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书山行旅(光启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书山行旅(光启文库)

  • 作者:罗卫东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211543
  •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 页数:368
  • 定价:¥7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211543
    • 作者
    • 页数
      368
    •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01日
    • 定价
      ¥7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经济学家罗卫东教授的学术随笔集。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有作者对大学的思考,对学术经典的解读,还有作者治学、从教几十年里读、编、校、译书的过程中所感、所思、所想,凝聚着一位热爱阅读的学者多年的读书思索和学术心路历程,全部文章都离不开一个主题词——书。可以说,本书就是他行旅书山的游记。
    文章节选
    我的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总是对我说如何怀念读大学时,和朋友在玉泉校区永谦活动**前面的长木椅子上聊人生、看星星的美妙感受。这或许是种美化了的心理感受,可就是这一把长椅便可让学生留下如此好的印象,这足以让我们的建筑师们反省。我在想,将来他或她向自己的孩子讲到大学时,总还是会描述坐在椅子上看星星的经历的。为了体验他所说的那种美妙,我还专门在晴朗的夜晚去坐了一回以前绝不会引起关注的这类椅子。当然,我没有他那样强烈的感受。我在想,这种感受总还是很多因素搭配的结果,适宜的天气,好的朋友,特别的一个经历或者事件衬托的好心情……
    也许是远离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感受吧,今天那些设计新大学或者老大学新校区的建筑师似乎都没有认真地反思过自己曾经的大学经历以及建筑在其中的功能。
    我是比较害怕看那些老大学的新校区的,尤其害怕去高教园区参观。
    首先是面积很大。一般的高校,招收万把人左右的规模,占地都在干亩以上。极目望去,除了点缀在空旷地面上的建筑群以外,就是大片的人工草皮和移植的各类树木。建筑的间距和人行道都非常宽阔。地面场景几乎是一览无余的。
    其次就是整体风格的雷同。不仅各地的高教园区几乎分不出彼此,完全缺乏个性和风格,而且说实在的,要是有人告诉我这里是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再次就是建筑缺乏个性。到处都是崭新的、镶嵌着玻璃的房子。墙体也都是贴着或者横条或者竖条的墙砖。建筑内部的走廊也几乎清一色地类似于宾馆或者写字楼。在这样的地方读书,似乎不太容易沉静下来,也产生不了什么亲切感。
    古代的书院在选址上无论是否有意识地讲究过,依我今天的眼光来看真的是非常适合讲经、读经和研经的。未必在每个教室边的天井里都种上芭蕉树、修竹或者别的什么引人遐思的植物,光是周围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就很可以称道。起码氧气和负氧离子的供应是充裕的。这些对于高度运转的大脑是多么重要啊!
    相比之下,今天新大学的选址已经堕落到多么低的水平。随便找一块平地,价格尽可能地低,面积尽可能地大,除此以外便无所谓了。结果,我们就看到有太多的大学和讲究节约成本的工厂和仓库搬到一块去做了邻居。弄得学生看书和上课的时候耳朵里面充斥的都是机器轰鸣的声音,鼻子里面闻到的是化工产品的气味。
    仅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其实是分不清生产物品和培养人才之间的本质区别的。在我看来,大学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制造物品的。这里的关键词就是“培养”。所谓培养包含了养育、熏陶、培植等含义在其中,它完全不同于“制造”或者“加工”,后者让人想到的是机械、标准和强制塑形。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机的、演化的,而后者是机械的和建构的。我们的大学不是制造一个供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运行所用的零部件,而是要培养作为社会细胞的完整的人,他有精神、有情感,需要爱与被爱。大学,如不能让走向社会的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审美感受力,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在培养人。有一个教授说得好,大学不是养鸡场。这句话之所以说得妙,是因为目前的大学就其建筑而言在迅速地养鸡场化。
    大学的建筑应该服务于培养人而不是加工、制造人的目的。
    如果仅仅是把学生作为半成品来进行加工和制造,那么整整齐齐的,像是流水线和装配车间一般的教室、寝室就不仅是必需的,简直可以说是好的。
    要问我对大学的选址和建筑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很简单,首先是氧气必须足够供应知识生产和传授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噪音源应该尽可能地少,分贝要小。其次,建筑必须首先考虑其供人日常使用和审美的需要。再次,必须方便学生和老师之间彼此的交流和互动。这是底线,在此之上,可以考虑更多的样式和类型。当然考虑中国人特有的****的理想,无论建筑还是景观,*好尽可能自然一些,人工雕琢的痕迹尽量少一些。
    目录
    序 竺可桢为什么伟大? 大学的建筑该是啥样 怎样选大学? 关于文科繁荣和发展的六点思考 为什么要读经典? 读书“六心” 好社会何以可能:《道德情操论》导读 从《道德情操论》的汉译谈谈研究型翻译 国民财富还是**财富:《国富论》导读 “人”之品格:《学术与政治》解读 经济学入门必读的篇文献 人类的启蒙永无止境 启蒙运动的多副面孔 亚当·斯密的启蒙困境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苏格兰渊源 市场经济成长的“理想类型”:读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 激情还是利益:阿尔伯特·赫希曼《激情与利益》读后 历史主义经济学远去的背影:《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序 自然法观念与现代经济学的起源 奥地利学派VS洛桑学派:西方经济学内部的世纪对垒 经济科学能做实验吗? 雄狮的光荣与梦想:马歇尔教授的成功和失败 天才与时势:读斯基德尔斯基《凯恩斯传》有感 斯密经济学的当代传人:罗纳德·科斯 科学与爬树:一本有趣又有益的科学家自传 文德昭示何可期:刍议《中国文化通识:人性与现代性》 野百合的春天:《奶酪与蛆虫》读后感 神保町的书店 学术心路三十年(1978—2008) 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