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指南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指南

  • 作者:翁志勇 刘绍学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82446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326
  • 定价:¥2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阐述,要求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事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指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书适用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
    文章节选
    **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延伸阅读
    (一)物质、意识与实践学说的当代发展
    1.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物质”
    实践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出发点是世界的两重化,即世界被分为“感情世界”和“自在世界”。在还没有人的时候,已经存在着先在于人的自在世界。它对人来说,是无意义的“抽象世界”。人们通过实践活动,造成了属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世界,即“感情世界”。它是从“自在世界”中分化出来的即打上了人类感情活动印记的世界。感性世界同样是物质世界,由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的感性世界是历史的产物。当然,物质在“感情世界”和“自在世界”中��同样存在着,而对于人来说,有现实意义的、能被直接感知的和以感性的形式肯定它存在着的,是感性世界中的有形的感性存在物。而且这些可以被感知的感性存在物,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历史地形成的。离开了人、人的感性活动、人的实践来理解物质就不能了解物质与人的关系,不能了解物质的具体性和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对对象、现实、感性,“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物质的外延应该包括在“对象、现实、感性”的外延之内。因此,在回答什么是物质的时候或对物质概念进行定义的时候,不应该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实践和主体,而同样应该把物质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并不是它的机械性,而是它不了解入的社会性和能动性,只把物质看做是人的感性对象,而不能把物质看做是人的感性活动。
    不少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仅仅理解为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其实,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不仅是指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指世界是否可以改变的问题。如果把物质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实践,这就不仅承认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且承认了世界是可以改变的。……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参考答案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