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李商隐十五日谈(余世存鼎力推荐,青年诗人李让眉拆解李商隐诗歌密码)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李商隐十五日谈(余世存鼎力推荐,青年诗人李让眉拆解李商隐诗歌密码)

  • 作者:李让眉 著;胡杨文化出品,有容书邦发行
  •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 ISBN:9787510710681
  •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作者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每日一讲,共十五讲,描绘了其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 李商隐的诗常被人说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作者的解读平易晓畅、引人入胜。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
    文章节选
    一切的话不说透,含糊其辞,看似在摇摆,其实不过都是出于珍惜。 所谓“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如果说南和北的隔绝在无奈之下还能保留一点期盼,那么东和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完全是绝望和无能为力了。 拥有过,但还是失去了,失去后反复琢磨体味,才越来越觉得失去是注定的,自己本来就没有能力去长久拥有——这种不再抱有期待的伤感,是停滞的时间里,这场心事的第二个渡口。 他多解的手法本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仿佛太湖石,所谓漏透瘦皱,都是在邀请光影的进入,邀请人为它命名。 因为贫瘠的童年记忆,李商隐的性格敏感而脆弱,他爱惜羽毛,不愿意把脆弱情绪堂而皇之地展示出来,却又不甘心闭口不言。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操纵语言,在诗作中制造一个封闭的自我空间挡一挡外人的视线,然后妥善地安放自己的痛苦——他的诗风也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彻底成型的。 他们握住了他们看到的光,这些光亮层累在人间的土壤里,*终形成了今天。 后 记 这本小书整理自一套讲稿。我口才本不佳,应下了这样的开口差事,只是因为无法拒绝“李商隐”这个名字。我曾研究过不少诗人,有时为他们的诗,也有时只为诗后的人,至今尚未停手。在尚看不清边际的前路,我早有终将遭遇李商隐的自觉——虽然本以为这照面会来得更晚些,晚到我自认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真正且说且录走下来我才发现,准备本就不必完全,也没有完全。 一场偶遇,总会比审视、调查或窥探要来得愉快。 于是计划中的讲稿*终在这样的愉快里变成了漫谈:说是我硬拉你说个山跑场马也好,说是不设听众的空中语也不妨,它不见得全面,但好在能尽兴。十五天,从局促紧绷到快然投契,更到随心率性而无不可言,你当能看到这样的变化——我也不曾试图在*终的修订中抹平它。 这是时间的力量,而时间,本也是诗的一部分。 不同于一些横空出世而浑难理喻的天才,李商隐是个能生长也会呼吸的诗人,他的诗歌遂可看作时间的垒和。虽则他看似并不屈从于线形的时轴,而更偏好将之打散再行重构,甚至隔开不同的流速,任两股时流一快一慢,交错并行——但究竟他是时间的解人,也清楚地知道并能娴熟地运用它的分量。 敬畏与依赖成其人相,而拨弄与量校则脱乎神相。这十五章漫谈,正是在这样的人神交界之间,各自找到了位置。 我们不妨将这本小书比作为空中神影绘制的一张画像:**日以接受史打底稿;第二日便以身世刷轮廓线;第三、四日以周遭人物设衬色;第五六日则以感情丰盈其肌理、点染其眼波;第七至十二日解诗,细绘衣纹披帛、宝珠法器;第十三、四日说宗教,则可造云雾、起背光了——当然,画中之神再出尘,这张小影*终还是要挂回到人间的粉墙上,以此,我们方能走到第十五日的回归、对视与冀望。 书依讲稿改成,因此语言上保留了口语习惯,而并未将语言调度的野心加诸其上。这虽与我预想的样子不同,但真正面对这套成稿时,我倒更感受到了这样平易表达的合宜。 面对这样的个体,任何曲转和变化都是对读者的进一步干扰——不论滤镜是否有自己的美学意义。平实化的讲述并不出于呈授的态度,而只近乎介质的自觉:李商隐自身已太擅掩映了,他的遭际与哀欢多在事典的颠倒虚化中模棱恍恍,渐至失真——甚至对某些读者而言,这失真几能致幻。要破除幻觉,见到李商隐本身,阵中人当已不能再多承受一层幻术。 前路多艰,我虽不乐翻译,行来也究须将绊子拆拆。然每人皆有自己顺手的路数,愿你只看着我且谈且着手便好,万莫带累了自己的习惯:我们要见的,本不会是同一个李商隐,而我手头的纽襻,也不一定就系在你的包袱上。 限于篇幅,这本书中选的诗不多,我谈得也任性,但诗本便不必是知识点的载体。它存活于察觉、碰触,甚至可能存活于消逝之隙。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说得愈放诞率意,抛给灵机的着力点反而多些——那么诗的闪现、栖生或者也便容易。 嗯。翻这本小书时,我希望你就是抱着这样轻松的兴味和我坐在一起的。 我们且一同听任诗和李商隐来是不来。
    目录
    目 录 听李让眉讲那过去的事情(代序) **日 为什么是李商隐? 留得枯荷听雨声 第二日 李商隐的时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三日 李商隐身边人物群像 高楼风雨感斯文 第四日 李商隐的诗学偶像 天河夜转漂回星 第五日 李商隐的感情 偷桃窃药事难兼 第六日 李商隐的婚姻 帘外辛夷定已开 第七日 《燕台》之分析 风光冉冉东西陌 第八日 李商隐《无题》之猜测 相见时难别亦难 第九日 《无题》: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 凤尾香罗薄几重 第十日 李商隐《无题》中的中国式审美 来是空言去绝踪 第十一日 有题目的无题:《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第十二日 李商隐的咏史诗《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 第十三日 宗教基因和诗的演变 萼绿华来无定所 第十四日 宗教的后身与李商隐的变化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第十五日 看世界,用李商隐的滤镜 梦为远别啼难唤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