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

  • 作者:马苏彬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7516826188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6826188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01日
    • 定价
      ¥6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马苏彬先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关学宗师张载的圣人丰姿,以及宋明理学横亘千年的风云历程。本书时间跨度延及北南两宋、金、元、明、清历朝,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形成了一卷人物性格鲜活、故事情节丰满的千年历史群英图。本书以其客观缜密、通俗易懂的叙述手法将张载文化中的精髓要义做了陈列,并且旁征博引、化繁为简,将普通读者读来头疼的文言文做了精准的总结。
    文章节选
    张横渠以礼治天下
    对现代国人来说,关于“礼”字的解读有两重表达:一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如礼貌、问候、行礼、祈福、送礼、宴请等日常行为中,人的善意和友好的体现;二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及意识原则而形成,并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仪式准则,如婚、丧、嫁、娶、大典、祭祀、集会等既定的程式化宗法及约定。对一般人来讲,日常中的“礼”和我们息息相关,不能“失礼”。至于后者提到的仪式层面的“礼”,则是在重要时刻才会与己发生关系,平时不太会去刻意关注。
    在古代中国,礼是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集合,需要所有人在制度约定下去遵守和施行。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而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古时*****和**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自夏禹时代,便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西周时建立的周礼已比较完善。礼是要依赖人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古时的礼既然是一种制度,那就自然有其制定和维护的核心人物,否则礼将失去其所遵循的标准。于是,周公旦来了,他制定的《周礼》成了后世礼制治国的法典;孔子来了,他的“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礼合一”思想为人们奠定了礼德价值观,让世人懂得了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之后,历经社会变革和发展,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礼在社会法度、政治秩序、等级制度等层面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发生创变和调整,已成为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北宋的张载正是继周公、孔孟之后,将礼的准则形成和应用完善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所创设或倡导的“躬行礼教、知礼成俗、笃志好礼、崇德重礼、以礼为教、敦本善俗以及崇真务实、持身立节、崇尚气节”等礼德观,不仅是其关学的思想精髓,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礼德教育的必学之道。所以,清末大儒李元春在推崇张载的礼德教化时总结道:“张横渠以礼治天下。”一顶礼学家的桂冠已然戴在了理学宗师张载的头上。
    作为礼学家,张载有其独到的“礼产品”。下面,就将其所制定的“宗法礼仪”部分做以详细解读。
    祭祀
    张载在《经学理窟》中对祭祀的礼节要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无后者必祭:被称作叔伯的人若死了,虽然他没有自己的后代,但作为侄子一辈,必须担当起儿子般的祭祀职责。自己死后也要交代自己的后代去履行这种职责,要一直传承下去。
    近世亦祭礼:同辈人去世,去参拜祭祀时,必须带上祭祀用的礼品,如果品、香火等。也要行参拜祭祀之礼,礼节可以比晚辈少些,但必须要有。不能因为去世的人和自己平辈,就抛弃了祭祀之礼。
    孟月之祭不若仲月之祭:月中祭祀先人比在月头要好些。大的祭祀还要占卜一个吉日。对天子来说,一般春季是祭祀高祖的时间,秋季是祭祀曾祖的时间。
    祭酒不祭茶:酒是必须要祭奉祖先的,而香茶因为是要用火烧煮,在亡者坟前不宜蒸煮,所以就不要祭茶了。其他的饮食要带去时,必须先咨询家中长辈是否合适。
    祭祀的礼数多:至于重要的祭品,应该是家中男子亲手制作,而一般的像剥豆荚之类的事情由家中女人做就可以了。不知道礼数,是会被人笑话的。
    对尸体的判别:安葬尸体,男女应该同等对待。天子在祭奠完臣子后,不能再站在原来臣子的位子上。那些衣冠不整、面容有污垢的死者,必然是因酒醉后而致死的,要不是娱乐过度,否则怎么会致死?
    抱孙不抱子:儿子在世时,父亲是不能抱孙子的,只有当儿子不在世了,父亲才能代替儿子去抱孙子。
    山川之祭:高而深的山川必然闷热,其后导致大雨将至,这不是祭拜圣人的地方。
    八蜡之祭:耕种的神农氏、房神、庄稼神、运输者、猫和虎、磨坊神、水神、昆虫八个物种作为祭祀的对象,但昆虫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祭祀。
    丧纪(制)
    三年丧礼:一般而言,先人去世后,后人都要为其守丧三年。若先皇去世,三年之中不能大摆宴席,这才是祭祀先皇的诚意。
    哭卒:对于逝者,我们要在合适的时候用哭声来表达对他的哀思,如果不能哭出声,说明对他的哀思之情不到位。
    葬前葬后:没有下葬的先王,依然是君主,即便是下了葬,他的魂魄也还在,所以也还是君主。棺椁是由很大的木材制作而成,里面四周都有空隙,除了殓尸的放置,周围是要放置些物品的。
    妻妾祭夫:本来一夫一妻的礼制合乎祭祀。丈夫死后由妻子主导祭祀,但若有另外一妻,就需要分开祭祀,这样符合祭祀的表白心情。若后来的妻妾去世,也不能同时安置在丈夫的旁边,哪有一室容二妻的道理?
    至亲葬礼:韩愈少时是其嫂养大的,故而嫂子去世后,他以重礼为其送葬。但有些仕子少时待嫂子如同母亲,可等到嫂子去世,他却没有行大礼送葬,说是礼制中没有此种规定,只是在心里为其默哀,很多人以为这符合道理。显然,这是不对的。
    圣人和家人:圣人没有制作丧葬礼服,是因为他是圣人,用心默哀致悼即可。而若是家中长子去世,父母还在的话,母亲却为儿子做三年丧礼,那她和自己的丈夫又将是怎样的身份?张载主张用心将这种丧礼之情做好就行。
    礼乐
    在张载看来,诗只是表达一个人的言谈志向,歌也只是表达人的心理情感而已。它们只是传达人的内心活动。但礼乐却能让人自律并产生尊敬的觉悟感。古代礼乐能让人的德行产生平和的气质感,*后用礼乐达到哀思的状态。所以,唱歌的时候声音不能太高,也不可以太低。太高会干扰别人,太低也会让人听了难受。礼乐之声一定要根据当时的环境而奏出它的音律。
    先王的音乐必须要用节律来听它的声音。音乐一定要表现出自然的浑厚感和刚强感。这样的话,让窥视我中华的四周外族之邦听见了,相信他们都会被这种高雅而美妙的声律所折服,从而带着供奉之礼前来拜见。
    礼之所以能将人心性平稳,其实是来自人的本性。礼是天地的德行,这是大美的体现。礼不是来自外部,没有礼的事情是不存在的,礼的源头在于心。礼是圣人制定的,没有礼制,天下将一片大乱。
    古人没有神奇的天赋,智慧也并非比今人高深。不能因为这些就断定圣人的才能不如我们。可是我们伏在地上静心聆听教诲的知识,一定是古代圣人在上面讲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仅有博大的心智,更有雅致动听的礼乐教化后产生的美德,这些都是我们今人不具备的。
    目录
    目录 **章 厚道圣人 厚道圣人 3 三大思想看张载 9 张载思想的“五个领先”知几何 19 张横渠以礼治天下 24 兵术家张载 31 张载的“九型人格” 38 “北宋五子”的千年之交 47 敦本善俗赢得贵人 53 蓝田吕门力挺“厚道圣人” 56 江湖虽远,终有一归——范仲淹和张载的济世情怀 62 张载并非“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71 历史上不能混淆的两位张载 76 陪祀在曲阜孔庙中的张载神位 80 “厚道圣人”后学不绝 83 古今中外评张载 87 第二章 关学心路 浅谈儒学、理学及关学的演变 95 “关学”并非“关中之学” 102 张载一生的四个思想阶段以及关学的形成 106 横渠先生的“绝学精神” 113 真《东铭》和爱《西铭》 116 一场中国科举史上的饕餮盛宴 122 “明州狱案”中的张载 126 张载的经济改良举措——试验井田制 131 张载的治国之道:渐复三代之法 137 开馆设学的张载不是私塾先生 144 张载精通医术和占卜吗 148 “聚徒传授”是张载**的讲学方式吗 152 浅论张载之后“关学不盛”的三大原因 157 张载之后的关学在裹挟中前行 161 张载著作知多少 165 第三章 横渠门徒 吕大临:冠绝关洛二派的“独一份” 175 李复:当之无愧的“关学旗手” 179 吕大钧:一纸“乡约”天下名 183 苏昞:关学大典《正蒙》的整理编撰者 186 范育:“圣人张载”的定位者 190 游师雄:张载兵术思想的继承者 195 种师道:大宋虎帅老种 199 张舜民:上书皇帝为张载请追赠 202 吕大忠:与张载同岁的忠厚淳朴弟子 207 吕希哲:九师之徒*崇横渠 211 张戬:拉开“新旧党争”大幕的**人 215 王夫之:擎天一柱的“关学亚宗” 219 谁是张载的首任弟子 223 张载关学的三传弟子 22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