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财政成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财政成本

  • 作者:张剑宇
  •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6881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196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银行与财政,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历来是密不可分的话题。分析中国银行也的改革,不能不牵涉财政问题,不能不从银行与财政的相互交融中归纳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
    本书以财政成本为视角来分析财政和银行的关系,选题紧密贴近我国当前银行业改革与财政之间的关系,贴近财政金融改革的实践,有着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节选
    **节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选择财政成本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银行业改革中的财政成本问题这个研究角度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列举几个案例和代表性观点。
    一、几个案例
    案例一:近二十多年来,许多**银行业不良资产带来的显性和隐性财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迅速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亚金融危机带来的财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印度尼西亚达到了50%,泰国为30%,日本和韩国超过了20%。
    案例二:在捷克,政府创建了一系列特殊的金融机构,并通过这些机构进行注资和实施其他预算外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账面上看,捷克政府的财政表现比较良好。但实际上,捷克政府在以后的年度不得不将大量当时提供担保带来的成本纳入财政预算之中。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如果采用恰当的会计方法来计算捷克政府所提供担保的成本,1995~1998年其财政赤字应比公开的数字大5倍。
    案例三:中国政府需要面对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NPL)中*后需财政核销冲账的部分。1999年我国组建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职负责处理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贷款,剥离的不良资产规模在14 000亿元左右。从实际资产处置效果看,不良资产的回收比率大致在20%-30%,但*终(原设想十年为期)能使回收率达到多少,还难以准确估计。
    ……
    目录
    **章 导言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主题及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和章 节 安排
    第二章 财政成本与政府效用
    **节 财政成本的界定
    第二节 政府效用及成本约束
    第三节 政府与银行业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 来自银行部门的财政成本的国际经验分析
    **节 银行危机导致的财政成本问题
    第二节 转型**银行危机的财政成本问题
    第三节 维持银行稳定的财政成本
    第四章 经济转型中的中国财政与银行业
    **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银行业转型
    第二节 财政与银行的关系沿革及能力对比
    第五章 政府主导银行业改革的效用分析
    **节 政府主导银行业制度变迁的效用构成
    第二节 政府租金效用偏好
    第三节 政府的效率效用偏好
    第四节 政府效用的动态变迁及效用约束条件
    第五节 地方政府的效用偏好
    第六章 我国银行业改革中的财政成本
    **节 对银行业改革成本的量化分析
    第二节 政府向银行业注资的改革成本分析
    第三节 政府处置不良资产的改革成本
    第四节 政府支持国有银行业改革的成本补偿和效用分析
    第五节 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其他财政成本
    第七章 政府在银行业转型中的长期财政成本问题
    **节 研究长期财政成本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政府担保所导致的财政成本问题
    第三节 软预算约束下的不良贷款及财政成本
    第四节 银行风险可能导致的财政成本
    第八章 控制来自银行部门的财政成本的政策措施
    **节 界定政府与银行的关系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第三节 进行有利于控制财政成本的财政管理制度创新
    第四节 硬化预算约束
    第五节 规范政府担保行为
    第六节 防范来自银行风险的财政成本
    第七节 优化委托一代理机制,完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