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

  • 作者:罗以澄 秦志希
  •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32729
  •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01日
  • 页数:251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传播学理研究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播学研究继续保持攀升之势,呈现一派有类费孝通概括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即各路研究纷纷推进,而又一统于“传播研究”。其中,不同于美国经验学派的学术传统,尤其得到各方的关注,成为孕育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一方沃土。本文即以传播符号学以及相关的话语、文本、叙事诸路研究为例,对这一态势略做论列,回溯其源流,分析其现状,瞻望其走向,以期为学界提供一点参考。
    2000年以前的回顾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播研究肇始于美国的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威尔伯•施拉姆所推崇的“四大先驱”,在1980年代仿佛成为传播学的标志。所谓经验主义传统,乃指以功能应用为导向、以实证科学为方法、以琐细问题为对象的“传播学”。此路研究虽有其科学性与必要性,但也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界的反思与质疑。华裔学者李金铨教授,在新著《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也指出:“美国的民主制度稳定,日起日落,天底下冒不出新鲜事,学者们关注的无非是体制内的一些技术问题,也就是如何完善美国的生活方式,难怪选举(美式民主)和消费(资本主义)的研究铺天盖地,有的见微知著,但不少是微枝末节、琐碎无聊的,鲜有成一家之言的学派者。”这路研究在1980年代之所以大行于市,缘由似不难理解,概括起来无非两点,一是客观上美国传统在当代学术领域异常强势的地位和影响,使诸多学科不可能不受其冲击;二是主观上当时的学界面对突如其来的各路“新学”眼花缭乱之际,一时不免“高山仰之”甚至“顶礼膜拜”。而这一切的背后,自然又同当时“全盘西化”社会文化心理不无关系。受制于这种学术传统,具有浓重“玄虚”色彩的传播符号学,自然难有什么地位和发展。
    ……
    目录
    传播学理研究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理论与经验:介人大众文化的两种路径
    ——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的比较研究
    大众媒体的政治经济学
    “不作保证”的霍尔
    ——霍尔的研究,霍尔研究,霍尔后研究的文献回顾
    认识的先验性与倾向性
    ——浅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传媒批判理论成就与局限
    对传播学理论和媒介认知的一点看法
    媒介与文化
    细释冠名的十加一原则
    跨国媒体,国际贸易与文化多样性观念
    影视艺术全球传播的张力
    媒介文化的“视觉转向”及其传播策略
    美国新闻公评人制度:新闻道德控制的幻象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
    ——浅谈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与电视共同成长:涵化过程
    中外媒体研究
    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亚洲战略及影响
    ——印度个案分析
    媒介与战争、政府及其他
    ——《华盛顿邮报》**政治记者大卫·布罗德访谈
    作为全球产品的移动通信与社会发展
    媒介规制
    党管媒体与改善新闻管理体制
    ——一种政策和官方话语分析
    从非典危机看新闻自由与保守**秘密
    未成年人在线保护的规制难题
    媒介经济研究
    我国跨媒体经营战略分析
    德国的电视市场和节目流通
    传媒价格串谋初探
    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建构
    新闻传播史
    试论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历史传统、经验与教训
    博士生论坛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成熟了码
    主动采纳与被动采纳
    ——互联网在中国新闻从业者中的扩散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角色的异化与重建
    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字鸿沟”
    ——北京、义马两地网民比较研究
    附录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征稿启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