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艺术家系列:克里姆特
QQ咨询:
有路璐璐:

艺术家系列:克里姆特

  • 作者:(意)伊娃?斯特凡诺 著,罗伊伊 译
  •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9888408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页数:260
  • 定价:¥10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大师,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他刻画的许多女性与裸体,不只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特有的神秘、颓废、妖媚与情色的恍惚氛围,更是超越人类的欲望之后,达到另一个超然,崇高与孤独的金碧辉黄的彼岸。《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克里姆特的生平与艺术创作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甜美、优雅、富丽与繁荣的绘画之美。
    文章节选
    世纪末的维也纳
    “这般的宁静、亲切与动人,建立在中产**的谦逊之上,这就是我们的奥地利维也纳。” 1900 年,赫尔曼·巴尔(Hermann Bahr)在评价克里姆特的画作《弹钢琴的舒伯特II》(Schubert al pianoforte II)时这样写道,并肯定了这位艺术家的才能——他能将难以言说的“维也纳式”风格韵味浓缩在一幅画里。巴尔口中的这种“比德迈风格”(Biedermeier),与施尼茨勒(Schnitzler)笔下的舒适体面但命运堪悲的中产**生活是一致的,这是世纪末维也纳的主要意识形态的表现之一。世纪末的维也纳,曾被称作“一个太平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后期逐渐滑向了“欢愉的世界末日”里。这两种表述,前者是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在回忆自己的青年时期时提出来的,后者则是由尖锐的批评家赫尔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创造的,它们特指的是1890 年到**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维也纳社会。在那些年奥匈帝国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出现了人们对于有关末日的猜测。
    1918 年奥匈帝国解体,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个超越民族界限的和谐大国理想。正如弗朗茨·韦尔弗(Franz Werfel)所描述的,这种混合的产物汇集了“蒂罗尔州的阿尔卑斯山、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湖区、波希米亚的平缓地平线、卡尔索的粗野高原、亚得里亚海的繁盛区、维也纳的宫殿、萨里斯布尔格的教堂、布拉格的塔楼、普兹塔辽阔的大草原…… 噶尔巴齐高高的牧草、多瑙河的低地以及它所有流域的美景”。“我的人民”, 当时这位年长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Franz Joseph)所有的致辞都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以展示在多瑙河畔建立的超越民族界限的制度。但事实上这个理想制度几乎已经被新兴觉醒的民族力量瓦解。
    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在作品《没有个性的人》(L’uomo senza qualità)中**讽刺性地表现了帝国即将垮台,并借用了下面的这个传说:“那儿,在卡卡尼亚,那未被理解就已经消失了的国度,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典范,但却不被欣赏。那儿也有速度,但不够快…… 追求**,但不如法国般优雅;喜欢运动,但不如英国般狂热;在军队上花销巨大,但只能保持在列强之末。就连它的首都也比世界上其他的大都市小一些,但又比别的一般城市大一点儿。”
    具备良好礼仪的文明调和了现代性棱角分明的冲击,构成了维也纳文化魅力的基本要素,但其文化强度使得一种在新文化发展饱和期才会产生的问题提前出现,所有矛盾同时存在,有时甚至还与疲乏的忧郁、麻木的享乐与审美的刺激交织在一起。
    目录
    世纪末的维也纳 早年的克里姆特 惹来众怒的画作 分离派时期 从《神圣之春》到维也纳艺术工坊 克里姆特的艺术信条 金色的诱惑 茱蒂斯和其他女性 双面缪斯女神 女性肖像 情色画作 他生命中的女人 风景画 寓意横饰带 “艺术展览场”和分离派危机 华丽风格 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