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小顾聊印象派(艺术界超级大IP印象派/顾爷重磅来袭!“小顾艺术宇宙”第三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小顾聊印象派(艺术界超级大IP印象派/顾爷重磅来袭!“小顾艺术宇宙”第三部)

  • 作者:顾爷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37352
  •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 页数:308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改变时代的人,皆由时代造就。 整个时代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1874年,一个名叫莫奈的家伙登高一呼,他的画家兄弟们拎起手中画笔,就跟着他干革命。从此,印象派出现了!开个玩笑,这又不是水泊梁山,莫奈的那些画家朋友也不是亡命徒,自然不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印象派确实颠覆了过往的一切。户外写生,描绘自然,捕捉瞬间,记录真实。短短十几年,文艺复兴以来风光了四五百年的古典艺术就被这群艺术家亲手终结。从此,艺术从“看得懂”变成了“看不懂”。 印象派画家个个身怀绝技,却又风格迥异。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跳出官方沙龙,干一票大的! 十二年间,八届画展。一个个**ju星在此诞生,一场场精彩好戏在此上演,一百五十年来,有关审美的一切,也从这里开始…… 印象派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又为何会迅速分崩离析?印象派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至于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大众zui喜欢、zui熟悉的画派?在这本书里,顾爷就来聊聊对印象派的“印象”,聊聊这群在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里活得多姿多彩的“印象人”。
    印象派画家小传 〇“印象派人力总监”毕沙罗:判断一个画家火不火zui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毕沙罗有没
    文章节选
    《什么是印象派?》
    这两年,只要是印象派的画展,可以说开一次火一次。所以,在本书的开篇,我想先占用一点篇幅和各位聊一下究竟什么是印象派。希望大家在看完这段文字后能对印象派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画展,除了偷拍分享朋友圈外,还能谈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提升一点格调。 我们的故事始于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圣托马斯(Saint Thomas)。这**,一个名叫毕沙罗(Pissarro)的犹太人来到了小岛上。他来自法国,到这个小岛是为了继承刚去世的叔叔留下的生意,在接管叔叔生意的同时,连自己的婶婶也一起接管了。 没过多久,毕沙罗的儿子(兼堂弟)小毕沙罗诞生了…… 时间跳到1855年,成年后的毕沙罗来到了巴黎,追逐他的画家梦。 当时法国流行的画风可以称为“在画室坐不住,背着画板去写生画风”,主要是以巴比松画派的一群乡巴佬为代表,他们倡导画家们去郊外画乡村风景。 刚到巴黎的毕沙罗,为了入乡随俗,也背起了小画板,跑到乡下写生。如果你上网搜索“什么是印象派”,相信10篇文章里有9篇会提到四个字:户外作画 (plein air painting)。其实户外作画根本就不是印象派发明的,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在郊外支画架的时候,印象派的画家还在学着怎么调颜料,这就好像归国四少和偶像练习生之间的关系。 但是毕沙罗跑到户外画画,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跟风。 他有他自己的原因——家里太吵。 毕沙罗来巴黎发展的时候,随行人员里有他的老娘,他同母异父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姑姑)和她的5个孩子,加上保姆和佣人,一共有5个女人和5个小孩,毕沙罗与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 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别说搞创作了,不被作死就不错了。 所以说,毕沙罗在户外绘画很有可能是因为逼不得已。 但是,作为一名画家,毕沙罗也不可能整天都在森林里喂蚊子,于是他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 有**,班上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子,留着一脸络腮胡,时不时会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且还会画一手么么嗒漫画。 这个怪小子迅速引起了毕沙罗的注意,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莫奈(Claude Monet) 巧合的是,莫奈也很喜欢到户外去画画,他到户外画画的原因比毕沙罗还要简单——穷。 莫奈当时连面包都买不起,更不用说租画室了,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之后,莫奈又向毕沙罗**了也很喜欢在户外画画的雷诺阿。 雷诺阿当时从事的工作是画瓷器。可千万别小看这项技能,画盘子小能手雷诺阿就是靠着这项技能,成功为家人买了一栋房子! 就此,印象派的三个核心人员全部到齐:画漫画的莫奈、画盘子的雷诺阿 ,以及来自加勒比海的外来人口毕沙罗。 这里先插播一段时代背景。 在那个时候想要成为一名画家,就得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来玩,那么规则是谁制定的呢? 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当时的当权者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整个游戏规则是围绕着他设立的“权威艺术机构”官方艺术沙龙制定的。 基本上,想要成为一个官方认可的画家,需要经过的流程,且是**的流程,是这样的:通过艺术沙龙的考试——获得展出的机会——拿到一笔奖金——成为艺术沙龙的一名老师。 然而,莫奈三人遇到的*大问题,恰恰就是无法完成这套流程。 这和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制度差不多,**的不同是现代艺考生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按你胃(Anyway),三个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商量来商量去,一拍大脑,得出一个结论——“要不咱自己制定一套规则?” 三个“落榜生”操起手中的画笔,雄赳赳、气昂昂打算“闹革命”! 结果……还就真的成了! 怎么成的,这是后话,一会儿详聊。 先聊聊他们当初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 我想应该没有。 而且,这帮“十三点”很有可能在搞之前根本就没想好!感觉对了,就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 以下是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改变时代的人都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 听起来有点拗口,其实就是“乱世出枭雄”的意思。 法国皇阿玛拿破仑三世当权后,开始为巴黎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住房问题感到头疼。 19世纪中期,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原先拥挤、脏乱的中世纪街区明显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负荷,急需新建大量住宅解决居住问题。 于是,拿破仑三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改造,成千上万的古代建筑和街区就这样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实用卫生的小户型公寓和宽敞明亮的街道。 今天我们向往的许多巴黎小资情调、香榭人文情怀,其实大多都是那时候用来解决基本住房条件的建筑,和我们现在那种六层楼的“老公房”差不多一个意思,只不过巴黎那会儿的设计师还留着一丝审美的底线。 那时的巴黎就像现在的“北上广深”,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拆旧盖新的时代,于是……挖掘机就来了。 整个城市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巴黎:雨天》画的就是当时新建过后的巴黎街景。 画中的林荫大道就是在巴黎大改造时拓宽的,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时髦的街区,有点像上海的陆家嘴。而卡耶博特的画法也很新颖,你会发现,画面右边有个人被切掉了一半,整个画面也不是传统的对称构图,显得很随意,这让人想起了当时的一种新技术——照相术。 再看这幅作品,是不是有种“街拍”的感觉? 用*新的技术(照相术)画*时尚的街区,这就好比带着VR眼镜看陆家嘴,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时髦的表现手法。 在印象派绘画的内容中,许多都是当时的先进技术和时髦场所,比如莫奈的“复兴号超音速列车”(《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雷诺阿的“红磨坊嗨吧电音节”(《红磨坊街的舞会》)、毕沙罗的“18车道高速公路”(《法兰西剧院广场》)、马奈的“CEO专享会员制高端会所”(《女神游乐场的酒吧》)、德加的“嫩模夜总……咳咳”(《舞台上的芭蕾彩排》)。 所以,印象派的这批怪咖说白了就是赶上了好时候。回过头想想,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天会有那么多朋友愿意在这儿看我瞎掰的原因吧,要放20年前,谁有心思理我啊? 言归正传,印象派究竟搞了些什么呢? 印象派一共搞了8次展览,8次改变世界的展览。 在聊这8次展览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印象派的三大神器。 这三样东西在今天看来是没什么稀奇的,但在那时**是“高科技产品”,它们分别是:颜料管、随身携带画架、扁头笔刷。 这三样神器是为了一个目的:户外写生。 先说前两样神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颜料管和便携式画架,“印象咖”出门写生会是个什么情况——一只手拎着几桶颜料,另一只手拿着画架,背上还得背一块画布,如果只是去家里附近写生那倒还好,但通常这帮人都是哪里远往哪里跑,从来不走寻常路。 举个例子,莫奈画过一幅《大岩门》,也就是法国的象鼻山,这幅画是他爬到对面一座山的山洞里面画的,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个年代是没有运动衫和登山鞋的,当时的城里人即使爬山也是西装笔挺的。有了这两样神器,那就真的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写生。 接下来,也是*重要的一样神器:扁头笔刷。 在扁头笔刷发明之前,只有圆头笔刷。倒也并不是说它不太好用,只是它不太适合印象派。用圆头笔刷,画大范围时用粗的,精细时用细的。而一支扁头笔刷可以同时画出大色块和流畅的线条,这大大提高了画图时的效率。要知道,印象派*大的特点就是拼速度,和时间赛跑。如果你在太阳下山前,或者光线改变前画不完,那就只能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了。 有了这样的新式武器,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品。 就这样,印象派的三大核心成员决定脱离体制,自行“创业”。 嘉布遣大道35号,这个地方是莫奈的一个摄影师朋友纳达尔的工作室,也是印象派举办**次展览的地方。 这次展览有一个很拗口的名字叫做“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有的朋友可能会问:直接叫它**届印象派大展不就好了? 其实,“印象派”(Impressionism)这个称呼是在这次大展之后才正式出现的,至于为什么要取印象派这个名字,我在后面还会详聊,这里就先卖一个关子。 按你胃(Anyway),办画展光靠三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三大核心成员也一早就分头发展起了各自的团队。 先说莫奈和雷诺阿这边,他们一上来就找到一朵奇葩——巴齐耶(Jean Frédéric Bazille)。 这小子从身材到家世都很奇特。 **,他身高2米! 第二,这小子家里还很有钱! 他是法国一个大酒庄的少东家,认识没多久后,“穷逼”莫奈就和巴少成为了好朋友。由于请不起模特,巴齐耶还经常充当莫奈笔下的模特。 有一次,莫奈在意外中弄断了腿,学过医的巴齐耶就为他搭制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并画下了这幕场景,这幅亲密的作品也被看作是两位画家友谊的象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巴齐耶基本上就成了莫奈的长期饭票。 可惜,好景不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巴齐耶迅速参加战斗,然后迅速阵亡。 有些人是真的不适合当兵,想想巴少这种身材,要蹲进战壕都有点困难,到了战场上就等于是给对方狙击手练手感的移动活靶子。 据说,在巴齐耶的葬礼上,莫奈是哭得*伤心的一个。 莫奈和雷诺阿这哥俩实在不擅长拉帮结派,发展来发展去都是些配角,好不容易找来个牛人,还被普鲁士狙击手爆头了。相比他们的搭档“老毕”,他俩简直弱爆了! 我们来看看“人力资源总监”毕沙罗的成绩。 1.苹果男?塞尚(Paul Cézanne) 塞尚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奇怪,刚加入印象派时,他只不过是一个不合群的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塞尚逐渐成长为一个**不合群的怪胎。虽然如此,塞尚始终把毕沙罗当作是自己的老师。 2.打死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德加(Edgar Degas) 德加加入印象派的动机非常单纯——钱。虽然他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世家,一开始学艺术也纯为兴趣完全不需要考虑生计。但后来他的老爸去世了,家道中落,德加只能靠变卖自己的财产为家族还债。 毕沙罗看准了这个机会,向缺钱的德加伸出橄榄枝。 德加在当时的法国画坛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加入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另一个人的加入。 3.美女画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 她加入的原因可能就真的是为了理想。她不缺钱,而且在加入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官方艺术沙龙的认可。 所以说,她来印象派,其实就是ZUO(作)。 莫里索不光带来了ZUO死的精神,还带来了一个**大明星。 4、**大明星?马奈(Édouard Manet) 马奈虽然从未参加过印象派任何一次画展,但却一直在精神上支持他们。 这就好比你筹备一个活动,请来周杰伦为你站台,接下来那些一二三线明星就会像大闸蟹一样一串串跟上,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 在吸引到足够的眼球之后,宣传委员毕沙罗便开始着力于发展年轻力量。 5、大财主,对不起,是**大财主?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 卡耶博特会受到印象派的注意,绝不仅仅是因为他过人的绘画才华或者人格魅力,更是因为他的……钱。 而且,他还巨有钱。 他不仅资助了印象派的展览,还通过购买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的作品来养活这些“穷逼”朋友们。 6、背包客?高更(Paul Gauguin) 高更原来是个股票经纪人,由于是高收入人群,还买了不少印象派作品。后来,他一拍脑袋,干脆自己做个全职画家吧,一下子从甲方爸爸变成了苦逼的乙方。 在毕沙罗的**下,高更参加了第四次印象派大展,并且还出席了余下的全部四次展览。这个出勤率是什么概念呢?印象派扛把子莫奈一共也就参加了五次,和他持平。 7、点王?修拉(Georges Seurat) “又”是在毕沙罗的**下,修拉作为刚出道的新人参加了第八次印象派大展。没想到,他的参展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抢走了所有前辈的风头,一炮而红。在这次展览上,他的点彩画法还吸引了一个刚来巴黎没多久的红发小子的注意,他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梵高。 8、红发小子?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86年,刚学画六年的梵高来到法国巴黎,刚好赶上参观了第八次印象派大展。在画展上,梵高接触到了许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并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这次老好人毕沙罗并没**他参加下一届的印象派展览,因为印象派大展一共就开了八次,没有下一届了!在几年后,梵高精神病发,毕沙罗倒是给他**了一个疗养的地方——奥维尔小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里也成了这位孤独画家命运的*后一站。 毕沙罗在印象派不能算是*有才华的一个,但**是*受欢迎的一个。他就像太阳,能把整个星系的行星聚拢在一起。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却又风格迥异。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跳出沙龙,干一票大的! 在毕沙罗的组织下,印象派一口气搞了八届画展。 这八届画展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一个个****即将在这里诞生,一场场好戏,即将在这里上演。
    目录
    目录 〇一 序:新写的老书 〇二 什么是印象派? 〇三 睡莲?莫奈 〇四 幸福画家?雷诺阿 〇五 舞女控?德加 〇六 万人迷?马奈 〇七 黑色的眼睛?莫里索 〇八 苹果男?塞尚 〇九 疯子?梵高 一〇 失败者?高更 一一 “……”?修拉
    编辑推荐语
    〇一 前方预警,艺术界**大IP顾爷/印象派重磅来袭!“小顾艺术宇宙”第三部暌违两年,整装出发。仍然是一本正经却笑料不断,依然是抛开理论却言之有物,依然是聚焦杰作却颠覆想象,依然是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书。 〇二 从神话到文艺复兴,从古典再到印象派。三本书,三部曲,轻松搭建一部简明西洋古典艺术史,打开现代艺术的大门。时至**,印象派依然是大众喜欢的画派。它既不像古典画那么古板,也不像当代艺术那样新潮到让人看不懂。这个世界出现过印象派,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幸运。 〇三 梵高为何自割耳朵?莫奈为何钟情睡莲?德加为何迷恋舞女?这究竟是艺术的沦丧还是审美的扭曲,这一次,跟顾爷一起,走出博物馆,走近印象派。 〇四 希望大家能对印象派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画展,除了偷拍和分享朋友圈,还能谈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升一点格调。——顾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