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

  • 作者:[意] 马西莫·莱昂内(Massimo Leone) 赵毅衡 唐小林 陆正兰 李俊欣 黄蓝
  •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9030013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 页数:231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从文化符号学出发,将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意味,却一直重复进行的人类行为看成符号意义的一种类型,分析后物质时代日常生活符号意味的缺乏,所带来的表现和后果等,并对其逐一研究。深刻剖析这些无意味行为的成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指出了生活中的数字化进程如何将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空洞的程序化模式,以及意味缺乏与“迷恋”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从多个层面上提出了抵制这些异化效应的策略。
    目录
    绪论:无意味的意味
    1 无意味的装框:无意义的符号类型学
    1.1 引言
    1.2 不可破译,难以理解及神秘
    1.3 无意义类型与符号类型
    1.4 无意义/无意味
    1.5 ���意味的重要性
    1.6 结论

    2 无意味的网络蛮喷:扰乱数字公共话语
    2.1 引言
    2.2 网络蛮喷VS挑衅
    2.3 网络蛮喷VS开玩笑
    2.4 网络蛮喷VS防御性匿名
    2.5 网络蛮喷VS公共话语
    2.6 网络蛮喷VS论战
    2.7 网络蛮喷VS谎言
    2.8 结论

    3 无意味的意见相反者:数字竞技场的地位之战
    3.1 引言
    3.2 悲剧与仪式
    3.3 割裂
    3.4 相对性的比较
    3.5 模糊性讽刺
    3.6 匿名性
    3.7 责任
    3.8 阴谋论
    3.9 仪式性舆论构成的符号方阵
    3.10 结论

    4 无意味的图像:数字**的乌托邦
    4.1 引言
    4.2 **、镜像与庙宇
    4.3 元素与主体
    4.4 振动模式I:砾石
    4.5 振动模式Ⅱ:砂砾
    4.6 振动模式Ⅲ:卵石与沥青
    4.7 振动模式Ⅳ:花圃
    4.8 振动模式V:纺织品
    4.9 帽子与屏幕
    4.10 解构式愉悦
    4.11 像素美学
    4.12 结论

    5 无意味的购物:后物质时代的庙宇
    5.1 引言
    5.2 能指的数字化
    5.3 数字宗教
    5.4 融合的历史
    5.5 无差别社群
    5.6 结论

    6 无意味的集会:后物质时代的礼拜仪式
    6.1 引言
    6.2 相似性:仪式与惯例的现象学比较
    6.3 差异性:仪式与惯例的现象学比较
    6.4 结论

    7 无意味的饮食:后物质时代的膳食
    7.1 引言
    7.2 社会冲突的审美中立
    7.3 刻板印象的市场营销
    7.4 感观层次的颠覆
    7.5 结论

    8 复原的意味:奇特性的价值
    8.1 引言
    8.2 透明与不透明的意识形态
    8.3 透明与不透明的解剖学
    8.4 伦勃朗的嫉妒
    8.5 笛卡尔(Decartes)与布朗
    8.6 显微镜之外
    8.7 结论

    9 协商的意味:妥协的价值
    9.1 引言
    9.2 论对医生的需求
    9.3 论对符号学家的需求
    9.4 必要性法则与自由法则
    9.5 方法论竞争
    9.6 结论

    10 共享的意味:共识的价值
    10.1 引言
    10.2 共识的内容
    10.3 共识和共同体
    10.4 共识与合理性
    10.5 结论

    11 取悦的意味:解释的价值
    11.1 引言
    11.2 巨大的差距
    11.3 证实之法
    11.4 解释暂时性
    11.5 文本实验室
    11.6 解释性镜头
    11.7 关于解释型礼拜仪式
    11.8 结论

    12 结论:符号文明的冲突
    12.1 引言
    12.2 格雷马斯眼中的现实和意义
    12.3 格雷马斯的理性与艾柯的合理性
    12.4 以相对主义的眼光看待格雷马斯符号学:趋势与危险
    12.5 建立一种解释的政治学
    12.6 解释者共同体的易变性
    12.7 等待符号学“蛮族”
    参考文献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