    文章节选
    大家好,我是内田树。 包括《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以及其外传《倾听马克思》在内,这已经是《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系列图书的第四本了,这是我没想到的。在此,我要对广大热心的读者以及松竹伸幸主编表示由衷的感谢。 的确,我*初是希望写本马克思的入门书,让中学生、高中生也能对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的所有著作有所涉猎。虽然我嘴上说得好听,在和大家讲述我这个“宏大的企划”,但其实,我内心总觉得我这个企划会中途“流产”(一直没和大家说我的真实想法,��在抱歉)。但是,我这样想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我要写的书是《青年们,读马克思吧》啊!一旦青年们不喜欢这本书,那就没有“后话”了。 我们之所以想要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即如今的青年们已完全不读马克思了。因为我们的这个企划是以“没有市场需求”为前提的,因此,即使事实证明市场的确没有这种需求,被退回来的书堆积如山,我们也只能认了。 但事实上,2010年出版的《青年们,读马克思吧Ⅰ》成为了畅销不衰的热门图书,三年后被收录角川Sophia文库,甚至被翻译成韩语、中文,这令我感到非常意外。 该书被翻译成韩语出版,我还是能理解的。这是因为韩国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历史。朝鲜王朝灭亡后,朝鲜半岛被日本侵占,沦为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朝鲜半岛摆脱日本,重获独立。但,又爆发了朝鲜战争。韩国视马克思主义为“敌对思想”,到20世纪80年代,还保留着“反共法”,仅是阅读马克思著作就会被判处徒刑。因此,韩国不可能存在研究马克思的历史。由于我们的定位是“细品马克思原文的字里行间、逐条阐明内在含义并纵观其历史意义”,因此,我能理解有不少的韩国读者想要读一读我们这本书的想法。 但是,《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系列图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是我所没想到的。中国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公认的政治思想。因此,中国理应是研究马克思的“主场”。但是,我们所写的这本“马克思概论”竟在中国成为了畅销书(据说是这样的)。 这大概是因为中国没有这种类型的书吧!即使是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我想还是会有人对着年轻人说:“你起码得先去读马克思!”但是说这样的话的人多为党政机关的公职人员、知识分子、学校老师等“拥有权力的一方”,而年轻人大概会打心底里反感这种“傲慢”、带有说教意味的要求吧(仅是我个人的猜测)。与之相对,我们的书完全不“傲慢”。我们的书不仅不“傲慢”,还在努力“讨好”年轻人。我们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谦卑”,试图赢得年轻人的欢心,让他们乐意阅读我们的书。我们两位作者由衷地尊敬马克思,抱着敬畏之心阅读其智慧之作,并邀请年轻人一起来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我们这本研究马克思的入门书正是抱着这种纯粹的敬慕之情和教导之意写成的。这样的书即使是在中国或者其他的社会主义**也很少见吧(或许是这样吧)。 我没想到我们的这本书会那么受欢迎。因此,《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系列图书也得以相继出版。在和池田香代子女士一起遍游德国到英国的旅途中(虽然这九日八晚的旅行对我来说宛如噩梦。因为在旅途中,我全程感冒,发着烧四处游览,还不断进行演讲、访谈。),我产生了写本有关“马克思和美国”的书的想法。 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解读的书不尽其数,但是我想应该没有人用日语写过,仅用来研究讨论“马克思和美国”的文章吧。当然,可能会有英语、德语版的相关文献。 有关从欧洲移民至美国的社会主义者,即所谓的“48年人”(Fortyeighters)的活动,有关马克思和创办《纽约论坛报》的霍勒斯 格里利之间的关系,有关总部设于美国时的**国际的活动……我在研究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关这一点,我在本书中也有所提及。我想,一定有部分美国历史学者写了相关的论文。但是,考虑到我年纪大了,似乎已经没有时间去收集更多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合了。所以,我希望之后能出现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目录
    前 言 **章 来往书信:《法兰西内战》 本章在引用时所参考的日译书并不统一,石川康宏参考的是大月书店国民文库版的《法兰西内战》,而内田树参考的则是筑摩书房出版的马克思珍藏本版的《法兰西内战》。两位作者的参考书的书名都是不一样的。 石川康宏致内田树 内田树致石川康宏 第二章 报告与评论马克思和美国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在京都妙心寺大心院,内田树作报告,石川康宏对其内容进行了评论。以下是对这两部分进行整理、润色后的内容。 报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美国——接受和凋零 评论:走向现代美国式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第三章 报告与评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年3月29日(周三),在京都妙心寺大心院,石川康宏作了报告,内田树对其内容进行了评论。以下是对这两部分进行整理、润色后的内容。 报告:一直以来,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评论:诞生于现实中的理论和来自外部的理论 第四章 给新华社的回答《青年们,读马克思吧Ⅰ》作者谈200岁的马克思 新华社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推出了相关企划。其中一部分内容便是采访《青年们,读马克思吧Ⅰ》的二位作者,并在20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时发稿。以下是该采访的问题及回答全文。题目是本书单独添加上去的。 阅读马克思有什么意义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