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守望教育的田野:新教育的理想和行动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守望教育的田野:新教育的理想和行动 大夏书系

  • 作者:余国志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08210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媒体报道新教育实验的书,也是2005年出版的《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的后续修订版。新教育汇聚了一大批有教育梦想的教师,点燃了一大批教师的激情,唤醒了一大批教师的理想。本书共分为6章,涵盖了新教育实验的主旨、行动、谁评价,以及新教育实验的自我反思,主要选取了权威媒体关于未来发展构想等方面的文章。这是全面、系统介绍新教育实验20年的一部厚重的读本,其中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对广大教育管理者、教师具有启发作用。
    文章节选
    让师生拥有智慧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苏州市副市长于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的突飞猛进式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匹黑马。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和实验视野,窥见的是一道异常绚丽的教育风景。
    人性化的市长
    朱永新教授不是一般的大学教授,因为他还是苏州市的副市长,“两栖”于为官与学者之际,“得兼”于繁忙公务与潜心研究之间。每一刻时间,在他的人生履历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符号。在他看来,时间的价值等同于生命的价值,赢得“逝者如斯夫”的时间就等于拉长了生命的长度,所以采访他须“伺机”而行。听说他于2003年12月7日上午在青岛嘉峪关学校作报告,我们便立即与之电话联系。朱教授愉快地接受采访预约,还希望采访就从机场到青岛市里的路上开始。他说,这段路只是采访的序曲,宾馆才是采访的主阵地。这种安排虽属紧迫,但“时不我待”的心理状态和无人打扰的晚间,往往能够触发我的采访激情。
    “生于毫末”的新教育实验昭示出独特魅力
    由于学识渊博与勤奋好学,朱教授早已著作等身。为此,他一度陶醉在自己的书斋,欣赏着用文字搭成的积木。但在2000年1月的一个子夜,他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1950年元旦,约瑟夫•熊比特在弥留之际,曾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得•德鲁克及其父亲阿道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这对朱教授犹如投放了一颗心理原子弹。正值不惑之年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对教育关注实际价值的大小,它们究竟能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于是,他试图努力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和既有的教育行为。**在苏州开笔会,他突然想起一个题目:“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他洋洋洒洒地讲了四个半小时,听者竟然无一人离会。后来,他将其整理成一篇文章,许多报刊予以发表。反响如此之大,朱教授始料不及。他顿悟式地说:“原来教育可以这样表达!”
    朱教授开始思考如何从曲高和寡的理论构建走向与教育实践休戚相关的操作层面,走向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于是,新教育实验就成了他的*佳选择。
    朱教授说,他并非新教育实验的首创者,一百年以前,在英国、法国等,就有了新教育运动。一些有识之士不满当时的教育,要为现在造人,培养富有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人,并办起了一批体现这一价值取向的学校。这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几年之后,德国、法国的教育专家前来参观,归国之后也办起了类似的学校。于是,新教育运动在欧洲迅速发展,并有了它的国际组织。此后,美国的杜威又对新教育实验进行理论阐释。新教育不胫而走,后来也有了“中国版”,陶行知就是“中国版”新教育运动的*早实验者。蔡元培先生对新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理论研究与亲身实践。朱教授说,新时代赋予新教育实验一种崭新的意义,他就要做这一新教育实验的发起者与实践者。创新并不等于对传统的彻底否定,他重视“他山之石”的价值,也珍视既有的遗产。他说,“新教育”与“旧教育”(传统教育)并非颠倒和取代式的,而是立身其中对前瞻性部分的变革。
    2002年7月,他下定决心进行新教育实验。2002年9月,新教育**实验基地在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牌。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可谓两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时代在催生,它虽早产,但发展迅速。实验之风吹起于江苏,很快波及全国,山东、广东、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上海等省市的一大批教师主动加入实验的大军,千千万万的师生开始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教育实验正式得到认证的加盟学校已近20所,主动参与实验子课题的有近百所。一年半时间,就有了一百多所实验学校,许多个人还开设了新教育实验班。同时,注册了教育在线网站,点击率超过150万人次,成为全国极富特色的教育网站之一。就连全国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对其也是一“网”情深。她在《构一道新的教育航海线》中写道:对于网络,她曾充满鄙夷,没想到一来到这里就“一见钟情”。这里的教育智慧,这里的教育故事,这里的人文气息,这里的人物魅力,让你兴奋、痴情,甚至让你发疯。你会像初恋的少女,体验“激情燃烧的岁月”,甚至半夜里还徜徉行走,流连忘返,以至爱得“死去活来”。就是怀着这样的激情,每天必须上网几次,每次只要踏上这只教育在线的船,就可以尽情地阅读这本厚重的网络大书,欣赏着新教育海上日出一样的风景,陶醉着“朱永新小品”的表演,品尝着“李镇西之家”的风味特色,感受着“小学教育论坛”的习习海风。

    “生于毫末”的新教育实验虽然尚未成就“合抱之木”,却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枝奇葩。用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的话说,它已与**新课程改革、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且昭示出独特魅力与昂然生机。
    富有思辨性的核心理念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初始阶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出理论。事实上,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构建。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示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这里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愚昧的还是睿智的,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给自己挑战自我的勇气,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师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朱教授认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不要坐而论道。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犹豫彷徨。从加入实验这**开始,你就要真正地动起来。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论英雄、以**率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自己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教授高度重视精神的作用,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说,好多人问他:你的身体怎么这样好呢?他说不是身体好,而是精神好,一旦有了好的精神,就有了一切。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先生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它就是**。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的城市,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集聚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对个体生命来说也是如此。朱教授荣登2003年度《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人物榜,就是因为他是一位*具人文气质的市长。他用历史的眼光,长久以来一直探问社会人心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演进,深切感到在万众一心发展经济、人文精神教育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异常匮乏的当下,人心的异化、社会的失衡以及城市的病态繁荣已是愈演愈烈。正是源自这种“社会良心”深处的忧虑,朱永新一直在大力倡导要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这就是个性,就是特色。
    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朱教授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已经开始注意人的问题的话,那么,真正关于人类的问题、人类的命运、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以及文明的进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学生、教师真正地融入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好途径之一。
    在潜能开发中获取“高峰体验”
    如今,人们已能用“无土栽培法”让一棵普通的西红柿苗结出13000个果实,能让肉眼看不见的原子核释放出威力无比的能量。然而,作为万灵之长,我们能否研发出自身的“心理原子能”,使普通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呢?
    人的大脑是动态的“创造物”,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启动“心理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人的大脑又呈示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伤其神经,抑其**,潜能就会沉而不流,甚至成为一潭死水。朱教授说,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式。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要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好;你想毁灭一个学生,就不断地说他“不行,不行,你真笨……”,这样,再好的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笨。只有自信,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其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取“高峰体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信。
    教师一旦让学生产生充分的自信,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朱教授的及门弟子苏静教学不足一年,她的一群十几岁的学生就能背诵100~300首诗词,并能在两分钟内任你命题,写出诗意沛然的佳作来。但苏静却说这本是自然之举,学生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是的,潜能在有效开发并结出硕果之时,学生所感受到的**是****的幸福。
    朱永新先生非常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认为这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体认。但有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如苏静老师所做的一样是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是以牺牲教师的生命价值为代价。朱永新教授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教育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甚至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来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学生的潜力开发?所以,我们要对教师说:“说你行你就行”,不是一两次地说,而是千万遍地说;不是一两天地说,而是天天讲,让这一信息根植教师的心里。教师一旦拥有了这份自信,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为了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6月26日在教育在线网站发表了《朱永新开业启事》,明确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是我所看到的*具特色的“保险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潜力的同时,又内含了“持之以恒,十年不止”这样的**条件。两者结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江苏盐城数学老师张向阳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早投保者。心存困惑的他,于2002年8月向朱教授求教。朱教授送给他六个字:读书,看网,写作。张向阳老师心领神会,每天笔耕不辍。此前从未发表过作品的他,仅在6个月的时间内,就在教育在线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并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在过去的十个月间,他用200多个夜晚写出近30万字的教育日记。他在教育在线论坛上的签名是:“用我的生命,擦亮新教育之梦的火花。”他找到了自我成长的途径,具备了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江苏吴江市**小学费建妹老师因打扑克而在当地小有名气。2003年,她参加新教育实验,投保于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写点东西。渐渐地,她对写作产生兴趣,与扑克牌进行了**的告别。四个月的时间里,她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因其文富有激情,所以被人称为“激情费小妹”。这激情是潜能开发之后的自然迸射,是获取自信之后的精神收获。
    目录
    前言 新教育实验:教育世界里的理想国— 001 **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实现新教育理想之梦 — 003 新教育孕育的历史时机:昨日和明日 — 009 让师生拥有智慧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 014 新希望工程: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 — 024 聚焦新教育实验:把分数教育变成心灵的教育 — 033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 037 第二章 低手亦可摘星辰——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教育随笔让老师看学生的表情变了 — 047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 053 解析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 062 **的教室 靠**课程实现 — 066 让每一间教室无限长大 ——区域推进“**教室”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 068 第三章 我以我手写我心——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创造**教室 — 073 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 080 于洁:坚守24年,为的是让学生幸福 ——记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于洁 — 084 做织网的“夏洛” — 089 “中国雷夫”常丽华 — 100 第四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熬出一锅鲜美的“石头汤” 激活众学校创新无限 ——一位学者的梦想剧场激活众学校创新无限 — 107 新教育实验给师生带来了什么 — 111 新教育的“庆阳实践” — 115 新教育“试验田”里树起“千灯标杆” — 119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底” ——山东省诸城市推进新教育实验行动纪实 — 123 乡村新教育的随县样本 ——新教育随县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 128 被“夏洛”们改变的世界 ——焦作新教育实验7年再扫描 — 134 让羌乡孩子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北川深化教育改革综述 — 139 第五章 风景怡人独向好——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 新教育,打造麦田里的守望者 — 145 走出中国教育自己的路 — 152 行动的和理想主义的 ——一个家长眼中的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 — 157 新教育实验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 163 为基层教育实验点赞 — 166 新教育实验:像农夫一样守望教育的田野 — 171 突破关键因子,闪耀素质教育之光 ——我眼中的新教育实验 — 177 第六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新教育永远在路上 新教育实验能走多远 — 183 一场理想和现实的争辩 ——苏州“新教育现象”之三 — 190 新教育实验能否走得更远 — 194 新教育实验再出发 — 200 新教育实验 — 207 一场教育实验**的故事与思考 — 215 回到教育*初的起点 ——专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 — 224 后 记 — 23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