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生活世界的哲学审视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生活世界的哲学审视

  • 作者:杨楹 王福民 蒋海怒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687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93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一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托,在全球化背景下,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话原则,从多维对“生活世界”进行哲学审视。这个立意是值得肯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华民族近百年不懈探索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为这个理论体系提供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进行哲学总结,是哲学界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自觉地承担起现实赋予我们的这一时代重任,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发挥它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文章节选
    **章 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特质
    1 现实生活: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支点
    任何真正的哲学,无不以其特有的方式透显出对社会生活的深度追问、历史反思与批判性改造。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尤其需要马克思哲学的生活关照,因而,研究并运用马克思生活观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已然成为现时代真正的理论需要。然而,某些马克思名义下的“生活”哲学无视马克思生活观的内在逻辑,将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生活”置换成脱离现实的话语游戏。这种背离马克思哲学生活观根本性质的“研究”,导致了对马克思生活观的认知混乱。实际上,马���思对生活的探究决不是哲学术语的篡造,而是对现实生活本质的哲学审视。这种探究不是静态的感性直观,而是辩证的历史追问;它研究的不是社会生活的显在结构,而是规定并制约着社会生活发生、发展和变迁的深层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所谓马克思哲学生活观,就是马克思对社会生活进行哲学考察的总观点与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对生活主体、生活结构、生活的实践规定之本质的科学发现与逻辑展开是支撑该体系的三个基本理论支点,由此构成了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框架。

    从本体论层面,立足于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活动探究生活主体的本质是支撑马克思生活观的一个理论支点。与传统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之研究不同,马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从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社会关系切入,进而在社会存在论层面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目的性。
    ……
    目录
    序言
    代前言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章 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特质
    1 现实生活: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支点
    2 生活与自由的张力
    3 马克思生活观的逻辑架构
    4 哲学的个性与马克思哲学
    5 马克思解放理论的深层逻辑
    第二章 对生活世界的哲学把握
    1 生活世界的尺度及其内涵
    2 货币对生活世界的改造和颠覆
    3 从殖民化走向合理化的生活世界
    4 马克思哲学的日常生活维度
    5 儒家生活哲学内在构造
    6 中国哲学生活观念反思
    第三章 生活哲学的伦理维度
    1 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
    2 近代伦理精神与马克思的伦理之思
    3 马克思思想的伦理学向度
    4 对“个体伦理”与“制度伦理”的超越
    5 从个体伦理到“集体与个体”二维伦理
    第四章 生活哲学与宽容
    1 现代政治伦理的深层价值
    2 人性观念的自我解构
    3 作为生存方式的宽容
    4 走向现实的人道主义
    5 宽容与自由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生活哲学语境下的神圣与世俗
    1 哲学:在神圣与世俗之间
    2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神圣与世俗
    3 现代中国哲学:在神圣世俗之间调适
    第六章 生活哲学中的宗教
    1 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
    2 唯物史观语境中的宗教
    3 中国宗教中“本觉”逻辑
    4 批判佛教的思想史脉络
    5 书写和口传:论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第七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逻辑
    2 生活哲学视野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3 思维方式:考察“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视角
    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
    第八章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生活·中西马哲学对话·哲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