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双重视角下的自在写作——陆文夫的文学世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双重视角下的自在写作——陆文夫的文学世界

  • 作者:王燕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92927
  •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 页数:336
  • 定价:¥8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192927
    • 作者
    • 页数
      336
    •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01日
    • 定价
      ¥8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陆文夫的文学思想的专著,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论述陆文夫的文学素养与双重视角,具体论述个人经历、工作环境对双重视角形成的影响,以及双重视角的内涵解析与创作研究价值。中编分四个阶段论述双重视角的创作历程,包括“探求者”阶段、“煎熬中的起飞”、“梦中的天地”、“却顾所来径”四个阶段。下编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小说美学的构建,着重分析双重视角与小说美学的关系,“为读者想”的思想意义、理论内涵及文本表现,进而剖析陆文夫创作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贡献,以及对苏州文学、地方文化发展的贡献。
    文章节选
    引 言 苏州城里乌鹊桥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弄堂,叫青石弄。弄堂深深窄窄的底部,有一处5号门牌,是叶圣陶先生的故居。这座石库门的院落,一半是庭院,一半是两层的中西式小楼。院内紫藤逶迤,小径崎岖,花石环绕草坪,绿树掩映长廊,俨然一处小园林,这就是陆文夫工作过的地方——苏州杂志社。不知道为什么,笔者觉得这就该是属于陆文夫的一方天地,与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隔着一堵院墙,安于一隅、独自芬芳。墙外就是十全街,一条闹中取静、充满了苏州元素的特色文化街区,她与平江路、山塘街一样,默默见证了姑苏城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古运河静静流淌过盘门,城内每一条小巷,每一脉支流,晨昏日落、寂静无声,浸润着岁月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市民还是外来者,一样的脚步匆匆,来去无痕。 有些气质是大自然的恩赐,与生俱来、天赋异禀;有些气韵,却是历尽沧桑、传承化育而来。苏州,这��古老秀美的城市,因其人其景而灵秀,人们永远铭记泰伯奔吴,开辟荒蛮、栉风沐雨创下句吴国两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漫漫历史长河虽然无法记载每一位辛勤劳作者的光耀,但肯定忘不了那些奉献真情、抛洒热血的东吴赤子。小巷文夫,就是其中的一员。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它需要一大批勇于思考和研究的探索者,去尝试和发掘多种形式的题材,进而揭示掩藏在种种社会现象后面的生命真谛与美学特质。当然,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在其文学创作中囊括所有的真理,独揽一切文学成就。 文学创作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的成就与突破。一个**的作家必须具有独特的题材领域、独特的观察视角、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别具特色的创作美学领域。陆文夫正是这样的小说家。他凭借自身独特的美学感受,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的艺术世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登上文坛的批中坚力量。陆文夫在艺术与现实的双重观照下,不断探索既匹配时代需求又满足审美理想的文学创作方法,努力开拓新的主题和题材,并准确把握多事多思、新旧交替的当代生活特质,在文学审美相对单一化的20世纪50年代,以探求者的姿态与实践,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小巷文学”创作领域,以其精警的思想见识、亲切的风采韵味受到大江南北读者的广泛喜爱,只可惜刚刚迈出的探索步伐因政治风云阻遏而深陷泥淖。 20世纪70年代末,“归来”的陆文夫经过沉潜思考,归纳反思自身创作经验,形成了优先考虑读者的创作理论,并将相关文章结集出版,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用来指导8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陆文夫秉承日渐成熟的文学观念,重新拾起探求的勇气,沿着干预生活的主张,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点创新地实践着他的文学创作理念,以独特的视角、经年的心血搭建起一座设计精妙、内涵丰富的私家文学园林,供读者徜徉、流连、观赏、歇息,从中找到舒适的位置,慢慢感受苏州古城深厚的文化气息,以及充溢着厚重历史积淀的民间日常生活。他后期较为成熟的小巷系列文化写作,以深邃的风物意象、浓郁的民间意识,构建道德法庭,直击人的灵魂,既有新潮飘逸的文化韵味,又有凝重深厚的历史意蕴,将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文学理念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小说美学景观。 90年代以后,陆文夫总结回顾几十年的创作生涯,坚持走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并以多主题统一的无名写作,关注民生问题,展现真实复杂的现代社会。以读者所思所想为创作立场的陆文夫小说,在精品璀璨的当代文坛画卷中,留下了水墨荷塘般清新飘逸的画影,获得了读者的青睐与当代文坛的认可。他曾经四次荣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创作大奖,并且当选过两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文坛群星璀璨,陆文夫并不是的作家,却是极富特色、极有分量的一位。当代文学研究有那么多新鲜时髦的话题,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新晋作家,很多文学杂志也乐于刊发新人新作的评论文章,或者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探索空间更开阔的研究对象和批评文论,更不用说当下时髦的跨学科研究。那么,今天研究陆文夫文学创作的意义何在?正如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的:“常常需要一个时间距离,来检验和评价文学的力量和它的**的程度,来领会它的气息和永不凋零的美。”现在距离陆文夫登上文坛的50年代,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在价值多元化和审美碎片化的现实环境下,回顾20世纪纸媒时代文学“笑傲江湖”的盛况,以及当代文学作者们的创作面貌,未尝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翻阅以往出版的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关于陆文夫及其作品的研究,正逐渐缩减篇幅,从原来的专章专节的研究,发展到基本只出现在两处。一处是“50—70年代文学”,《小巷深处》位列“百花文艺”中的一朵小花(如洪子诚版)。另一处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市井文化写作”“城市小说”,突出其独具特色的“小巷”艺术天地或者对人的再发现(如董健等人的南大版)。近,文学界的权威专家们都在总结当代文学60年,那么,陆文夫作为50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群代表之一,应该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可惜鲜有提及,竟成雪泥鸿爪,过眼烟云。相比同时代的王蒙或者汪曾祺,陆文夫的影响看起来日渐式微,当然,这也许正是在不可阻挡的历史前行和社会发展趋势下,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生长迁徙,对文学创作及其贡献评论自然的选择或检验吧。如何在当代文学画廊中重塑陆文夫的形象和意义,准确评价其文学创作贡献和个性特点,是本文作者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
    目录
    引 言/1 上编 文学养成与双重视角 章 求学经历与素养积淀/9 节 私塾学童初识古典文学/10 第二节 偏科少年萌生爱国情愫/13 第三节 姑苏学子确立家国情怀/18 第二章 创作环境与文学养成/25 节 新闻记者的文学梦想/25 第二节 社交环境影响创作视角/29 第三节 地域文化孕育写作灵气/32 第三章 思想探索与艺术审美/38 节 双重视角内涵的解析/39 第二节 双重视角的形成与调适/48 第三节 文学追求与研究价值/55 中编 双重视角的创作旅程 第四章 1978年以前:折翼的“探求者”/63 节 初涉文坛:江南秀士试磨剑/64 第二节 探求折翼:创作受挫而沉潜/70 第三节 《小巷深处》:百花文艺的诗意抒写/76 第四节 “工厂系列”:政治语境下的劳动颂歌/84 第五节 探索时期小说的艺术特质/86 第五章 1978—1981年:“煎熬中的起飞”/95 节 写作立场:干预生活与问题意识/97 第二节 创作主题:事业颂歌到人性悲歌/98 第三节 叙事特色:传统叙事模式的日臻成熟/111 第六章 1982—1987年:“梦中的天地”/127 节 小巷系列:审美领域的初步成型/128 第二节 《美食家》:美轮美奂的文化书写/137 第三节 小说意象:文化意蕴与灵魂干预/147 第四节 创作艺术:渐入佳境的审美写作/156 第七章 1988—1995年:“却顾所来径”/164 节 文化多元背景与无名写作/167 第二节 直面社会现实的民生问题/172 第三节 《人之窝》:多声部的命运离歌/178 第四节 散文:艺术视角下的生活之诗/192 第五节 《苏州杂志》:审美理想的承载寄托/197 下编 双重视角与小说美学 第八章 “为读者想”:双重视角的小说美学论/203 节 “为读者想”的理论意义/204 第二节 “为读者想”的理论渊源/212 第三节 “为读者想”与双重视角/215 第九章 “为读者想”:理论内涵及艺术表现/225 节 文学人学论的理论原点/225 第二节 注重交流的平视姿态/234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文体风格/241 第十章 文化传承与文学贡献/250 节 “小巷文夫”与吴文化传承/251 第二节 市民文学的无痕接脉/254 第三节 雅俗文学的融会贯通/262 结束语/275 附录一 陆文夫创作年表/278 附录二 陆文夫研究年表/293 参考文献/318 后 记/32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