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 作者:张沛超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91696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292
  • 定价:¥4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6091696
    • 作者
    • 页数
      292
    •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01日
    • 定价
      ¥49.9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心理咨询师张沛超面向大众读者的原创心理学著作,汇集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反思。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中国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提出破局之法,对症下药,针对性强,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心理学读本。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围绕“如何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作者学贯东西,把西方精神分析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细致入微地从不同角度剖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并系统性地提出修复原生家庭结构、培养承载各种情绪的能力、整合欲望资源等多种调节方法。他提倡不断地自我觉察,回归过去,回归家庭,回归自己,把困扰我们的固有问题转化为一面透亮的镜子,从中照见真正的自己。其解读契合中国人的心理状况,适合中国的文化语境,实用性强。 作者以随性的笔触讲述专业内容,个中不乏生活中典型有趣的事例,思辨性与共情感兼具,行文间时常闪现通透豁达的智性之光。他帮助读者一步步地追根溯源,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症结,由此进行自我疗愈,化解内心冲突,从而更好地拥抱人性的一切存在,收获自在人生。
    文章节选
    传统家庭对心理的塑形作用 一个家庭、单位,好像就是一个结一样。说得好听一点,这可以给人提供一个**网。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把人束缚住。我们现在努力地站在一个尽量不偏不倚的角度,来理解传统对于家庭的塑形作用。 如果我们要谈自在,需要处理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在家庭当中获得自在?有一个相应的问题是:在家之外能不能获得自在?如果我们假设自在是可以有,而且是希望有的话,我们就很难回避家庭这个问题。 每年有一个时间段,对于像我这样的咨询师而言,是相对比较多应激的时候,那就是春节前后。我想不用跟大家多解释,因为在这个时候,网上的吐槽文都会像一波又一波的海浪一样让人目不暇接。哪怕你平时是在家之外生活,但是在春节的时候,由于一种传统的力量,还是会被牵入家庭当中。如果你本身就是希望在家庭之外寻找自在,春节期间可能会非常不自在。 当你回到家庭,或者更大一点的家族的时候,可能会体验到你平时的自体感或者人格感有一种被碾压的感觉。甭管你在一个大城市是怎样的,当你回到家族之中的时候,你会非常明显地体验到一种角色感,说得好听点叫作使命感。其实无论是这种角色还是使命,我们都不太喜欢。因为传统的家庭就像一个公司一样,说是公司的话其实还比较客气,公司里很多权利义务还是可以说清楚的。传统家庭当中具有某种神圣性,此处的神圣性当然是要打引号的。 无论是皇帝的家庭,还是平民的家庭,他们都是这个社会很重要的基本单元。这个家庭,对列祖列宗负有非常大的责任。可能现在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对这一点已经没有那么切身的体验了。但是对于有些传统保留得比较完整的民系,比如说潮汕民系、客家民系,他们把传统家庭半神圣化的这种价值观,保存得还是非常好的。如果你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一个家庭并不仅是几个人在一起生活,他们还有很多的使命,比方说他们有繁衍的使命,有孝敬祖先的使命,有和同宗同族的人相互团结的使命,所以一个家庭被镶嵌在一个家族或者更大的宗族里头。如果这个人敢不履行使命,你可以想象:这就像是被从一艘大船上给赶下去了。 我曾经有个来访者,是客家人,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要求:每年回去要祭祖。而且作为经商有成就的人,他们还要向宗祠和当地的学校捐钱。当他生意没有那么顺利的时候,他是不敢回去的。 如果你没有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传统里,你可能会好奇那些人跟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大有关系。尽管你不见得很强烈地受到传统的外在束缚,但是就在内心的层面,有哪几个人敢说自己完全逃离了这种传统家庭价值观、传统家庭结构的影响呢?我想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否认。 有时候你白天不觉得,但是你的梦可能都会来提示你:你仍然同你的家族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大多数汉族人的家庭里,一般没有“天地君亲师”这块牌位。但是在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然能够看到这样一个很醒目的牌位,仍然是摆放在他们家的客厅**的,这依旧是一个很基本的结构。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在家庭当中,那就意味着好像整个传统都拿他没有办法。他就是一个传统社会的边缘人,其实社会不喜欢、不欢迎这样的边缘人。如果这边缘人能够获得足够的经济方面的自由度,那至少可以在外在的生活层面逃离这种家庭的影响,但是这不代表他在内心层面上一劳永逸地做到了。 我们通过哪些方面能够看出来这一点呢?通过当事人的一些症状。当事人的症状通常细细看来,与他的家庭和家族还是有关的。 我是在深圳做心理咨询工作,深圳的特点是有很多移民。现在的深圳人很多都是离开了家,至少在物理距离上离开了他们原有的家庭和家族。就日常生活而言,他们似乎并不受家庭或者家族的影响。但是你会发现,当他们有一些抑郁焦虑的问题的时候,这一部分往往仍然受着家庭或者家族的影响。我们就能够看出,这种有关家庭、家族的传统观念,至少在他们的无意识或者潜意识里仍然施加着作用。 甚至有一种说法叫作家庭潜意识,或者家族潜意识。也就是说家庭或者家族的成员,他们在底层仍然享受着或者分享着同一个潜意识。就像是在海底,其实本来是同一片海中的山,但是在水平面以上看到的是几个孤立的小岛。这就像是离开家族到了深圳的人一样,看起来是离开了,但是他们生病的症状仍然显示出他对于家庭或者家族的忠诚性。 这样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一个人的父亲很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但是当事人就会有一种惊恐发作的症状,总是担心自己的心脏是有问题的。后来才发现他的父亲是心肌梗死去世的。所以,这是对家庭的一种忠诚关系,此处的忠诚是加引号的。他并不一定仅仅同在世的家庭成员联结,哪怕是和去世的亲人,仍然可以有很清晰的关联。这是很难否认的。 正如我说的,临床上所进行的个人的精神分析,当进行到一定程度,很自然就会变成家庭和家族分析。而一个家庭和家族分析,很自然又会扩展到社会文化的分析。这样一来大家自然就会意识到:传统对我的影响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所以,这种传统对于我们能不能自在,其实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大可能想象出一种与传统完全没有关系的自在,或者说逃离传统的自在。如果做得到,也可能是临时的或者不彻底的。 现在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会访问自己在世的亲人们,这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或家族传记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我们每个人。当我们发现某些联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们做些什么,而并不仅仅是在黑暗当中被几条绳索锁吊着、控制着。 所以,如果我们想求得自在,我们需要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自己家族的传统。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知道起点在哪里,以及自己被什么样的因素所影响。一开始可能不那么容易全部了解,要全部了解也很困难,因为从我们的家庭开始,到我们的祖先,其实是一条几乎没有尽头的存在之链。
    目录
    **章 苦与自在的心理哲学 **节 引言 ——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003 第二节 人生有哪三种苦 /009 第三节 四种远离苦的方法 /015 第四节 受苦时的四种心态 /020 第二章 准备获得疗愈:拥有一颗四转向心 **节 四转向心总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029 第二节 从未来转向过去:你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 /035 第三节 从外界转向自己:你真的关心过自己吗 /040 第四节 从行动转向好奇:你是不是在轻举妄动 /045 第五节 从实体转向缘起:你为什么常常感到痛苦 /050 第三章 对原生家庭进行精神分析 **节 传统家族对心理的塑形作用 /059 第二节 现代家庭中权力斗争的实质 /064 第三节 家族中的能量传递 /070 第四节原生家庭对人格的影响 /075 第五节现代家庭中的角色混乱 /080 第六节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086 第四章 六步修复原生家庭结构 **节 重建不曾得到过的**依恋 /099 第二节 领悟、修通原生家庭中的情结 /105 第三节 继承祖先的能量,孝不一定要顺 /111 第四节 创建一个疗愈性的新型家庭 /117 第五节 激活内在能量,让自己生活在“完满家庭”中 /123 第六节 从家庭情结中解脱,为了回家而“出家” /129 第五章 七情与自在 **节 为什么我们总是为“情”所困: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139 第二节 喜 /145 第三节 怒 /151 第四节 哀 /157 第五节 惧 /163 第六节 嫉 /169 第七节 望 /175 第八节 无情 /180 第九节 在情绪中活得自在 /186 第六章 六欲与自在 **节 欲望推动着我们 /197 第二节 食欲 /203 第三节 性欲 /209 第四节 权力欲 /215 第五节 联结欲 /221 第六节 分离欲 /227 第七节 无欲 /233 第八节 “欲”火重生 /239 第七章 心理困扰与自在 **节 从心理问题中学会自在: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249 第二节 认识心理问题:ABCRS模型 /255 第三节 解决心理问题的三种方法 /261 第四节 自在四愿 /267 后记 /27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