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熊逸书院:如何读懂古典文学 (作者牛?视野大?看得懂?有启发?值得读——用“鹰眼”式的俯瞰审视,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解读《楚辞》《搜神记》《陶渊明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熊逸书院:如何读懂古典文学 (作者牛?视野大?看得懂?有启发?值得读——用“鹰眼”式的俯瞰审视,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解读《楚辞》《搜神记》《陶渊明集》…)

  • 作者:熊逸 著 联合读创 出品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36508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 熊逸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以省时间、轻松、知识牢——帮你搭建一个合理稳固的知识框架,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楚辞》《陶渊明集》《李太白集》出发,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让你今后获取新知又快又深。
    文章节选
    **章《楚辞》(上) **章《楚辞》(上) **节 屈原:史料、民俗与附会 (1)屈原的名字 欢迎来到熊逸书院。本章我们讲《楚辞》。《楚辞》内容很丰富,是中国文学的根基之一,所以对《楚辞》的理解多一点,对后来的文学,比如唐诗宋词,接受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我准备分两章来讲,会选讲《招魂》《九歌》《离骚》这些比较重要的作品。在进入《楚辞》世界之前,先来谈谈《楚辞》*重要的作者——屈原。你只需要记住一个要点:虽然屈原是农历五月初五投江死的,但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原本都和他无关。 那我们来说说:屈原姓什么?端午节真的是纪念屈原的吗? 其实,屈原不姓屈,正如孔子不姓孔一样。先秦时代的称谓习惯和秦汉以后很不一样,而且比较混乱。屈原不仅不姓屈,名字也不叫原。《史记》是这样介绍他的:“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这就是说,屈原的名字叫“平”,和楚王同姓。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叫《芈月传》,主人公芈月是楚国的公主。公主姓芈,楚王当然也姓芈,屈原作为“楚之同姓”,当然也姓芈。 姓是一个人的根目录,在根目录之下是第二级目录,就是氏。芈姓分成很多氏,屈氏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三个显赫的王族大氏,分别是屈、景、昭。我们看《左传》,屈氏一族在楚国有很多名人。屈原爱国是有十足动机的,他家世代都是楚国的重要股东。 那为什么屈原不叫芈原,芈月不叫屈月呢?这是因为男女有别,男人以氏为重,女人以姓为重。我曾讲过一个故事:楚国曾经被吴国偷袭,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芈畀(bì)我逃跑。这位楚国公主名叫“季芈畀我”,“季”是排行,表示她是*小的公主,“芈”是姓,“畀我”是名,是不是很复杂? 屈原,名平,字原。我们今天所谓的“名字”,在古人那里分别指“名”和“字”。古代**小孩子先有名,在成年礼上被父亲请来的嘉宾取字。一个人有了字,就表示他已经成年了,所以,在成年人的社交礼仪中,需要称呼别人的字,而不能直接称名。 名和字一般会有含义上的关联。比如,赵云字子龙,“子”是对男人的美称,“云”和“龙”的搭配出自《周易》里边的“云从龙,风从虎”。我们看屈原的名和字:名平,字原,“平”和“原”也有含义上的关联。儒家十三经中《尔雅》,是一部分类字典,其中有一个类别叫“释地”,专门解释和土地有关的词汇,有一句是“大野曰平,广平曰原”。这就是说,旷野称为平,很大的旷野称为原。许广平的名字应该就是从这句话里来的。 屈原在《离骚》的开篇用很宏大的笔墨描述自己的出身,有两句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是说自己的名是正则,字是灵均。古代注释家有考证,认为“正则”和“灵均”就是对“平”和“原”的隐喻。 (2)怀沙 根据《史记》的说法,屈原一度很受楚怀王的信任,所以同僚很忌妒他,散播谗言,成功挑拨了楚怀王和他的关系。屈原很郁闷,所以写下了《离骚》。“离骚”的意思就是“离别的哀伤”。 《史记》写屈原的那段经历,字里行间特别带感情,文采也因此出奇地好,大概是因为司马迁对屈原的遭遇特别能够感同身受吧。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说它兼具了《国风》和《小雅》的优点,其中体现的诗人情怀足以与日月争光。 屈原被楚怀王冷落之后,秦国连番使用诡计,使楚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连楚怀王本人都死在了秦国。继任的楚顷襄王照旧亲小人、远贤臣,把屈原流放了。屈原走到江边,心力交瘁,披发行吟。这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造型: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吟诗。为什么要强调“披散着头发”?因为**的头发总是要规规矩矩扎起来的,所以**“披发”是一种高调的挣脱束缚的姿态。细心的画家画屈原在江边吟诗,都会注意到披发这个细节,粗心的画家就注意不到,画出来的屈原还是扎着头发、戴着帽子的。你在看古代绘画的时候,可以留意这个细节。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在披发行吟的时候,江边有位渔夫认出了他,问他缘故。屈原说出了一句名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也说了一句名言:“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wéi)?”成语“怀瑾握瑜”和南怀瑾的名字都是出自这里。“瑾”和“瑜”都是美玉,比喻君子的内在美。这个词不是司马迁的原创,而是来自屈原自己写的《怀沙》。渔夫的意思是,是高人就该懂得随大流。 屈原又做了一番很漂亮的回答,总之是说自己爱干净,与其在肮脏的环境里苟活,不如干干净净地去死。说完,他写了一篇《怀沙》,然后真的投汨罗江怀沙而死了。 所谓怀沙,其实是怀石,也就是抱着石头。 在《楚辞·渔父(fǔ)》里边,那位渔夫在听完屈原的解释之后,笑一笑就划船走了,懒得再费口舌。他还边走边唱歌,歌词很有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说人要适应环境,水清就洗头,水脏就洗脚,心态很重要,不能一根筋。屈原这种既受不了挫折又有精神洁癖的人,在今天很难成为有志青年的好榜样。 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八面玲珑的人会很成功,但不会给人带来美感,有精神洁癖的人虽然很难相处,但离得越远,就觉得他越美。审美和生活是两码事,这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会特别喜欢林黛玉,但当真相处起来,我们会恨不得黛玉和妙玉一道去死,让宝钗天天陪着我们。 《史记》记载,屈原死后,楚国又出现了新一辈的词赋名家,有宋玉、唐勒、景差(cuō),等等,虽然他们学到了屈原的文采,却不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进谏。后来楚国的实力越来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所谓的“楚辞”,就是在创作上以屈原为首、以宋玉等人为辅的楚国辞赋,其中*重要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楚辞”这个概念,是和屈原牢牢绑在一起的。话说屈原投江之后,老百姓生怕他的遗体被鱼虾吃掉,于是包粽子扔进江里。扔粽子需要划船,于是发展出了龙舟竞渡的民俗。这些事情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每年端午节放假我们还要感谢屈原一下。但是,这些故事都不靠谱,都是民间的附会,屈原和端午节原本没有任何关系。 江绍原有一篇《端午竞渡本意考》,说端午竞渡的来历在文献里有很多不同的记载,吴人认为源于伍子胥,楚人认为源于屈原,越人还认为源于勾践,都拿自己地方上的名人说事。认真考证一下,竞渡风俗和以上三位名人都没什么关系,而是为了穰灾。江先生的重要依据是《武陵竞渡略》,书中说到,划船直奔下游,烧祭品,把酒倒进江里搞仪式,诅咒一切灾害、瘟疫、妖孽,煞是热闹。竞渡完后,人和船还是要回来的,可回程的景象却和竞渡恰成对照:也不张旗,也不打鼓,偷偷把船划回来,拖上高岸,还要拿东西盖住。这一年的事情就算完了,再搞就要等来年了。如果有人生病,还会用纸做成龙舟的样子,拿到水边烧了。
    目录
    **章《楚辞》(上) 第二章《楚辞》(下) 第四章《昭明文选》(上) 第五章《昭明文选》(下) 第六章《陶渊明集》 第七章 《李太白集》 第八章 《杜工部集》 第九章《沧浪诗话》 第十章《花间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