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第二版)

  • 作者:吴宗宪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76200
  •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 页数:761
  • 定价:¥9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176200
    • 作者
    • 页数
      761
    •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01日
    • 定价
      ¥9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改造罪犯,把犯罪人变成守法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和地区都在进行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
    《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第2版)》作者试图握如一种新的罪犯改造理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认为犯因性差异既是个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罪犯改造的重要基础;改造罪犯实际上就是努力缩小和消除犯因性差异的话动。在对犯因性差异理论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通过罪犯改造实践改变罪犯的犯因性差异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监狱制度和罪犯改造工作。
    文章节选
    《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第2版)》:
    **,使用概念不严谨。例如,一些论著在论述劳动对罪犯的改造作用时偷换概念,把通过劳动改造罪犯与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混同起来。罪犯劳动是改造罪犯的一种手段,这种劳动与在人类进化中的劳动并没有多少联系。罪犯劳动的改造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产生足以使罪犯的生物属性发生变化的作用,或者说,罪犯劳动并不涉及罪犯的人种进化问题。但是,很多论著十分牵强地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联系到一起,进行不着边际的所谓“论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专门有一部分文字论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早期的劳改法学(监狱学)论著对此加以引申,论述劳动在改造罪犯中的作用,把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混同起来。���且,直到2003年,还在一本《罪犯劳动改造学》中,设立“劳动与人的发展”专节,论述了劳动使古猿的前肢发展成人手,劳动促使意识、语言的产生,劳动使猿脑进化为人脑三个方面,把它们作为罪犯劳动改造的哲学依据之一。
    第二,理论观点片面化。例如,在论述罪犯改造问题时,夸大劳动的改造作用。例如,有人认为,劳动在改造罪犯中具有下列作用:(1)劳动是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根本途径;(2)劳动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3)劳动促使罪犯正确理解自身的价值;(4)劳动能矫正罪犯腐化寄生的恶习。
    还有人认为,生产劳动对罪犯的改造作用表现在下列方面:(1)生产劳动有助于罪犯树立新的人生观;(2)生产劳动能引导罪犯走向新的生活方式;(3)生产劳动有助于培养罪犯遵纪守法的习惯和良好的品德;(4)生产劳动能使罪犯看到光明的前途;(5)生产劳动是使罪犯成为有用之材的必由之路。
    对于夸大劳动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的现象,很早就有人提出反驳意见。例如,刘云耕曾经写文章指出,“生产劳动不是囚犯改过自新的**手段”,“智力开发是青少年囚犯复归社会的重要桥梁”,“智力开发与重新犯罪率成反比”。在1997年出版的《监狱学总论》一书中,进一步做了辩驳,指出:“把劳动生产说成是使‘罪犯改造自新的**途径’,未免有点过头和**化。因为犯罪学证明,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致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并非‘都是从不劳动开始’,而我国长期改造罪犯的实践证明,促使罪犯改过自新的也并非仅仅劳动一种途径。除了劳动之外,监管改造、教育改造以及人道感化等等同样必不可少。”
    第三,大量使用演绎法。在论述罪犯改造问题时,大量的论著都是进行哲学演绎式的推论,观点缺乏经验性证据的支持。在以往的一些论著中,在谈到罪犯改造问题时,往往从哲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出发,进行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从中得出有关改造罪犯的结论。或者变换另一种方式,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思想家和领导人的论述出发,以这些论述作为大前提,通过三段论式的推理,得出有关罪犯改造的具体结论。
    使用演绎法的另一种例证是,在大量的论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只有或者大部分都是上述思想家和领导人的著作,把它们作为**的论据,极少看见对同行研究成果的引述,或者在引述时缺乏必要的注释。引用同行研究成果不加注释的现象,过去也是监狱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学风问题。
    第四,定量研究问题较多。虽然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的价值,在罪犯改造研究中试图应用调查和归纳等涉及定量因素的方法,进行实证性质的研究,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等原因,这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调查的样本数量太少(很多研究者调查的罪犯数量不超过100人,得出的定量研究结论推广价值有限)、使用的定量方法简单(大多数局限于**数和百分比,复杂的统计方法使用得很少)、抽样方法不科学(往往缺乏抽样,这使得研究结论缺乏外在效度)等。
    ……
    目录
    前言
    **部分 绪论
    **章 改造罪犯的简要历史
    **节 中国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一、历史上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二、当代中国改造罪犯的观点和实践
    第二节 西方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一、历史上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二、当代西方**改造罪犯的理念
    三、当代西方**改造罪犯的实践
    第二章 改造罪犯的理论探索概观
    **节 国内的探索
    一、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
    二、其他罪犯改造理论探讨
    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西方**的探索
    一、改造的不同表达
    二、改造的不同含义
    三、改造的理论探索

    第二部分 犯罪原因论
    第三章 犯因性差异理论概述
    **节 犯因性互动观点
    一、“犯因性”及其含义
    二、犯罪原因的互动观
    三、犯因性互动观点的基本内容
    四、犯罪原因与犯因性因素
    五、犯因性因素的类型
    第二节 犯因性差异观点
    一、犯因性差异与个人犯罪
    二、犯因性差异、犯因性缺陷与犯因性素质
    三、犯因性差异的种类
    四、犯因性差异与二元论谬误
    五、犯因性差异与亲社会相似性
    第三节 犯因性差异理论与相关学说
    一、犯因性差异理论与行刑个别化学说
    二、犯因性差异理论与教育刑论
    第四章 犯因性差异的维度
    ……

    第三部分 罪犯改造论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