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德育现代化实践研究(新世纪版)/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德育现代化实践研究(新世纪版)/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 作者:鲁洁
  •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52522
  •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01日
  • 页数:408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4352522
    • 作者
    • 页数
      408
    • 出版时间
      2003年01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繁荣教育理论著述,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以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当代教育新理论为主题的《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慰和鼓舞的事。
    这套丛书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新”为基本出发点,以教育新学科、新论点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当前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有益于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所思考和回答。各本著述力求相对成熟,自成体系。
    我们编纂这套丛书,希望能反映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并能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我们还希望这套丛书既能体现严谨学风,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生动、活泼的文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些愿望是否变成现实,待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后,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加以评说。
    文章节选
    (一)主体性之于道德实践者的意义
    1.何为道德的主体性。主体与客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是一对重要范畴。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主体是能思想,会劳动的人,客体便是人作为主体致力于改造的客观世界。事物与社会的发展来自于主体的力量,正是由于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把客体按照自己的设计和预想进行构建。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主体性,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当然地附着于其中,这一界定主体内涵的属性,以自主、自由的形式表现,同时,与强制、��从相对。
    把主体论移人道德领域,进而引至德育范畴,旨在表明,在人的道德活动中,作为道德实践者,如果无法行使主体的权力,用自己的意志支配道德行为,那么,作为其个人的道德性便是虚幻,在根本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国民,便是很好的例证。将自己的全部意志托付于所谓天皇的“神谕”,以自戕式的举动,把个人的道德性淹没于“不伦不义”的战火中。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青年,当丧失独立的思想和辨析之后,在盲从和**情绪化的潮流中,会做出何等可怕的行为来?只有在主体性复归之后,才会出现反省至深的所谓的“伤痕文学和艺术”。
    我们的德育是以培养能自主判断、自我控制、自主践行的自律者。简言之,培养能凭自己的“良心”来从事道德活动的学生为宗旨,还是仅以会服从的所谓“听话学生”为满足的呢?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教育者都会选择前者。但问题在于,在教育过程中,为数不少的教育者出于自身固执的***的失落,以及对学生桀骜不驯的担心,常以不容置疑的命令、不容分说的强行,迫使学生做出自己预期的言语和行为来。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教育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繁荣教育理论著述,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以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当代教育新理论为主题的《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慰和鼓舞的事。
    这套丛书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新”为基本出发点,以教育新学科、新论点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当前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有益于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所思考和回答。各本著述力求相对成熟,自成体系。
    我们编纂这套丛书,希望能反映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并能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我们还希望这套丛书既能体现严谨学风,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生动、活泼的文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些愿望是否变成现实,待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后,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加以评说。
    我们相信,这套丛书对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录
    前言
    **篇 理性思考
    新世纪德育的发展趋势 汪怿
    中国现代德育模式的特征 朱炜
    体验道德探究 张栋梁
    师生互动德育准则初探 古人伏
    论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 颜培红

    第二篇 现状调查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赵炳红
    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缪建东
    南京市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课题组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研究报告 赵志毅

    第三篇 模式探索
    “班级文化陶冶”德育模式探索 上海市北郊中学课题组朱炜执笔
    “自主发展”德育模式探索 上海市封浜中学课题组金崇德执笔
    “小先生制”的实践 卜海市行知二中课题组王士杰执笔
    “协同、整合”德育模式探索 上海市华坪小学课题组郭西薇执笔
    在“活动”中使德育活动化一活动德育模式探索 上海市同泰路小学课题组王时松、王莹执笔
    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北京西路小学课题组张敏执笔
    休闲教育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课题组张锦堂执笔
    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宝山区罗泾**校课题组 潘月娥 执笔
    德育体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刘惊铎
    第四篇典例分析
    能为家庭分忧的陈欣 董梅
    感到“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中学生 杨伟大
    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 冯建红
    戏说初中生刘敬 王守明
    小彬的成长点滴 孙洁
    三个中学生的故事 邹红
    成长中有困难的中学生 吕兵
    **的高三实验班学生 苏华
    主要参考书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