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东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东方世界史008:哈布斯堡王朝

  • 作者:斯蒂德·亨利·威科姆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19612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9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美史学界公认的权威著作。分为序言、引言、正文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由君主和君主制、**、人民、对外政策四章组成,从崭新的角度解读了哈布斯堡王朝形成、发展、兴起、衰落的历史。泰晤士报认为,“这部著作角度新颖,视角独特,观点客观”。《华盛顿邮报》指出,“《哈布斯堡王朝》一书具有重要的文化特性,展现了欧洲重要文明的脉络。斯蒂德·亨利·威克姆在奥匈帝国工作生活了十年之久,见证了奥匈帝国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哈布斯堡王朝复杂公政治,以及背后的历史现实” 。
    文章节选
    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一直具有警示作用。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法国前外交部长查尔斯-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奥地利帝国前首相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德意志帝国前首相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英国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及其他无数政治家、作家和外交家都曾对哈布斯堡帝国很感兴趣。他们殚精竭虑,对哈布斯堡帝国的政体颇有微词。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体制,哈布斯堡帝国在“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幸存下来,继续坐拥奥地利主权。拿破仑·波拿巴嘲笑奥地利发展迟缓;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也写过:维也纳东郊,是“亚细亚之路的起点”;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也发出感叹,“奥地利就没做过一件好事”。这些格言都提到了奥地利存在有缺陷的“灵魂”本质。德意志**作家保罗·安东·德·拉加德甚至否认奥地利“灵魂”的存在。他说:“普鲁士,没有足够的身体来支撑灵魂;而奥地利,则没有灵魂去充盈它那饱满的身体。”1853年,保罗·安东·德·拉加德又写道:“普鲁士在德意志统一之时获得了力量,奥地利则以奥匈帝国的形式存在;但从某个方面来说,人们对奥地利的评价无可厚非。因为奥地利从来没有‘找到自我’。”因此,问题就变成“奥地利是否可以‘找到自我’”。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教条化,尤其是容易消极。虽然哈布斯堡王朝是历史上*古老的王朝之一,但它的人民却很年轻,年轻到往往没有**意识。对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人民来说,“民族”和“国籍”这两个词具有特殊而有限的含义。奥地利的德意志人谈到他们的“民族”时,“民族”主要指的是波希米亚、蒂罗尔、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摩拉维亚、施蒂利亚和克恩顿的德意志人,其次才是指在德意志帝国内的德意志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兰人和鲁塞尼亚人或小俄罗斯人,甚至犹太复国主义者中的犹太人,这些都同样指的是民族意义上的民族。“奥地利”缺乏统一民族概念,同样缺乏的还有“**观念”。事实上,尽管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对“奥匈帝国”这个整体都使用“祖国”这个词,但他们通常将它限制在二元君主制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半了,或者说只有少数人的爱国主义建立在认同整个二元君主制的基础上,因此,奥地利的“灵魂”是动态的。连接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各族人民的纽带是君主,君主在君权神授的宗旨下,依托多种宪法的伪装来统治**。因此,君主才是其主权下每个**分而治之或合二为一的主要原因。二元君主制比任何其他欧洲君主制**更依赖皇冠。王室不仅是枢纽和**,还是政治实体的生命力量。陆军、海军、官僚机构以及教会都是王室的投影。只有奥地利的愿景和王室的愿景平行,且王室的政治目的与人民的目的契合时,奥地利才能“找到自己”。与其他地方相比,奥地利的联盟可能更具力量。在奥地利,分裂意味着脆弱和浪费。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座右铭是“联合的力量”,这句话定义了“奥地利人”的理想;奥地利硬币边缘刻有“分而治之”的字样,这句话则暗示了奥地利的现实。
    目录
    引 言 ……………………………………………………………………… 001 第 1 章 ……………………………………………………………………… 023 第 1 节 君主与君主制 ………………………………………………………… 023 第 2 节 二元制 ………………………………………………………………… 050 第 3 节 二元制—第二阶段 ………………………………………………… 065 第 4 节 皇帝的地位 …………………………………………………………… 076 第 5 节 哈布斯堡家族法 ……………………………………………………… 078 第 2 章 ……………………………………………………………………… 095 第 1 节 国 家 ………………………………………………………………… 095 第 2 节 军 队 ………………………………………………………………… 096 第 3 节 官僚主义 ……………………………………………………………… 114 第 4 节 警 察 ………………………………………………………………… 133 第 5 节 司 法 ………………………………………………………………… 140 第 6 节 教 会 ………………………………………………………………… 148 第 3 章 ……………………………………………………………………… 165 第 1 节 人 民 ………………………………………………………………… 165 第 2 节 犹太人 ………………………………………………………………… 190 第 3 节 媒体与公众 …………………………………………………………… 227 第 4 节 新闻部 ………………………………………………………………… 238 第 5 节 维也纳与“维也纳” ………………………………………………… 247 第 4 章 ……………………………………………………………………… 255 第 1 节 外交政策 ……………………………………………………………… 255 第 2 节 二月改革与米尔茨施泰格计划 ……………………………………… 272 第 3 节 吞并危机(一) ……………………………………………………… 278 第 4 节 吞并危机(二) ……………………………………………………… 307 译名对照表 ………………………………………………………………… 36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