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增订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增订版)

  • 作者:金冲及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71699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金冲及文丛”之一种。 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生、发展、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做了系统的历史阐述。第二部分“辛亥革命研究”,精选自作者40余年来所写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文章,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盟会人的政治方案、护国运动中的政治力量等各个专题进行考证。
    文章节选
    二十二、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 中国近代历史上以往几次全国规模的革命活动,如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在西方列强的直接或间接干预下被镇压下去的。为什么当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的时候,帝国主义列强没有像以往那样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出面干预呢?重要的原因是:这时离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只有两年多时间了。面对着一场即将来临的生死攸关的大决斗,列强都全力以赴地从事紧张的准备,腾不出多少力量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釆取重大行动,只求能保住他们既得的根本利益就够了。同时,他们也看到:中国社会各**中对清政府的憎恶已达到极点,这股革命的狂澜决不是轻易能扑灭下去的。日本驻俄大使向沙俄总理大臣谈道:“革命党实力究竟如何,虽尚不得确知,但全国各地对于满清朝廷已经普遍心怀不满,则是无可怀疑之事实;而清国既无健全的军队,财政又很困难,政府军队若不能迅速平定变乱,则革命运动或将弥漫至全国各地亦未可知。”“鉴于清国现政府之腐败与混乱,据本使所见,寄希望于满清朝廷这一派获得后胜利,实属危险之极。”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电英国外交大臣也说:“革命运动似乎正在扩展。看来,好像��有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之后,才能重新建立满族人的权力,而对于这场战斗,清政府是没有什么准备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西方列强出面干涉,会使自己同正在迅速发展的革命势力形成对立而无法控制局势,使自己的在华权益受到损害,这是他们感到十分担心的问题。而从革命军方面来说,独立各省由于害怕外国列强的干涉,几乎无一例外地声明保护外国在华人员生命财产的**,对外国企业和侨民没有干扰,这更使列强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不采取审慎的态度。 当然,西方列强各国所处的地位和在华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日本和沙俄,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一度跃跃欲试,考虑过直接出兵的问题。但当时在华既得利益的是英国。在它看来,如果日本或日俄两国单方面采取行动,势必打破列强在华的原有均势,对英国不利因而持反对态度。日本那时还是个新兴的帝国主义**,羽翼尚未丰满,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限,难以撇开其他**(特别是英国)而单独采取重大行动。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列强的基本对策是:先在清政府和独立各省之间标榜“中立”,既不给革命势力方面以支持,也不答应给清政府以财政援助,实际上是采取暂时观望的态度,静待时局的发展。当他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清朝政府已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而革命势力又存在种种弱点的时候,他们就确定采取“换马”的政策,也就是支持袁世凯出来代替清朝政府充当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而以清朝的退位来换取南方的妥协和让步。 从中国国内的局势来看,清政府在西太后去世后已失去维持统治的**,不再有一个能够主持大计的人。监国摄政王载沣“遇事优柔寡断”,“素性懦弱,没有独作主张的能力”,“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隆裕太后之为人,其优柔寡断更甚于载沣,遇着极为难之事,只有向人痛哭。” 作为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年老昏庸,贪婪无能,只知搜刮钱财,一向遭到人们的强烈不满。掌握兵权的军咨大臣载涛和毓朗,陆军部尚书荫昌等,都是些缺少实际办事经验的纨绔子弟。因此,当武昌首义消息传到北京时,清政府内部立刻一片混乱,没有一个人能负责作出决断。后决定派荫昌督师,率领陆军两镇前往剿办。但荫昌根本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和能力,而且他要带领的部队都是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并不听从他的指挥。清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但这个职位远不能满足袁世凯的野心和欲望,因而他借口“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而拖延不出。这以后,革命形势发展得很快,湖北前线的清军却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多大进展。清廷慌了手脚,只得在10 月27 日将荫昌调回,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军务大权。这下,袁世凯的“旧患足疾”顿时霍然痊愈,在30 日赴湖北孝感督师。11 月1 日,他所指挥的冯国璋部军攻入汉口。同**,庆亲王奕劻辞去内阁总理大臣职务,袁世凯受旨接替。 为什么袁世凯当时能居于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精锐的军事力量北洋六镇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各镇军官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旧部,一向“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尽管袁世凯被罢黜家居,他的潜势力丝毫不减。第二,袁世凯多年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调京后又任外交部尚书,长期掌管清朝的对外交涉事务,同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密切关系。他的对外态度和精明干练又深得帝国主义列强的器重,被看作“强有力”的人物。武昌首义后,**区内便发出一片“非袁不能收拾”的呼声,并通过各种渠道向清政府施加影响。第三,袁世凯同立宪派人也有许多关系。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推行“新政”,在一些人中博得“开明”的声誉,也得到立宪派人的好感。他同国内立宪派**张謇的关系尤为密切。各省纷纷独立后,张謇在南方取得重要地位,但仍同袁保持各种联系,为他出谋划策。 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在11 月13 日到达北京。两天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致电驻华公使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并维持内部秩序和有利条件,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可见,英国政府准备全力支持袁世凯,并期待由他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方针已经确定了。袁世凯要建立起这样一个政府并不容易,需要清朝政府和南方革命阵营两者都对他作出重大让步。他的办法,有如胡绳所分析的那样:“简单说来,就是一方面不让清朝立刻垮台,一方面又防止革命势力立刻取得全胜。他用革命来恐吓清朝:如果清朝不让位给我,那么我袁某也无法收拾这局面;又用清朝来恐吓革命:如果革命不向我袁世凯妥协,那么我就要支持清朝和你打到底。
    目录
    部分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一、祖国在危急中 5 二、“洋人的朝廷” 12 三、新的社会力量在成长 19 四、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 30 五、戊戌维新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 37 六、留日学生趋向革命的转折 46 七、苏报案 51 八、革命力量的集结 56 九、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63 十、早期三民主义学说的提出 69 十一、要不要革命的一场大论战 76 十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85 十三、光复会、岳王会的革命活动 94 十四、清王朝覆亡前的大混乱 104 十五、立宪派发动的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112 十六、广州新军起义和“三二九”起义 123 十七、四川保路运动 133 十八、文学社、共进会在湖北新军中的活动 145 十九、武昌首义 155 二十、各省的四起响应 162 二十一、南京临时政府 170 二十二、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 178 二十三、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188 二十四、建设梦想的破灭 194 二十五、初期新文化运动 203 二十六、世界范围大变动对中国的影响 209 二十七、新时期的开端 214 第二部分 辛亥革命研究 一、云南护国运动的真正发动者是谁? 221 二、论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成立 256 三、武昌起义告诉了我们什么? 270 四、“军国民教育会”史实考辨 286 五、《清议报》的两重性 290 六、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322 七、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347 八、试论孙中山晚年的道路 356 九、同盟会与光复会关系考实 386 十、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416 十一、从兴中会到同盟会 434 十二、护国运动中的几种政治力量 442 十三、孙中山的世界眼光 465 十四、救亡唤起启蒙 480 十五、中国近代的革命和改革 488 十六、民初同盟会人的几种社会政治方案 496 十七、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鸟瞰 522 十八、武昌首义二题 541 十九、甲午战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549 二十、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阶段性 556 二十一、义和团运动百年祭 581 二十二、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584 二十三、清朝统治集团的后十年 603 二十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639 后 记 64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