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极简日本武士史(武士为什么要切腹?武士还要学管理?自报家门是对文学作品的模仿?一本书读懂一千年来日本武士的兴亡与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极简日本武士史(武士为什么要切腹?武士还要学管理?自报家门是对文学作品的模仿?一本书读懂一千年来日本武士的兴亡与文化!)

  • 作者:(美)迈克尔·维尔特(Michael Wert);贺平 魏灵学 译;读客文化 出品
  •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47734094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随着各类历史题材电视剧、动画和游戏的大热,武士俨然成为日本文化中突出的代表。本书是一部极简日本武士史,跨越11个世纪,理清日本武士从崛起、辉煌到消亡的全过程。 切腹太疼,会有同僚帮忙斩首 在江户时代,切腹被理想化为古代武士男儿气概的写照,甚至撰写手册将该仪式进一步规范化。和大众认识有偏差的是,切腹时往往会有同僚补���斩首。被称为介错人的行刑人举着日本刀站立在受刑人身后,挥刀劈下完成斩首动作,以帮助切腹者减轻痛苦,但事后仍会将行刑过程描述为切腹。 武士不仅要学武艺,还要学管理 身披铠甲,纵马沙场,挥刀斩敌,武士被认为凭借其武艺在事业上步步晋升。但实际上,武士家族同样重视治理方面的才能。镰仓幕府时期的一位武将今川了俊就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真正的武士要重视教育,学习如何管理家族和家产。15至16世纪,不少大名藩主在家族中便使用今川了俊的书信,并以之订立了类似的家法。 武士战斗前要自报家门,是对文学作品的模仿 根据日本一份描述蒙古袭来的文献记载,确有一些日本武士试图在战前自报家门,但却遭到了蒙古军队的嘲笑。这种风气的形成,并不是出于日本武士早期的传统,而是受到了当时一些日本流行文化作品的影响,
    文章节选
    如何成为一名武士? 武士与非武士之间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因此,我们不得不想一想他们的内在区别:武士可以佩带两把刀并使用姓,但平民不能;武士居住在城下町,而农民居住在偏远的乡村。平民与武士的关系常常是对立的:平民必须向武家政权缴税,而从理论上讲,如果遭到平民侮辱,武士就能够将其斩杀,这被称为“斩杀无礼”(无礼讨),这种事也确实偶有发生。有记录表明,在一个领地中,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斩杀无礼”。但是,除了考虑武士与平民之间的差异和对抗之外,我们更应该考虑他们的相似性。如果说武士时代始于德川时代,那么现代理想化的日本武士形象也始于此。 在将武士确立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时,幕府将军无意间也创造了理想化的武士形象,这一形象进而成为平民的消费对象。武士的人数可能不超过全国人口的8%,但在德川时代,被创造出来的武士身份开始渗透进平民文化。平民效仿、颂扬武士,也对其嬉笑怒骂。剑术成为一种有助于武士建立彼此间纽带的社交活动,富裕的平民百姓对此也跃跃欲试。甚至有些教导武士如何在与下级的亲密关系中表现得体的手册也在富有的商人中流行起来。歌舞伎剧场作为城市文化的样板,常与花柳街、平民和莺歌燕舞为伴,即便是歌舞伎剧院,也开始在大名的属地内以武士为主要观众。 人们通常用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外来压力来解释后一个武士政权的瓦解。但武士政权之所以衰落,至少部分原因在于,武士和平民都认识到,理想中的武士与现实中的武士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而这一鸿沟在整个德川时代持续扩大、有增无减。 即便是武士生活中稀松平常的特征,也使平民深深为之着迷。在德川时代的日本,《武士名录》(《武鉴》)成为受读者青睐的书籍。该书每年加印数次,罗列了日本所有大名以及供职于幕府的大多数**武士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家纹、宗族血统、方位地址、幕府将军收受的礼物、从藩主的辖地到江户城的距离以及他们在德川政权中担任的职务等。武士需要知道在德川官僚体系中,谁是同级、谁是上级,因其职位不断变化,这就显得更为必要。但是这一花名册的出版数量表明,平民购买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武士。一方面,在江户、大阪、京都等出售花名册的大城市里,平民需要这些详细信息来为其武士客户提供服务。在大名游行中识别武士家纹,或者知道送货地址,这本就是经商之道。但不止于此,购买花名册并每年几次在书店免费更新,粘贴新的页面,就像如今得到的棒球名册那么令人激动。换句话说,平民得以获取大量的武士信息,这在17世纪以前是无法做到的。 仅仅是出版武士和大名信息这一简单的行为,就能将德川时代的武士与其前辈区分开来。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武士的身份界定渐渐成文。15世纪和16世纪,能够看书识字的精英武士通过“故実” 1 学习武士文化,这些手册描述了武士应有的举止规范,例如如何在仪式上着装、如何在射箭比赛中表现得体。武士的习俗和礼仪可以追溯到镰仓时代,但当时主要适用于居住在镰仓城内或经常光顾的御家人。在室町时代,关于武士文化的著作总体上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武士与**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而尊君的文化也影响了武士的思想。从那时起,礼仪手册便一直流行于德川时代。但花名册的作用不仅仅让我们知道了精英武士文化的轮廓,它还准确定义了武士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此外,这些花名册还创造了一定程度上的职业统一性,而这在17世纪之前是不存在的。 新晋的藩主和精英武士们对于如何界定自己颇为在意。战国时代之后,许多失业的武士(浪人)四处漂流,只好在江户和日本各地的城下町中谋得教师或大名谋士等职。这些失去主君的武士帮助各家筹划并参与武家仪式,这些仪式越来越成为武士社交活动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江户城中更是如此。实力弱小的藩主必须创建家谱,以建立家族身份,而在此之前他们并无所谓的家族身份。流离失所的武士还出版军事史籍和兵书,如德川时代早期的《甲阳军鉴》,其作者小幡景宪成为广受欢迎的兵法家。
    目录
    导 论 001 第yi章 何为武士?? 007 第二章 早期的武家政权? 019 第三章 中世的战争与武士文化? 049 第四章 和平时期的武士? 091 第五章 如何成为一名武士?? 117 注 释 153 延伸阅读 157 大事年表 16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