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西域游历丛书05·踏勘尼雅遗址
QQ咨询:
有路璐璐:

西域游历丛书05·踏勘尼雅遗址

  • 作者:(英)奥雷尔·斯坦因 刘文锁 肖小勇 胡锦州 译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27159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299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6 年 10 月,斯坦因在尼雅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古代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意外发掘到了佉卢文文书,证实了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古国,探讨了精绝古国消亡的可能与原因。
    文章节选
    **节 马可·波罗的罗布与玄奘的纳缚波 在追溯恰克里克(今若羌)的早期记载时,不能指望从重新恢复的绿洲的名称上获得帮助,因为这显然是一个当代的名称��但如果我们注意关键事实,即这片绿洲过去与今天一样是罗布淖尔南缘的主要定居农业区,那么就很容易认识到,若羌就是马可·波罗所说的罗布城的所在地。我们已经讨论过他离开且末后到达的**个地方:罗布和“叫作罗布的省”。“罗布是沙漠边缘上的大城,叫罗布沙漠,位于东和东北之间。属于大汗,人民崇拜穆罕默德。现在,打算穿过沙漠的人们要在此城休整一周,以恢复人畜的疲劳;然后为旅行做好准备,带足人畜一个月所需的供给。一离此城,即入沙漠。”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马可·波罗通过沙漠到“沙州城”的路线。毫无疑问,他的旅行路线实际上与现在从若羌经沙漠到沙州或敦煌的商道是相同的。同样,他的“叫作罗布的省”,一定是指罗布淖尔附近与塔里木河下游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像现在全新疆所用的“罗布”(Lop 或 Lob)一词那样。马可·波罗所说的罗布城,享用了“省”名,可以假定它曾经是该“省”的**。关于它的位置,现在有三个地方可以考虑,自西向东,它们依次是瓦石峡、若羌和米兰。历史上,只有这三个地方具备形成城的自然条件,即便规模很小。 三个地方都有早期的遗址,证明过去都存在过聚落。但经过详细调查,我认为,瓦石峡和米兰都不能代表这个威尼斯人所谓的“罗布城”。他在报告中说道,准备穿过沙漠的旅行者通常要在罗布城停留一周,“以恢复人畜的体力”,“一离此城,即入沙漠”。从上文所述瓦石峡和若羌现存的重要村落和它们赖以存在的各河流的规模,我们知道,若羌拥有充足得多的供水和更大的耕作区。因此,当瓦石峡还是马可提到的那样的绿洲时,它不可能就已弃为荒地。从且末到沙州或敦煌的路线,一定曾经总是经过若羌。 因此,如果将“罗布城”放在瓦石峡,那么将不能解释,为什么马可·波罗要将其写成前往沙州的、一月沙漠之旅的*后休整地。 乍一看,他描述的距离似乎更适合于米兰,因为米兰位于从若羌到敦煌的直道上,距若羌两天路程,并处在戈壁边缘。然而我的发掘结果表明,这里不可能是马可·波罗所说的“罗布城”。通过发掘,我找到了确凿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米兰遗址废弃于蒙古时期以前数世纪。即使我们假定,有一部分在加罕萨依河畔幸存下来,就像现在距古遗址有相当距离的地方也存在耕作区一样,这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城,也不能为在那里准备长期沙漠旅行的商队提供定期需要的资源。 因此,我们只能作出结论,马可·波罗的“罗布城”一定位于若羌绿洲。那里有一座废城,性质、状貌与此结论相符。马可·波罗过后多久,此“城”此绿洲被废弃,我们不得而知。但公元 14世纪中叶以后,它似乎已变得不再重要了,因为那时,随着蒙古王朝的衰落,中国恢复了过去的隔离政策,停止了与中亚的自由交往和贸易。我们从谢鲁克大使的报告中得知,公元 15世纪初,沙漠南道上行人**。 据米尔扎·海达尔记载,大约同一时期,罗布已沦为荒漠。据悉,蒙兀儿首领兀畏斯可汗在那里猎到过野骆驼。他记载此事大约是在公元 16世纪中叶,当时他只知道罗布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某个地方的一个废城的名称。“喀什噶尔与和田以东以南是沙漠,除流动沙丘、不能通过的丛林、荒地和盐碱地外,一无所有。古代这些荒地中有大城,但只有两座城的名称被保留下来,叫作罗布和卡塔克。其余的则既没有留下名称,也没有留下遗迹。它们全都埋于沙下。 ”“罗布”这个名字,就是若羌重新恢复耕作以前数世纪中所幸存下来的一切。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名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也看到,如马可·波罗所知,若羌以北约 36英里、现在明确叫作罗布( Lop)的小渔村,在罗布里克或“罗布人”的所有村落中,也许是离“罗布城”*近的一个,这不仅仅是一种偶然。 从唐朝对塔里木盆地治理的结束,到马可·波罗约于公元 1273 —1274年的通过,这五个世纪里,我发现我们拥有的史料中没有明确和肯定地提到过若羌绿洲。但从这里通过的、从和田至沙州的大南道,这段时期一定仍在使用,至少是断断续续地使用,大量使节从和田入朝**朝廷就证明了这一点,从后晋初到北宋末年这段时期的正史给我们留下一些记载,但只有公元 938年高祖皇帝派往和田回访的使团报告了所行的路线。从他们的报告我们看到,出沙州后,该使团肯定不是沿通过沙漠的路线西行,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那条路在南湖和巴什库尔干之间时,依循阿尔金山高峻的北坡边缘;到罗布淖尔洼地后,则在米兰附近并入前道。我们现在将讨论这条道。报告写道,沙州西为仲云,西行入仲云界,至大屯城。纵观这一带的自然条件,很难在山脚下的其他地方找到一个“城”。不过这个“城”是指若羌,还是指更西的一些绿洲,不能确定。 唐代的记载中,又有了追寻若羌早期历史的可靠根据。沙畹先生出版的《唐书》选段中,有从沙州到和田的道里:“蒲昌(罗布淖尔)海南三百里至石城镇,汉之楼兰国也,又名鄯善;又西二百里至新城。”关于新城,我们已经说清楚,接下来至且末或车尔臣的行程提供了证明,它肯定位于瓦石峡。同样,我认为“石城”肯定位于若羌。我得出这个结论,不仅因为若羌位于“新城”以东 200里,而且因为它位于罗布淖尔以南 300里。现在从若羌到塔里木河畔的阿布旦是 64英里,合三日行程。据说阿布旦可能是罗布淖尔沼泽的*西缘。 这个地方又名鄯善,就是汉代的楼兰国,这句话特别重要。因为它明确表明,像现在一样,若羌在唐代时就已经被认为是整个罗布地区*重要的地方。关于*初使用“鄯善”和“楼兰”这两个名称的问题,将另作详细考虑。至于汉文名称“石城”,它没有不同的别号,我可以立即说出我的想法:它很可能与称为托拉的古代土墩中的巨石有关。这种石材,显然来自远方,而且唐代时,也许还在其他土墩中发现过,不过后来这些土墩消失了。在黄土与绿洲外细沙砾组成的冲积平原上,它们恰巧特别引人注目。 遗憾的是,就沙畹先生的译本而言,唐代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记载,没有特别注意鄯善或罗布地区。虽然在说到新疆的库车、焉耆和且末等时,有两次提到了“鄯善国”。大约于公元 639年,新疆臣服于西突厥的某位可汗。所幸,公元 644 —645年,玄奘从和田返回长安时路经此地,他在《大唐西域记》的*后部分,写下了简短但重要的一笔:从折摩驮那故国或且末又“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从距离和方向上看,这个简略提到的地方相当于若羌,因为二者都与现在从且末到若羌的路线相一致。从且末到沙州,玄奘没有别的路可走。玄奘认为他的纳缚波就是古楼兰,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但直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纳缚波这个名称本身。其他汉文史籍中不见这个名称。这自然令我推测:与在其他地方通常的做法一样,这里玄奘保留了当地实际用名的音译,而非传统的或文学的称号。 关于汉文译名纳缚波,玄奘的注释家没有说出令人满意的词源。猜想的原形 Navapa,可能“看起来像梵文”,但肯定毫无意义。亨利·尤尔爵士受文献学直觉的指引,推测玄奘的纳缚波可能衍生自马可·波罗的罗布和现代的地名。我从米兰戍堡发掘的大量吐蕃文木和纸文书,为这个推测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证明。这里指出它们全都属于吐蕃控制中国新疆时期就够了,即约从公元 8世纪晚期到公元 9世纪后半叶。 这些文书中,地名“罗布”一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它肯定用于米兰,或用于其范围之内的某个地方。由此可见,玄奘的纳缚波的原形,与马可·波罗的罗布在语音上有着明显的联系。因为我既不是汉学家,也不是吐蕃学家,所以对于其中世纪和现代名称的字首 l与汉文和吐蕃文名称的字首 n,哪一个能更正确地表现当地原来的发音,我不敢表达任何意见。不过我至少可以指出,在许多印度雅利安人的方言中,梵文和婆罗米文的首字母 l通常被改为 n,而相反的转换,即首字母 n改为 l,我至少在中国官话的发音中也经常听到。 为对提到罗布的吐蕃文书有一个大概了解,我必须提及米兰戍堡的发掘。从弗兰克博士翻译的文书摘要判断,*常提到的地方有两个,分别是大罗布和小罗布。住址中的地名或上下文的特征中,有许多地方,这里我不能详加讨论,但从它们我推断,发现文书的米兰遗址,就是小罗布所指的地方。如果这个推测正确,那么大罗布就很可能相当于若羌。 小罗布和大罗布的区别,与早期文献所示鄯善的两个都城——东边的老城扜泥和新城伊循——的区别相对应。我相信,这两个地方分别就是现在的米兰遗址和若羌遗址。同时还重复提到了罗布的几个城堡。有一次提到“下罗布”,表明这个地区也包括大小罗布以外的地方,正如当代普遍使用的“罗布”这个词,它包括了塔里木河尾闾河道附近,以及以库鲁克塔格和阿尔金山为界的全部地区。
    目录
    **章 达玛沟一带的遗址 **节 喀达里克的寺庙遗址 ......................................................1 第二节 喀达里克遗址的出土物 ...............................................31 第三节 喀达里克一带的小遗址 ...............................................44 第四节 达玛沟亚尔及麻扎托格拉克的遗迹 ........................52 第二章 尼雅遗址 **节 重返尼雅河尽头附近的遗址 ......................................68 第二节 西北遗址群 ......................................................................77 第三节 档案室 N.XXIV 出土的文书 .....................................111 第四节 探察 N.XXVI 和东南边废墟群 ................................137 第五节 *南边废墟群的踏勘及遗址总览 ...........................160 第三章 安迪尔遗址 **节 比勒尔孔汗遗址 ...........................................................176 第二节 发掘安迪尔唐堡及其周围地区 ...............................189 第三节 唐代以前的遗存 ...........................................................202 第四节 安迪尔与覩货逻故国概况 ........................................215 第四章 从且末到若羌 **节 且末的早期记载 ...........................................................221 第二节 且末周围的古遗迹 ......................................................233 第三节 车尔臣河道与瓦石峡 ..................................................239 第四节 若羌绿洲及其古遗迹 ..................................................251 第五章 史料中的罗布、鄯善与楼兰 **节 马可·波罗的罗布与玄奘的纳缚波 ......................261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鄯善 ...........................................................268 第三节 《后汉书》中的鄯善 ..................................................277 第四节 西汉时期楼兰的*早记载 ........................................282 第五节 楼兰更名为鄯善 ...........................................................28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