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七十二堂写作课:全新修订版(文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新媒体从业人员常备案头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七十二堂写作课:全新修订版(文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新媒体从业人员常备案头书)

  • 作者:夏丏尊,叶圣陶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ISBN:9787505747609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当我们谈写作时,我们在谈什么?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怎样说清一个道理?怎样写出感人肺腑的文字?怎样写出惊心动魄的文案? 《七十二堂写作课》汇总了汉语大师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毕生的写作经验,通过深入浅出的七十二堂课程,以体系为纲,以文章为例,以体裁为切入点,辅以课后练习,帮你有步骤地掌握写作的内在规律与训练方法,真正实现写作的高位进阶。
    文章节选
    **讲 文章面面观 文章是记载世间事物、事理和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每一篇文章有着内容与形式的两方面,某篇文章记载着什么事物、事理或抒述着什么意思、情感,那事物是什么样子,事理是否真确,意思是否正当,情感是否真挚,又,那些事物、事理或意思、情感对于世间有什么关系,对于我们有什么益处:诸如此类是内容上的探究。同是记载事物、事理或抒述意思、情感,在文章上有多少方式,怎样说起,怎样接说下去,什么地方说得简单,什么地方说得繁复,到末了又怎样收场,以及怎样用词,怎样造句,怎样分段落,怎样定题目、加标点:诸如此类是形式上的探究。 每读一篇文章该作内容的与形式的两种探究。文章的内容包括世间一切,它的来源是实际的生活经验,不但在文章上。至于文章的形式���是语言、文字的普通法式,除日常的言语以外,*便利的探究材料就是所读的文章。 中学里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 从古到今,文章不知有多少,读也读不尽这许多。取少数的文章来精读,学得文章学上的一切,这才是经济的办法。你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除内容的领受以外,有许多形式上的项目应当留意;对于各个项目能够逐一留意到,结果就会得到文章学的各部门的知识。 一、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和哪一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通式样?(文章的体制) 二、文章里用着的词类,有否你所未见的或和你所知道的某词大同小异的?(语汇的搜集) 三、文章里词和词或句和句的结合方式有否特别的地方?你能否一一辨认,并且说出所以然的缘故?(文法) 四、文章里对于某一个意思用着怎样的说法?那种说法有什么效力?和别种说法又有什么不同?(修辞) 五、文章里有什么好的部分?好在哪一点?有什么坏的部分?坏在哪一点?(鉴赏与批评) 六、这篇文章和别人所写的同类的东西有什么不同?你读了起什么感觉?(风格) 七、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 别的项目当然还有,以上所举的是*重要的几个,每个项目代表文章的探究的一个方面。能从多方面切实留意,才会得到文章上的真实知识,有益于阅读和写作。 第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 现在我国的文章有文言体和语体两种。小学里读的都是语体文,一到中学校,就要兼读文言体的文章了。 文章本是代替言语的东西,凡是文章,应该就是言语,不过不用声音说出来而用文字写出来罢了;言语以外决不会另有文章。所谓文言,其实就是古代的言语。 言语是会变迁的。古代的人依了当时的言语写成文章,留传下来,后代的人依样模仿,不管言语的变迁不变迁;于是言语自言语,文章自文章,明明是后代人,写文章的时候偏不依当时的言语,定要依古人的言语才算合式。因而就有了文言体。这情形各国从前也曾有过,不但我国如此。 我国现在行用语体文了,但年数还不长久,从前传下来的书籍都是用文言体写的,社会上有一部分的文章也还沿用着文言体。所以,我们自己尽可以不再写文言体的文章,但为了要阅读一般书籍和其他用文言体写的文章,仍非知道文言体不可。 文言体和语体的划分,越到近代越严密,这显然和科举的考试制度有关。古人所写的文章时时流露着当时言语的分子,近代的文章,只要是与科举考试无关的,也常常可以在文言里看出言语的成分来。文言体、语体混合的文章,自古就很多。 举一个例说,曲剧里的词曲大都是文言体,而说白却大都是语体,白话的“白”字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显然是文言体和语体混合的明证。此外如演义体的小说,如宋元以来的语录,如寻常家书等类的文章,里边都保存着许多言语的原样子。 这文言体和语体的混合,可以看作从文言体改革到语体的桥梁。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假如这里有两篇写同一事情的文章,一篇是用语体写的,一篇是用文言体写的,把这两篇文章一句句一字字地对照了看,就容易看出语体和文言体的区别来。 语体和文言体的区别在哪里?不消说在词的用法和句子的构造上。从文言体到语体,词的用法的变迁有下面的几条路径。 一、由简单而繁复。有许多一个字的词,文言体里常常单独用的,语体里却要配上一个字成为两个字的词才用。例如“衣”字,在文言体里可以单用;语体里就要加上一个字,成为“衣服”“衣裳”或“衣着”才明白。一个“道”字,在文言体里常常单用的,有时作“道德”解,有时作“道理”解,又有时作“道路”解;语体里就不能这样含糊,道德是“道德”,道理是“道理”,道路是“道路”,要分得清清楚楚。语体用字比文言体繁多些,字所表达的意义比文言体明确些。 二、由繁复而简单。有一些字,在文言体里原有好几种解释,一到了语体里,解释就比较简单起来。例如一个“修”字有许多解释,其中有一个是“高长”;可是语体里只在“修理”“修饰”等意思上用到“修”字,“高长”的一部分意思是被除去了。又如“戾”字的解释,有一个是“到”和“及”的意思;语体里的“戾”字,这个解释也没有了。可见同样一个字,在解释上,语体比较文言体简单些。还有,文言体里的代名词是很繁复的,在语体里却很简单。语体里只是一个“我”字,在文言体里就有“吾”“我”“余”“予”等字;语体里只是一个“你”字,在文言体里就有“尔”“汝”“子”“若”“而”“乃”这许多;文言体里的“是”“此”“斯”“兹”一串的指示代名词,在语体里只需用一个“这个”或“这”就够了。可见在词的范围上,语体比文言体也简单得多。 三、由古语到今语。文言体里所用的词有许多是语体里**不用的,这由于古今言语的根本两样。例如文言体里的“曰”,语体里改用“说”了;文言体里的“矣”,语体里改用“了”了。此外,文言体里还有一类的词,如作小马解的“驹”,作小牛解的“犊”,在语体里决不会用到,因为我们日常言语上早已不用这两个词,要么说“牛犊”“马驹”,或者爽脆地说“小马”“小牛”了。 句的构造的不同,当然有许多方式,*显著的是成分的颠倒。“有这个”在文言体是“有之”,“不曾有这个”却是“未之有也”;“你回上海”是“子归上海”,“你回哪里去”却是“子安归”。这种成分颠倒的例子是常见的,都和代名词的用法有关系。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凡是文章,都是从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作者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以内,对于一事、一物或一理、一情,有话要告诉大家,这才写出文章来代替言语。这样说来,文章里所写的当然都是作者的话了。 可是实际上,我们的说话之中,有许多话是自己说的,有许多话并不是自己说的。例如说:“昨晚十二时光景,东街一家木作店起火,延烧了许多房子,到天明才熄。据某人说,损失合计在五万元以上。”又如说:“我家有一幅新罗山人的画,画着几株垂柳,柳岸近处泊着一只渔船,一个老渔夫曲着身子睡在船梢,神情安闲得很。”火烧的话是关于事的,一幅画的话是关于物的,这许多话,其实都只是一种报告,只要事、物是真确的,无论叫任何人来说都可得同样的结果。把这些写入文章里,表面上好像句句是作者在说话,但是作者只担任了据实报告的职务,并不曾说出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假如说:“昨晚十二时光景东街一家木作店起火,延烧了许多房子,到天明才熄。据某人说,损失合计在五万元以上。本城消防设备不完全,真可担忧,我们应该大家起来妥筹保障**的方法才好。”“我家有一幅新罗山人的画,画着几株垂柳,柳岸近处泊着一只渔船,一个老渔夫曲着身子睡在船梢,神情安闲得很。近来有许多人都赞美西洋画,我却喜欢这样的中国画,中国画的价值全在诗趣,西洋画在诗趣上和中国画差得很远很远。”这里面就有作者自己的东西了。作者对于火烧,对于画,在报告以外还发表意见,这意见才是真正的作者的话,叫另一个人来说,未必就是这样。因为事物是同一的,而对于事物的意见人人可以不同的缘故。 在有些文章里,作者从开始到完结只是报告,自己不加意见,不说一句话。有些文章里,作者在报告以外还附加着意见,说着几句话。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留心哪些是作者的报告,哪些是作者的意见,以及作者在文章里究竟有他自己的意见没有。
    目录
    **讲 文章面面观 第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第六讲 应用文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第十九讲 日记 第二十讲 游记 第二十一讲 随笔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第二十四讲 **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五讲 第二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六讲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第三十三讲 印象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第三十六讲 背景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第四十一讲 暗示 第四十二讲 报告书 第四十三讲 说明书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第五十讲 事物的异同 第五十一讲 事物间的关系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第五十七讲 对话 第五十八讲 戏剧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第六十讲 抒情诗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第六十二讲 律诗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第六十五讲 宣言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第七十二讲 推理方式(三)—辩证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关于《国文百八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