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生生之仁 : 戴震生态伦理简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生生之仁 : 戴震生态伦理简论

  • 作者:赵庆灿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41336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以戴震非常重要的义理著作 --《孟子字义疏证》为**,在吸收、消化戴震哲学、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本体论、生 态德性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戴震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 其意义,提出了独到的有价值的观点,是国内**部研究戴震生态伦理思想的著作。
    文章节选
    **章 “气化流行”的生态本体论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戴震哲学的理论根基。戴震超越了传统理学的理气之辩,指出阴阳五行之气是道之实体,是自然万物的本根;理是阴阳五行之气流行的条理,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为自然万物的本质及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气化流行”的生态本体论。他以气化流行统合天道和人道,提出“人道本于性”“性原于天道”,在本体论意义上说明了儒家哲学的“****”思想。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特有的一种哲学形态,是“指哲学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的问题的部分”。本体是世界的本原或本性,是决定着万物存在的*终存在。与本体相对的是现象。本体和现象是显现关系,不是生成关系,这是古希腊以及现代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在中国哲学中,本体是指事物本来的格局,更为根本的内容等。本体和现象之间不仅是呈现的关系,还是生成关系。从本体到现象是通达无碍的,所以人们可以经由现象把握本体。本书使用的“本体”概念接近于中国哲学的思想。生态本体论是探索万物生成的*后的本根,本体是万物之根、价值之源。 **节 道、理与“气化流行”的关系 一、“阴阳五行,道之实体”:戴��哲学“气”的规定性 (一)儒家哲学关于气、阴阳与五行的基本观念 在儒家哲学中,自然的构成要素有阴阳、五行和气等概念。从认识的程序看,气先出现,进而与阴阳、五行联系;从逻辑的程序看,气是*基础的概念。从气到阴阳再到五行,构成了儒家对自然的全面深入而又系统的认识。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的元素或质料。一般来说,儒家哲学的“气”具有三个特点:**,气的实体性与活动性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气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实体,而且它不 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就可以进入运动状态。气在不同物质之间的循环和流行,是宇宙存在和生命产生的基础。第二,气具有生命力,能够产生生命。生命是由气的运动产生的。第三,气是物质与 精神的统一。气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如孟子的“浩然之气”就是一种精神性的气。阴阳是气的两种性质,二者的运行具有一定的秩序。就阴阳与事物的关系看,首先,任何事物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其次,阴阳是相互对待的,二者的对待构成事物的基本状态。*后,阴阳变易是事物变化的原理。水火木金土五行是指五种事物的性质或分类,也是自然事物的联系方式。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的内容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和金生水。相克的内容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和土克水。五行生克是自然事物的联系模式。五行化”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其特点是“ 五行”作为范畴,对自然和人文世界进行分类,并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 在儒家生态观中,阴阳和合,五行有序,万物方能生生不息。阴阳和合是指气的阴阳两种性质处于和谐、协调的状态。具体来说,阴阳和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阳生阴成。阳气使万物初生,阴气使万物形成。这不是说阴阳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而是说阴阳在气化流行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其二,阳主阴助。在气化生物的过程中,阳处于主导的地位,阴处于辅助的地位。主和助只是说阴阳在生物过程中不同的功能,而不是说二者有主次之分。其三,阴阳循环,递相为主。这是就某一具体的生命周期而言。阴阳各有其主导的某个过程或阶段,它们各自主导的阶段顺次而行,不能取消,亦不能紊乱,否则自然界就会陷入混乱。其四,阳生阴杀。阳主导万物生命的过程,阴则使这一过程终止,即死亡。其五,阳尊阴卑。这是说,阴和阳并非**对等的,只有阳处于主导地位,宇宙才能处于永恒的生生过程。可见,只有阴阳处于和谐的状态,气才能在流行不已之中化生天地万物,使自然生生不息。 五行有序是指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位序不乱,五行之间的联系使自然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所以只有五行有序,自然万物之间才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维系着自然共同体的稳定。在儒家生态观中,天地万物都可以被金气、土气、水气、火气、木气所划分和代表。从生生的角度来看,相克是相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木克土是植物能够从泥土中生长出来,克服泥土对自己生长的阻碍。如果五行失序,木不能克土,那么植物无法破土而出,其生生之道就会断绝。 (二)“阴阳五行,道之实体”:戴震哲学“气”的规定性 首先,气是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性质的实体。戴震认为,气是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性质的实体,而不是精神性存在或**抽象的“有”。他说,“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在气化,曰阴阳,曰五行”。虽然阴阳五行是气的基本性质,但是并不存在着纯阴阳之气或纯五行之气,阴阳和五行之间是相互融摄的关系。所谓相互融摄,是指阴阳中有五行,五行中也有阴阳。这与宋明理学对阴阳和五行关系的认识不同。在宋明理学中,阴阳和五行是一种体用或生成关系,也就是说,阴阳交感而生五行。周敦颐对这种关系做过经典的表述:“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由于阴阳和五行之气都是形而上者,因此如果阴阳和五行之间是体用或生成关系,就会出现气生气的理论困境。 其次,气为形而上者。戴震说:“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这表明,气与天地万物之间是形上与形下的关系。或者说,气为形而上者,天地万物为形而下者。形是指形体。成形是指天地万物形成特定的形质。由此可知,形而上的意思是在万物生成之前;形而下是指万物成形之后。所以“气为形而上者”一方面表明气本身没有形质,不是某种具体的事物;另一方面表明气是万物生成之前的状态。由此观之,形上到形下既是气自身改变存在层次和形态的过程,也 是天地万物的化生过程。从逻辑上说,正是因为气没有任何的形质,它才能化生出不同形质的事物。如果气本身具有某种特定的形质,那么它必然不化生出与其形质相矛盾的事物。假如有“红 ”的性质,那么它必不能生成“非红”性质的事物。如此一来,气就无法成为自然万物的本根。由于在中国文化中五行作为五种事物的性质或种类,往往被视为形而下者,所以戴震强调:“不 徒阴阳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金土,有质可见,固形而下,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禀此,则形而上者也。”就是说,水火木金土具有形质,属于形而下者;而五行之气则是形而上者,是构 成自然万物的要素之一。*后,气具有活动性,可以在流行的过程中,产生出生命。阴阳五行之气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戴震把气运动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流行”或道,“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在阴阳五行之气流行的过程中,万物生生不息。戴震又把气之流行称为“生气”,认为气可以产生出生命。“气之流行既为生气,则生气之灵乃其主宰,如人之一身,心君乎耳目百体是也,岂待别求一物为阴阳五行之主宰枢纽!”可见,“生”是气本身的能力,而不是由理或上帝等主宰赋予的。可以说,气处于永恒的流行之中,气之流行的结果是自然界产生了生命,并且生命在自然界中生生不息。
    目录
    **章“气化流行”的生态本体论 **节 道、理与“气化流行”的关系 第二节 气是自然万物的本根 第二章 “仁者,生生之德”的生态德性论 **节 生生:天地之德 第二节 生生:人心之仁 第三章 “以情絜情”与“学”的生态功夫论 **节 “归于必然适全于自然”: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第二节 私与蔽 第三节 “以情絜情”和“学”的生态功夫论 第四章 “协于天地之德”的生态境界论 **节 “协于天地之德”境界的内容及生态意义 第二节 不“与天地之德协”的后果 第五章 戴震生态观的价值 **节 戴震生态观在儒家生态观中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节 戴震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新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系统论述戴震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观点独到,为我国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