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万千心理·婴幼儿的情绪世界:建立原生家庭中的安全关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万千心理·婴幼儿的情绪世界:建立原生家庭中的安全关系

  • 作者:(美)艾丽西亚·利伯曼(Alicia F. Lieberman) 著;何子静 译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39638
  •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 页数:324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婴幼儿因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还不完善,因而无法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本书为亲子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试图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到底在用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达什么。 本书阐述了如何养育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幼儿,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养育情境(发脾气、如厕训练、分离焦虑、睡眠、进食、社交、上托儿所、父母离异、屏幕时间等)。书中侧重在依恋关系的视角下,阐明亲子之间的互动、养育者对幼儿情绪的体察与理解是如何促成儿童内在的**感的建立,并ZUI终促使幼儿成长为健康、充沛的个体。作者在言语之间倾注了许多温柔与慈悲,让我们感受到她对这些小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这本温柔的书把深邃和枯燥的理论揉进了日常生动的小互动、小情景里,不仅有助于专业人员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让初为人母人父或者正在备孕的读者感受到养育新生命的美妙。
    文章节选
    发现世界 学步儿阶段,人类的两项基本动机——依恋和探索——的关系得到了重构。这两个动机都是通过具体行为来表达的,使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在特定时间里想要或者需要什么。依恋的动机让孩子通过靠近、追随、寻找不在的父母,寻求被抱起来、拥抱、偎依和紧挨着等行为来更加接近父母。这些行为表明,学步儿觉得有亲密和确认的需求。探索的动机让孩子为了行走、攀爬、跑步、跳高和审视周围世界而远离父母。这里,孩子的主要动机是了解世界。 当学步儿尝试依恋和探索时,他们的父母则必须要适应养育行为中两个互补的设定:保护行为,通过趋近和亲密给孩子提供营养和**;放手行为,鼓励孩子无畏探索。 20个月大的珍妮正准备参加她的第1个派对。当她和父母到达时,珍妮在一个新房子里遇到了一群陌生人。她扯住妈妈的裙子,把脸埋在妈妈的裙子里面,时不时地探出头来,露出担忧的表情。女主人尝**诱人的玩具来调动她的情绪,但是在ZUI初的15分钟里,珍妮似乎黏在了父母身上。很明显,她需要和他们的亲密接触,让她在这个不熟悉的情境中感到**。她的父母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并没有给她压力。取而代之,他们指出熟悉的人,以及房间里好看的特征,这帮助她感到轻松。逐渐地,当她看到一个9岁的男孩时,她放松了下来,因为这是她认识并喜欢的小朋友,她接受他的邀请一起玩,但仍然时不时地看向她的父母,父母也给予她鼓励的话语。很快地,珍妮开心地跟随其他孩子去玩了,虽然她还不时地回来拥抱父母或者向他们展示一个玩具。 18个月的哈利,整个早上都在要求去“园(公园)”。这时刚9:00,但是这个星期天早上,哈利从6:30开始就醒着了。爸爸在床上抱着他,试图用一些玩具来稳住他,并且做出短期的承诺:“在我们吃完早餐之后,哈利。首先我会起床,然后我会去洗澡,接着我们再去公园。” 这种对一系列事件的细致陈述让哈利满意了一段时间。他在父母的房间和自己的房间之间走来走去,带着玩具到爸爸的旁边玩。他时不时地问他:“爸爸,现在起床?现在园?”等到他们终于来到游乐场的时候,哈利放开爸爸的手,很开心地跑到滑梯那里。他渴望探索,而且他知道爸爸就在后面跟着他。有段时间,哈利自己爬到滑梯上面,这是他非常喜爱而且训练有素的活动。爸爸愉悦地看着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儿子的成就做出表扬。过了一会儿,哈利决定转而去玩荡秋千。他来到爸爸面前,抓住他的手,然后一边说“爸爸,秋千”,一边开始朝那个方向走去。哈利知道现在他需要爸爸的帮忙,而且他找爸爸的时候充满信心,他预期肯定能够获得爸爸的帮助。 一个**基地 这两个例子表明:孩子在依恋和探索之间的平衡映射出父母对其探索所给予的保护和鼓励。当事情进展得比较顺利的时候,父母作为**基地,让孩子可以从这里起航探索,也让孩子可以充满信心地回到这里来获得安抚,然后又继续起航。 因为父母的这个角色,孩子在依恋行为和探索行为之间的平衡被非常贴切地命名为“**基地行为”。6学步儿被学习和探索中的挑战所吸引,把父母当作避风港,当孩子遇见恐怖的事情,或者当他们累了或有需求时,他们在避风港里获得安抚和**。 当学步儿在成人觉得完全**的一些情境中,变得很黏人或者要求被抱起来时,成人通常会感到很愤怒。比如,当孩子非要跟着父母一起进洗手间的时候,或者当孩子被一个陌生人拍了下头就大哭起来的时候,或者当孩子一看到狗(即使是ZUI温驯的)就变得极度黏人的时候,或者当孩子夜里不睡觉却非要人陪伴的时候,父母可能都会觉得很不耐烦。 虽然这些行为对父母来说可能很折磨人,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面对一些常见情境(比如黑暗,被单独留下来或和陌生人一起,以及面对不熟悉或紧张的刺激,如很大的噪声或突然的移动)时表现出恐惧,其实是很具适应性的。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上述情境都与危险风险的增加有关,可能是某种意外或者是猎物袭击。人类(包括孩子)在生理上就具备识别危险线索的能力,我们用内置的行为机制来应对危险事件,使自己尽量**并增加生存率。7,8这些机制包括靠近我们信任的人以寻求保护,这也是学步儿在难过时会本能地依靠的行为。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孩子的移动就是反映其感受的强大指标。寻求接近和接触(即依恋行为),表明孩子感到害怕,需要帮助让自己感到更加**。离开父母(即探索行为),表示孩子感到足够**,渴望寻求新奇而不是**。当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些行为的意义,并且对这些行为做出恰当的回应时,父母就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重视早期的恐惧:生存的生理基础 年幼的孩子时不时地会面临一些有潜在危险的情境,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常常被那些情境吓到,使得压力和恐惧成了孩子发展过程中,一个虽然不受欢迎但又不可缺少的存在。压力和恐惧在强度上有一定范围,从可预期的、正常的和可控的(比如学步儿刚刚开始上托儿所时的不安),到那些造成生理和情感**失衡且持续失调的。后者中,比较严重的情况往往起源于创伤性经历(比如非常痛苦的**手术,目睹了一起暴力事件,遭遇虐待等),损害了年幼孩子对于父母能够为其提供保护的信任。应对压力和创伤通常涉及3个步骤。 1、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2、评估情境后选择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逃跑、战斗、原地僵硬、向他人求救)。 3、使用被认为ZUI有用的应对策略。 这3个步骤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刹那间,而且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在婴儿、学步儿和学前儿童中,ZUI频繁和可靠的应对机制就是使用依恋行为,转向父母寻求亲密接触和确认。在面对孩子请求保护时,父母在身体和情感上的支持是一个关键因素,能帮助孩子回到情绪调节状态,并恢复**感。 ZUI近有关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在生命的第1年,那些对危险和**信号进行侦查、赋予意义和反应的大脑区域(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已经在运作了。一个持续12年的纵向研究,使用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杏仁核和海马的发育进行扫描,发现它们在1个月龄就开始生长,在大概2岁的年龄出现生长爆发期,在生命的前几年大脑容量增长率很大。这使得研究者做出结论:婴幼儿期是神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9敏感期的概念用于指代某些发展阶段,期间,个体的经验对于大脑逐渐展现的发育具有特别强烈的影响,尤其可能长期地改变大脑的性能。早期,也就是在大脑发育的敏感期,那些涉及恐惧反应的大脑区域在面对强烈的、慢性的压力或创伤事件时,没有获得照料者的支持性回应,因而恐惧反应无法得到缓解,于是过度产生了神经联结,使孩子更容易有出现焦虑和其他情绪困难的风险。相反,处于**依恋关系的年幼儿童,他们稳定地体验到父母回应他们的需求信号,这些孩子能够更好地从骇人经历所引起的压力中成功恢复。10比如,在一个研究里,让陌生人靠近(这是一个天然的危险信号)一个24个月大的学步儿,并对学步儿的反应进行观察。那些能够自由接近妈妈的学步儿,表现出较少的生理压力信号(僵硬、恐惧反应);而那些身体被束缚着无法接近妈妈的学步儿,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压力信号。11另外,如果年幼儿童的父母能够对孩子的恐惧信号做出保护支持的反应,那么孩子并不会被“溺爱”或者“宠坏”,相反他们会更加具有情绪韧性,因为他们学会信任父母,也学会信任自己。
    目录
    第1章 情绪在早期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 第2章 谁是学步儿 大脑如何塑造个体发展 发现世界 发现身体 探索心灵如何运作 第3章 学步儿及其照料者的挑战 父母的体验 通向**基地的阻碍 从**基地到伙伴关系 鼓励一种伙伴关系 第4章 气质的问题 气质类型 气质的社会化 育儿方式和**基地行为 气质、伙伴关系和匹配度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持续冲突 第5章 高活力的学步儿:向前冲 从**基地开始探索 高活力学步儿的运动和语言 有关气质与伙伴关系的一般性反思 和高活力学步儿一起生活 第6章 慢热型的学步儿:从容不迫 慢热型气质的概述 帮助慢热型学步儿享受他们原本的样子 第7章 早期焦虑 焦虑的早期起源 学步儿期的焦虑 可应付的焦虑是什么 游戏和对焦虑的控制 持续强烈的焦虑 促进情感上的**感 第8章 谈判的议题 分离焦虑 如厕训练的经历 晚间困难 进食困难 手足竞争 婚姻矛盾 当创伤性事件发生时 管教:它是否真的需要 应付社会变化:屏幕时间的示例 第9章 当父母离婚 离婚造成**基地的破坏 学步儿能理解什么 离婚妈妈的状况 离婚爸爸的状况 “分为两半的孩子” 是否存在一种理想的抚养协议 第10章 被托管的学步儿 过渡时间:说再见 在托管**度过** 问好:团聚的快乐和压力 父母和保育员的关系 麻烦的信号 托管的情感效应 选择高质量的托管 托管的质量重要吗 托管的社会现实 结论:保持亲密并且放手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