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作者:刘德喜
  •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45483109
  •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本书聚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一方面深入论述“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内“一国两制”的探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世界大湾区交流互鉴五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定位、意义、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等进行具体论述,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引导,助力这一**战略实施,并为读者了解、认识党和**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权威蓝本。
    文章节选
    二、实现比较优势的综合集成 ( 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集成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区域之一。 但不可否认, 它也是差异化*显著、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面对世界上其他湾区建设不曾遇到过的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取得辉煌的建设成就, 其中的关键就是将各地比较优势化为集成优势。在未来实施“十四五”规划过程中, 应当继续发挥这一优势。 港澳广深四个**城市各有所长, 齐足并驱担当“领头羊”,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肇庆等 7 座节点城市资源禀赋各异,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广东、香港和澳门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的互补优势, 是大湾区产业循环的内生动力。在产业转型级方面, 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城市各有优势, 也各有短板和弱项。香港高校密集, 基础研究能力较强, 在人才、科研、资本、法治等创新要素上达到***水准, 但没有全球性的科技企业,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香港。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的科技创新体系, 但缺乏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性科研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广州的高校和科研平台资源丰富, 但缺乏**级龙企业,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制的约束较多, 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澳门是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 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 但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逐步改变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局面。除四大核心城市外, 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传统产业集群为主,多数企业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 一个**、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还有三种流通货币和迥异的法律体系,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格局。具体来说,粤港澳三地在经济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以及经济自由度、市场开放度、营商便利度及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辩证地看,一方面, 我们要看到这种制度性的差异会影响到大湾区内人流 、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 影响到跨境协同创新效率和市场融合深度。另一方面,有多样性, 有差异性,就有互补性, 把各自的特长、优势组合在一起, 就能形成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一国两制”下, 可以把港澳市场经济成熟、国际联系广泛、科研力量比较强等优势, 与广东**广、市场大、制造业发达等优势结合起来。 要提升大湾区竞争力,就要优化原有合作创新格局,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带来怎样的竞争力? 广州超算**与大湾区各地共建“**大脑”的成果就是极好的说明。作为大湾区重大创新平台, 拥有“天河二号”的广州超算**近年来建立了南沙、佛山、中山、珠海、东莞等多个分**, 构建了辐射粤港澳的超算资源集群,广泛服务于高校、政府和龙头企业, 支持**级课题超千项, 不仅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更有力支撑了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跃升。今天, 随着一个个合作创新平台的加速建设发展,“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正撑起大湾区的创新“脊梁”。与此同时, 大湾区各地充分利用各自所长, 发挥港澳科技服务业发达、广州科研院所集聚、深圳企业创新能力强大、珠三角其他城市制造业体系完善等比较优势, 正加速打造“研发—转化—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科创产业集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研究员张燕生指出,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例, 深圳的研发强度是4.13% , 香港是0.73% ,广州是2.6%。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有创新活力的地方是深圳。但深圳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短板,而这正是香港的优势——香港有多所**的大学, 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效率*高的现代金融。在现代服务方面,香港也具有***的竞争优势。可以说, 深圳的短板正是香港的优势, 香港的短板也是深圳等城市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互补还体现在区内其他城市之间, 比如广州的商贸和服务业比较发达, 包容性强, 而佛山传统制造业*发达, 草根经济占上风。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员院长郑永年看来,广州是世界商贸**, 深圳是科创**, 香港则是金融**,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但是,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政策协调统一上还有待加强, 要向欧盟学习, 避免恶性竞争, 形成合理的劳动分工。 作为***的制造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成熟度*高的湾区, 是中国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区域之一。数据显示,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生产总值达11.6 万亿元, 较2018年增长6.7%。可以说,比较优势的综合集成效果已初步显现。 (二)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集成优势的两个** 一是互联互通催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 创新”集成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 深圳不断催生新业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 而香港资本市场成熟、金融服务优势明显。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下, 大湾区内易于形成“金融 创新”的集成优势, 为区内企业的创新链条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及成长平台。 *能彰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 创新”集成优势的典型代表是金融科技产业。目前, 在香港, 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已有600多个, 在深圳则有移动支付、智能投资顾问、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产业正在扮日益重要的市场角色。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 香港有着稳健**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的监管及法律制度, 可以为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环境促进创新发展。香港多类型的金融市场主体更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聚集了诸多金融科技人才和产业的深圳, 则可以借助互联互通机制, 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支付等新兴技术与香港的金融服务融合,从而提升大湾区内金融机构及工商业的运营效率, 协助业界开拓新的发展模式。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陈德霖曾表示, 香港与深圳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两地要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达至双赢。 除了金融科技公司,大湾区还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多种类型的创新企业。在众多企业由小而大发展的过程中, 互联互通的融资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近年来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及基金互认安排等举措, 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也让香港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获得更多渠道投资内地产品。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的统计,仅在基金领域, 2015—2017年7月底在互认安排下内地和香港两地总体净销售额已近 100 亿元人民币。 大湾区内源于互联互通而形成的“金融 创新”优势,不仅体现在融资层面, 还推动企业在商机开拓中将创新带向国际。多种类型的创新企业可以借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 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随着互联互通措施的先后落实, 市场上的人民币投资产品的种类和额度大为增加。由此,大湾区内的创新资本将拥有更多向外扩围的路径,香港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大湾区内的离岸人民币结算、融资及资金管理需求。 香港还拥有与国际金融服务紧密互动的规则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可以成为大湾区内有意“走出去”的创新企业的扎实阶梯。汇立银行事局主席陈家强认为, 大湾区的企业可以在香港成立财资**, 进行金管理; 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效益; 还可以借助香港在企业并购方面的专业服务, 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领域。 二是进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2020年4月27日, **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这一方,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发布了规章草案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次日, A股沪深两市双双高开, 盘初市场下挫, 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一度跌超2%,随后指数探底回升陆续翻红,其中创业板指涨0.6%。 自2009年设立以来, 创业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重要平台。设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改革正式落地,有望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活力,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曾任中山证券**经济学家、中山证券研究所所长湛表示,无论来自传统行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要企业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且具备高成长性, 创业板就应当为之提供发展壮大的平台, 创业板规律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各类高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对接如虎添翼。曾任粤开证券**经济学家、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则指出, 新经济对广东省、珠三 角和深圳市增长的拉动率将越来越高,但新经济高度依赖于创新, 而创新需要加大投人,在创业板改革后,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将更为便捷, 资本市场通过提供资金和正向激励, 能够加快创新活动。因此,鼓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符合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是广东省借力创业板改革发展新经济的关键, 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