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明哲保身:徐文兵说成语里的中医智慧(一本表面上讲成语,实则说透正确的防病治病之道、让我们好好活着的明心见性之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明哲保身:徐文兵说成语里的中医智慧(一本表面上讲成语,实则说透正确的防病治病之道、让我们好好活着的明心见性之书。)

  • 作者:徐文兵著,紫图出品
  •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7869823
  •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明哲保身”一词出自尹吉甫的诗篇《烝民》,记载于《诗经?大雅?烝民》中。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这是一本表面上讲成语,实则说透正确的防病治病之道、让我们好好活着的明心见性之书。 比如,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我们知道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是zui为宝贵的,而普通人喜欢争名逐利,得物则喜,失物则悲,这往往是易患病又迁延难愈的重大原因。又如“修身养性”,告诉我们什么才叫养生,什么是正确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然后追求生命的量,其次追求生命的质。 ……
    目录
    1歌舞升平 1 身为中国人,居处环境、遗传体质决定了发自内心地歌舞是*适宜我们的保健方式。 2起死回生 7 中**病救人的奥秘,就是依靠患者天生的防病治病的自愈能力,也就是所谓生机。离开这一点,再高明的医生也不会有所作为。 3刻舟求��� 13 无论治国还是治人,都应顺应自然之道,知常达变,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如果孤立、静止地看待、解决问题,那就可能产生祸国殃民的结果。 4塞翁失马 19 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事到临头,真正能做到如此达观的人没有几个,往往是病入膏肓、死到临头的时候才想起生命是*可宝贵的,可惜为时已晚。 5田忌赛马 25 如果我们知道了周围人的秉性特点,又有自知之明的话,就能掌握与不同人相处的技巧。既能在与人的交往中获益,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老死不相往来,又能避免出现农夫与蛇的悲剧。 6物极必反 35 养生的秘诀不过是保精持满,不要过早、过度消耗精气,尽量晚一些触碰极限和极点罢了。说白了很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7郑人买履 45 度的好处是直观、量化,容易掌握,但它只能静止、片面地反映客观实践,所以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替代实践。况且有些事是不能量化的,是测不准的。只有头脑简单的人、喜欢偷懒的人,才往往愿意为了省事而这么做。 8修身养性 55 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追求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9捶胸顿足 61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这些欲火焚身、忧心如捣、焦躁不安的人恨不得去吞冰卧雪,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应该让他们把体内的郁热邪气发泄出来。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静,而是动。 10积精全神 69 精髓作为物质基础,在早期积累完成以后,就逐渐流失、消耗。尽管也有填充,但总体趋势是由负增长到纯减少,直到油尽灯枯。 11性命攸关 75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决定的,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具体说就是“神”。 12拘形为象 79 所谓“象”由心生,就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开启智慧,进一步提高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能见微知著、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的目的。 13盲人摸象 85 明眼人都知道,每个盲人发现的都是真相,但只是部分真相。他们可以自以为是,但如果能以谦卑的态度,尊重、学习别人的发现,就能更接近全部真相。 14失魂落魄 89 失魂落魄并非完全丧失意识,也不是昏迷。人还是清醒的,但举止失常,近乎疯癫魔怔,精神不大对头,丧失了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说得科学点就是潜意识。 15尸位素餐 97 容易受暗示,被催眠、洗脑的人,*可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失神放空自己在先,被灌输邪念在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去本我也就是失神,是附体的前提。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3 中**疗焦虑,定位在心神;**焦忧,定位在脾胃。二者诊断都是虚火,病因为妄想。诊断之后,通过针刺、艾灸、服药、按摩等手段,可以很快解除患者的生理症状,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 17忧心忡忡 109 预防忡的发生,以护心为首要。首先避免情绪的剧烈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中,惊*易导致怔,忧易致忡。其次避免感情、情感的伤害,爱恨情仇、贪嗔痴怨都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定,甚至散乱。 18病入膏肓 115 中医判断人的生死则根据“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是人自愈、复原的功能的总称,不仅指肉身和意识,还有更**的心理活动。 19运斤成风 121 治愈疾病,不仅要靠医生高超的技术,更需要患者的配合。离开了患者的代偿、修复、自愈能力,医生什么都不是。 20曲突徙薪 125 不仅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要有预见性、前瞻性,要从善如流,善待给自己提忠告的人。 21七月流火 131 如果不懂天文、星象、气候、物候,就很难理解中医理论,要么斥之为封建迷信,要么曲解附会,把五行解释成五种材料、五大行星等。这就类似于十姨庙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 22恬不知耻 135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虽然没有旧时那么血腥残暴,但一样对人的智商特别是情商提出很高的要求。除了比凶斗狠,还要看谁能及时修复创伤,满血复活,重新披挂上阵。这其实也是恬的功能。 23甘之如饴 141 现在人吃到糖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古代却不然。在古代,天然的糖分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无需特殊工艺即可获取,但产量有限,又受时令和贮存条件的限制。 24含饴弄孙 147 含饴弄孙体现的中国养老观,就是充满温暖、亲情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这种家庭中有暮气沉沉甚至死气沉沉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英姿勃发的儿童和少年,当然还有沉稳刚健的中年人,这种阴阳、温凉、刚柔交织的结果,就是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有益于人的心神健康。在这样的家庭里,老人不是混吃等死,中年人不绝望,儿童充满希望。 25大快朵颐 153 人是杂食动物,食品质量不足时只能通过数量弥补,嘴大、颐广、容量大就是优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细精美的食物越来越多,没必要吃那么多,下巴就逐渐收回,大嘴也变成了樱桃小口——现在,美丑贵贱都颠倒了。 26杞人忧天 159 本质上而言,想解决心理问题,还是要从身体入手。生理问题解决了,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劝导。 27脍炙人口 165 古人炙肉用木薪炊火,讲究慢工出细活,烤出来的肉油出、味入、皮焦、里嫩。现代人心急浮躁,用的是电火、煤火、微波,烤出来的肉味道难吃,哪里谈得上脍炙人口? 28应时当令 171 人应该按照时令调整、调节自己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起居、作息、饮食、服饰、情绪、作为等。 29杯弓蛇影 177 临床上大多数焦虑、抑郁的患者不是因疑生病,而是因病生疑,也就是经常为病态、负面的心态找理由生疑。 30讳疾忌医 181 “讳疾”还有可能是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偷偷**。“讳疾忌医”则是另外一回事,指隐瞒或拒绝承认自己有病,同时又不让医生**。 31寿终正寝 185 现在**条件好,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猝死的中年人越来越多,都是四十多岁就走了,连个“寿”都谈不上,原因就出在生命观和价值观上。 32望梅止渴 189 渴是主观感觉,是心火。有的渴与身体干燥、津液不足有关,有的则因情绪、情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人在激动、焦躁的时候总会觉得口干舌燥、咽喉发干,偶尔发生还算正常,经常如此就是病态了。 33问心无愧 195 早期的惩戒教育容易让人产生羞耻感,进而发展为愧疚感。“疚”是心病日久后产生的自责和负罪感。愧久了,就会出现疚。也就是说,患者从开始的亏欠、自卑的虚证,转向责备、谴责、伤害自己的实证。 34皮开肉绽 201 无论何种外伤,都会伤及血络、脉管,出现出血、瘀血或血肿,因此止血、消肿、**就是**外伤必不可少的步骤。 35刮骨疗毒 205 中医通过手术的办法把朽骨取出,这是**这类疾病的好办法。所谓刮骨疗毒,指的应该是刮除坏死的朽骨。 3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09 人首先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势利导,善用其利。其次,不要违和,过热了要乘凉,避免中暑;过寒了要烤火,避免冻伤,善避其害。 37肝胆相照 213 肝胆相照除了表示彼此不隐瞒、遮掩,还有互相关照、照应的意思。 38没齿难忘 217 人老了,牙齿没了,不是因为刚强,而是因为不懂口腔卫生,不漱口、不刷牙,牙齿*终被细菌侵害,瓦解、碎裂、脱落。 39一吐为快 223 呕吐是天赋本能,是用来保护身心健康的。当人闻到不舒服的气味,看到某种血腥痛苦或难以接受的场景,吃进去、喝进去有毒、有害的东西,过度摄入某些东西(甚至是水),都会通过呕吐来化解,排出毒素,消除心理障碍。 40痰迷心窍 229 没有外界诱因,人体却主动分泌黏液,只能说明营养过剩,中医称之为痰湿体质。此时应当控制饮食,避免过多营养物质的摄入,特别是助长痰湿的牛奶、煮鸡蛋、水果、冷饮和啤酒,当然还有海鲜,特别是海参。 41瘕积聚 235 根除癥瘕积聚,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就是防微杜渐,控制量变、形变,预防质变的理论和手段。 42吮痈舐痔 241 清创排脓、透邪排毒是**痈疮的重要环节。在古代,医生就承担了吮吸脓液的工作。 43饮鸩止渴 245 中医利用砒霜大热、大毒的特性,用来**恶性疟疾和白血病。当然,剂量、给药途径和剂型都需精准把握。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