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云冈石窟全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云冈石窟全集

  • 作者:张焯 王恒 赵昆雨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ISBN:9787555230281
  •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980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云冈石窟全集》是一套全面反映云冈石窟不同时期、不同洞窟、不同艺术风格与艺术特点的全集性图典。是以摄影、测量、扫描、描绘等手段获取的图片资料为主,依靠云冈石窟开凿以来的所有史料,集数十年的学界研究成果,以客观、可靠的文字,全面记录云冈石窟的大型、多卷本书籍。全集共20卷,以分窟分卷的形式编目,用图12710张,收录造像59265申,编号洞窟45个,并编排若干篇研究相关洞窟文化艺术特点的专业学术论文。
    云冈石窟制式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这座象征北魏拓跋皇权的伟大艺术宫殿,吸收并融汇了古代各民族多元文化,代表了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极高水平,是人类文化雕刻艺术史上****的瑰宝。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千五百多年来,云冈石窟经风沐雨,造像风化残泐堪忧。过往图册拍摄多着眼暂时**的佛像,而那些残存的形象一年一年地,就这样默然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不复存在。即便是保存非常完善的造像,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消失殆尽也是不可逆的命运。为之采集影像资料,进而建档立案,精挑细选,结集出版——以此种方式留住变迁中的**艺术,此次全集是一部抢救性的石窟档案。
    文章节选
    中华佛教始传于东汉,酝酿于魏晋,勃兴于十六国,鼎盛于南北朝,成熟于隋唐,复兴于宋辽金元,衰落于明清。其间,十六国、南北朝是关键。像教西来的途径有二:西南海路与西北陆路,然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如果说公元前后大月氏、贵霜的僧人东游弘法,走的是一条回乡之路的话,那么4世纪以���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开花结果,实得益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机缘。东汉时期,佛教虽传中土,但朝廷以其西戎之神,唯听西域人立寺都邑,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晋以后,法禁渐弛。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来自华夏西、北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逐鹿中原。佛教作为胡教,不但被各胡族统治者立为国教,以“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魏书 · 释老志》,下引该志不再注明),而且成为颠沛流离、苦难深重的华夷百姓维生系命的精神依托。首先提倡佛教的是后赵羯族皇帝石勒、石虎。他们敬奉西域高僧佛图澄为大和尚,广建伽蓝,说法授徒,参谘国政。石虎公然宣称:“朕生自边壤,君临诸夏;佛是戎神,正所应奉。其夷、赵百姓,有舍其淫祀,乐事佛者,悉听为道。”“于是中州胡、晋略皆奉佛”(《高僧传 · 竺佛图澄》)。中原佛教迎来了**次短暂的高潮,佛陀救世思想深入人心。随后的前秦氐族皇帝苻坚、后秦羌族皇帝姚兴相继崇法,释道安、鸠摩罗什、佛驮跋陀罗等大师辈出,译经讲论、立戒修禅,一时间长安成为中夏佛教的**。大约同时,西秦乞伏氏政权与北凉沮渠氏政权,亦将陇右、河西佛法推向高峰。佛教信仰成为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拓跋鲜卑,族源来自大兴安岭深处,东汉后期游牧塞北,魏晋之时部落始壮大。在五胡争霸之余,拓跋鲜卑担负起收拾中原残局的历史使命。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建立北魏;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中国北方;448年,征服西域(今新疆);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拓跋鲜卑原本不知有佛,然从平城到洛阳,却因礼佛近乎痴狂,所以北齐魏收撰《魏书》,**《释老志》以述其事云:“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流弊不归,一至于此,识者所以叹息也。”与此同时,江南的梁武帝萧衍也因佞佛身丧国亡,留给后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类的伤感。中华佛教盛极而悲。
    目录
    **卷(第1-4窟)
    第二卷(第5窟)
    第三卷(第6窟上)
    第四卷(第6窟下)
    第五卷(第7窟)
    第六卷(第8窟)
    第七卷(第9窟)
    第八卷(第10窟)
    第九卷(第11窟)
    第十卷(第12窟)
    第十一卷(第13窟)
    第十二卷(第14窟、15窟、16-1窟)
    第十三卷(第16窟)
    第十四卷(第17窟)
    第十五卷(第18窟)
    第十六卷(第19窟)
    第十七卷(第20窟)
    第十八卷西部一(第21-31窟)
    第十九卷西部二(第32-45窟)
    第二十卷(出土文物)
    编辑推荐语
    《云冈石窟全集》的出版,填补了我国云冈石窟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抢救性地采集记录了这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手视觉资料,运用图像学理论,以经证像、以史证像,代表了“云冈学”研究的新高度,彻底扭转了“云冈在中国、研究看国外”的局面,是提振民族志气、不断树立文化自信的新成绩。《全集》已入选**“十二五”**出版规划、**改革和发展项目库并获得**出版基金资助。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