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希腊罗马名人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希腊罗马名人传

  • 作者:(古希腊)普鲁塔克 著 (英)F.J.古尔德 著
  •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077518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希腊罗马名人传》由《希腊名人传》《罗马名人传》两本书组成,内文以导读、前言、普鲁塔克小传开篇,由《斯巴达勇士莱克古斯》《雅典的智者梭伦》《征服者亚历山大》等42章名人小传组成,共计18万字。相对于普鲁塔克原著的宏大规模,作家古尔德在先贤文字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大胆合理的缩减优化,缩写后的两本书,修正了原书的一些阅读缺陷,而规模则只有原著的十分之一,更易于阅读。该书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充满了积极的德育教化能量,虽已年代久远,但精神力量闪闪发光,是人类文学作品中的瑰宝。
    文章节选
    斯巴达勇士莱克古斯 山上的要塞深陷重围,驻守要塞的首领苏斯提议投降,众人一致同意。苏斯在墙头对敌人喊道:“想让我们归顺就得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好几天没喝到一口水了,只要让我队伍里的所有人到你们营旁的泉边喝水,我们的领地就归你们!” 对方答应了。苏斯先把士兵召集在一起,询问谁能忍住不去喝水,但是没人能抵挡饮水的诱惑。于是,他们大步走出要塞,迫不及待地喝起水来。唯有苏斯不肯喝水,虽然他的喉咙干得冒烟,但他只是把水洒在滚烫的脸上。然后,他命令士兵返回,同时对敌人说:“土地还是我们的,跟你们没关系。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喝了你的水。��的嘴唇一滴水都没有沾。” 当然,在现在来看,这是偷奸耍滑的手段;但是古希腊人和其他民族都认为这样的诡计无可厚非,尤其是为**的利益而诈降。你们也能看得出来,苏斯不希望自己的人民落入异邦人手中。 苏斯是斯巴达人。斯巴达是希腊南部的一片多石多山的土地,沿岸的峭壁耸立在蔚蓝的地中海深处。主城斯巴达周围没有修建城墙,市民的勇敢无畏是它坚实的防御措施。苏斯是**个想到要把斯巴达海滨小镇的人抓捕为奴的人。奴隶被称为希洛,在围攻城池或海战中被俘的其他人也被称为希洛。你可以从衣服上辨认出街上的奴隶,他们头戴狗皮帽,身穿羊皮外套,此外没有任何其他衣服。据说他们每天都会裸露脊背,受主人鞭打,以便保持谦逊的品格。有时,斯巴达人会给奴隶喝烈酒,然后把酩酊大醉的奴隶带到年轻人面前,让他们看看酒鬼是多么鄙陋怯懦。可是,如果没有奴隶的帮助,斯巴达人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因为厨师、农夫、搬运工和仆人都是奴隶出身。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奴隶虽然不能被买卖,但只要向主人交纳足够的粮、油、酒,就可以保留地里剩下的收成。 苏斯的子孙中有一位名人,即大约公元前825年的莱克古斯,他是斯巴达人的老师和立法者,相当于犹太人的摩西[1]。莱克古斯虽已下定决心要给斯巴达人制定*佳的法律,但他深知统治人类比统治山羊更困难,甚至比统治豺狼或狮子都难,他必须先到世界各地去学习人文和礼仪。于是,他去了西班牙和埃及,甚至有人说他的足迹远至印度。 回到斯巴达后,他成为一名立法者。他所作的**件事,就是把土地分成四万份,每一小块土地产出的大麦、新酒和橄榄油要足够养活全家人。收获时节,当他经过被分成许多块的田地,看到成堆的金色玉米时,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他觉得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了斯巴达的土地,不多不少刚刚好。他们不使用金银铸币,货币也仅仅是铁币而已,三十英镑的铁币可以塞满一间屋子,如果装上车,需要两头强壮的牛才能拉动。因此,想攒钱或变富并非易事。 斯巴达人的桌椅和床都是木质的,没有昂贵的靠垫和镀金装饰;房门和天花板也是木头做的,切口很粗糙,并没有经过打磨。莱克古斯不允许人们在自己家中享用美味菜肴,所有人必须到公共餐桌前共进晚餐。每桌大约坐十五个人,每人每月需要交纳一定量的面粉、葡萄酒、奶酪和无花果,以及一些用于买肉或鱼的铁币。他们*喜欢的食物是一种黑色的肉汤。餐桌旁,老人和小孩坐在一起,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开玩笑,但不可以是下流或愚蠢的玩笑。假如玩笑是针对某个人的,那么他也应当欣然接受,因为斯巴达人认为一个人的勇敢不仅体现在战斗中,面对嘲讽时能做到从容自如,也是一种勇敢。 男孩们都剪短发,穿薄衫,光着脚走路。他们在河岸边亲手拔起芦苇,然后编织成床铺,睡觉时或结伴或编队睡在一起。到了冬天,他们就把温暖的蓟花撒在芦苇床上。孩子们赛跑、拳击或摔跤时,老人们站在一旁观看。晚饭时,他们有说有唱,但话语言简意丰的孩子*受大家称赞,因为斯巴达人的语言向来以“简洁”,即短小精悍著称。 曾经有个愚蠢的家伙问斯巴达人:“谁是斯巴达*出色的人?”斯巴达人答道:“*不像你的那个人。” 有人问斯巴达有多少人,得到的回答是:“足以让坏人敬而远之。” 斯巴达的孩子们非常坚强,他们以默默忍受痛苦为豪。一次,有个男孩抓住了一只小狐狸,把它藏到自己的外套里。当他坐在餐桌旁时,小狐狸开始使劲咬他,但男孩一声不吭。直到同伴们看到因狐狸的抓痕流出了鲜血,他们才知道这个勇敢的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女孩们也会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跑步、摔跤、投掷铁环和飞镖,因为她们想拥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成为更幸福的母亲。当她们的儿子奔赴战场时,斯巴达的母亲会给儿子一张盾牌,告诉他:“要么扛着它回来,要么躺在上面回来。”意思是“你必须用你的盾勇敢作战,或者战死沙场,躺在盾牌上被抬回来,但决不能被敌人俘虏”。 斯巴达人生性焦虑,认为所有公民都应当是健壮的,以至于他们会把体弱或多病的婴儿扔到山洞里,任其自生自灭。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经常被带到黑暗的地方,这样他们就可以习惯黑暗,穿过黑暗时无所畏惧。战斗中的斯巴达人非常英勇。关于是否要为斯巴达城筑墙的问题,有人说:“人墙比砖墙更坚固。”这个答案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不过,虽然年轻人强壮好战,但他们尊老敬老,非常有礼貌。假如有虚弱的老人来到会场,他们会立刻起身让座。 一些有钱人不喜欢莱克古斯那种严苛的生活方式。有**,他遭到一群暴徒的袭击,逃到一座寺庙避难。一个名叫阿尔坎特的年轻人参与了暴乱,他觉得能为推翻暴君统治而贡献一份力量是件好事。于是,他用棍子打了这位立法者的眼睛。莱克古斯停下脚步,让众人看到他鲜血淋漓的面孔。众人羞愧万分,捉拿了阿尔坎特,将其带到莱克古斯面前,听凭他发落那鲁莽的少年。 立法者把阿尔坎特带回家,年轻人以为自己会因所犯的错误而受到严惩。但莱克古斯只是让他当了仆人,替他拿东西,在他工作或吃饭的时候伺候他。一连好几天,斯巴达**都没有对阿尔坎特说一句难听的话,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怨恨之情。*后,阿尔坎特回家了,他告诉朋友们莱克古斯待人宽厚,品格高尚。就这样,莱克古斯轻松地化解了这份仇恨。 **,莱克古斯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决定离开斯巴达。他召集众人,宣布道:“朋友们,我要去伟大的阿波罗神的神庙,与他交谈,听他教诲。在我离开之前,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能保证?——?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你们都将忠实地遵守我制定的所有法律,在我回来之前,你们不可修改任何内容。” 众人回答:“我们保证。” 于是,莱克古斯告别了朋友和儿子,动身前往特尔斐[2]的阿波罗神庙。神告诉他,他为斯巴达制定的法律非常有效。立法者觉得,只要他不返回祖国,公民就永远不会改变法律,所以为了自己所爱的**,就算客死他乡也无关紧要。关于他身故的地点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死在了克里特岛。弥留之际,这位立法者叮嘱身边的人将他火葬,把骨灰撒进大海。就这样,他的遗体在海浪里翻滚,再也不会返回斯巴达。 雅典的智者梭伦 雅典的集市喧嚣而嘈杂。 “他真的疯了吗?”有人问。 “是啊,你自己瞧他现在那样子。他戴着帽子,跳到传令石上!可怜的梭伦,脑子坏掉了!听,他开始说话了。” 雅典市民聚集在传令石周围听梭伦讲话。在雅典,只有生病的人才有戴帽子的习俗,梭伦奇怪的外表很容易让人们相信他疯了。他背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内容是: 大家听我说! 我从萨拉米斯来 告诉你们究竟错在哪里。 梭伦出生于公元前638年,死于约公元前558年。 萨拉米斯是一座位于雅典西部的海岛,岛上群山耸立。该岛被麦加拉人用武力夺取并占领。梭伦的言行令雅典人的精神极为振奋,市民们推选他为夺回岛屿的部队指挥官。梭伦想出一个计谋:他命令一些年轻人穿上宽松的长袍,扮作女人的样子;他还告诉萨拉米斯的麦加拉士兵,现在正是他们劫掠雅典贵妇的好时机!麦加拉人不知是计,急忙上船,然后在雅典海岸登陆,正巧看到一群妇女在跳喜庆的舞蹈,便大叫一声向前冲去。不料,那些所谓的贵妇却拔出剑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后,麦加拉人全部被杀,梭伦随即占领了萨拉米斯。在古代战争史上,你会看到许多类似的骗术故事;恐怕,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也会非常赞同这样的选择,毫不犹豫地欺骗敌人。 另一例诡诈事件却没有让雅典人那么心情舒畅。这座城市一直纠结什么才是治理**的*佳方式,由此形成了对立的两个派别,并且还发生了冲突。一派在冲突中失利,逃到女神雅典娜的神庙避难。根据当时的习俗,只要有女神的看护,任何人都不能碰他们。另一派走到门口,说:“出来吧,做个诚实的人,走到长官面前,让他们裁定你们是否有罪。” “不!你会杀了我们。” “不会的,有雅典娜的保护,我们不会动你一指头;给你们一根长绳,足够从这里拉到法院,只要你们拉着绳子,就是女神在庇护。” 于是,那些在殿里避难的人就把绳子拴在雅典娜的祭坛上,拉着绳子走向长官的所在地。然而,也许是意外,也许是有人做了手脚?——?绳子突然断了。对方立刻向他们举起屠刀。雅典人认为这是极其邪恶的谋杀行为。后来,梭伦成为该城的*高统治者和立法者,所有参与这一行动的人都遭到了流放。 许多市民希望梭伦继承王位。他们认为梭伦明智而公正,会成为睿智正直的国王。梭伦却不愿这么做,他很乐意倾尽全力治理雅典,却不为王冠的荣耀或宫殿的辉煌所动。他看到雅典处于分化状态,首先是山区的农民,他们贫穷而勤劳,却总是欠债主的钱;其次是沿海居民,他们既不富裕也不贫穷;第三是平原的贵胄,他们拥有肥美的田地和果园,而且权力在手。穷人期望梭伦能帮助他们消除所有债务,希望他能收回**的土地,分给普通民众,就像在斯巴达那样。梭伦的确取消了他们的债务,并且宣布免除所有的债务,这样农民才能开始全新的生活。此后,他甚至不允许把任何债务人关进监狱。在此之前,按惯例,凡欠债者皆为恶人。梭伦听说雅典人因惧怕欠债下狱而纷纷逃往异地,他便打发人把他们领回来,并且释放了所有欠债入狱的人。可以想象,困苦穷乏之人无不满心喜乐,都在等他来分地。但是梭伦没有这么做,他觉得这只会使整个**陷入不安。于是,一些曾经夸奖他的人开始诽谤他,但大部分市民仍然非常尊重他,因为他们明白梭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此外,梭伦还废除了许多法律。在他统治雅典之前,有一个叫德拉古的立法者极为严苛,有人从花园里偷几棵药草都会被他处死,所以有人说他的律法不是用笔墨写的,而是用鲜血写的。我大致列举一些梭伦的法令。 他把民众(不包括奴隶)分为四类: **类是年收入五百谷的人;这些人必须是军队中的骑兵,可以在选举中投票。 第二类是年收入三百谷的人;他们也是军队中的骑兵,也可以投票选举。 第三类是年收入一百五十谷的人;他们属于步兵,可以选举投票。 第四类是挣工资的人;如果当步兵,就能有收入,而前三类人员是没有报酬的。这类人没有投票权,但是他们可以参与大型的公开集会,当统治者就某事提议时,他们可以高呼“同意”或“不同意”。 梭伦成立了由四百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管理雅典城。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应该叫“议会”。 他规定,任何人都不可以说死人的坏话。 他规定,禁止人们在葬礼上铺张挥霍。例如,不可在丧礼上献牛为祭,陪葬的衣服不可以超过三件。 他规定,任何人没有义务赡养年迈的父亲,除非父亲教会他一技之长。梭伦认为,这样的规定可以让父亲在向儿子传授有用的技能时更加谨慎。 他规定,不得在距邻居花园五英尺内的地方种植树,以免树根长到邻居的土地里去吸收养分。 他规定,不得在离邻居蜂箱三百英尺以内的地方养蜂。 他规定,必须用链子把咬人的狗拴在粗大的木桩上。 多年来,梭伦不停地四处游历求学。他听说过许多故事,其中一则发生在遥远的大西洋中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它的名字叫亚特兰蒂斯,那里景色迷人,宫门宏伟,人民安居乐业。梭伦就此还写过一首诗,和雅典同胞分享其中的喜悦之情。梭伦是高寿之人,当他去世时人们无比悲痛。本章节即将结束,我将讲述梭伦拜访世界上*富有的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的故事。 梭伦住所很简陋,穿着也非常朴素。当他到达克罗索斯的王宫时,看到**们进进出出,服饰华丽,不由得以为每个人都可能是国王;而且每位**身后都跟着一群仆人。终于,这个雅典人走进皇宫,国王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之上,周围散发着珠光宝气,宫殿地板上铺着精致的地毯,珍贵的大理石柱支撑起屋顶,四周装饰有金银饰品。面对如此景象,梭伦内心并无喜悦。在他看来,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根本不值得赞美。这时,为了向梭伦炫耀财富,国王特意打开宝库,里面藏有世界上*珍贵的宝贝。 “你见过比我更幸福的人吗?” “见过。” “是谁?” “雅典有一个名叫泰勒斯的普通人。他和妻子、孩子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家境贫寒,勉强糊口,但他为**献出了生命,人民一直都很怀念他。” “那么,还有比我更幸福的人吗?” “有!” “还有?请告诉我那是谁?” “是一对已经去世的兄弟,他们活着时非常孝顺老母亲。母亲一心想去参加村里寺庙的宴会,正准备动身时,却发现她要用的牛在远方的田野犁地,赶不回来。为了不让她失望,她的儿子们像套牛一样套上马车,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把她拉到寺庙门口。他们欢欢喜喜地坐在了筵席上,当天晚上兄弟俩就死了。所有人都忘不了他们。国王啊,你瞧,只有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才能评价他是否幸福。” 过了些日子,波斯军队进攻吕底亚。克罗索斯被俘,波斯国王居鲁士下令将他烧死在柴火堆里。 这位可怜的国王躺在木头上,尖叫道:“梭伦!梭伦!梭伦!” 国王居鲁士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火,他问克罗索斯为什么要喊“梭伦”;克罗索斯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居鲁士想了一会儿,然后下令释放了克罗索斯,剥夺了他的王权(因为做国王并不能使他幸福),但是可以让他拥有体面的人生。 [1] 摩西,天主教称为梅瑟,伊斯兰教称为穆萨,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 [2] 特尔斐在古代被认为是已知世界的**,是朝圣宙斯之子太阳神阿波罗的集中地,还是膜拜其他神灵的圣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