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南宋教育史(南宋史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南宋教育史(南宋史研究丛书)

  • 作者:苗春德 赵国权 王国平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046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79
  • 定价:¥6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南宋教育史》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著者对南宋的学校教育(官学、私学、书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育家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探讨总结了南宋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文章节选
    **章 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南宋教育是北宋教育的承续和延伸,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措施等方面,前后一贯,一脉相承。但是,北南两宋毕竟时空背景、发展过程和侧重之点不完全相同。因此,其教育的基本特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下面,我们分五节试析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节 以儒治教的文教理念
    宋王朝的创业之君太祖赵匡胤及其后继者太宗赵光义,虽然都出身行伍,但都深知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他们掌权后,都极为关注维护和巩固政权这个根本问题。在谋臣赵普“夺权”、“制钱”、“收兵”的建议下,太祖很快制定出**方镇、强化君权的基本国策。这也是宋代文教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于是,以文治国、以儒治教就成了赵宋王朝历代皇帝安邦治国的方略和指导思想。这一重文抑武的文教理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北南两宋文教事业的逐渐下移和持续发展。其重文抑武的文教理念主要有如下内容:
    一、尊孔及崇儒
    这是宋廷以儒治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文治国之���以要尊孔崇儒,我们认为:主要是孔子是“先圣”、“先哲”,是思想、理念即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符号。“历朝历代,替皇帝把思想门,站言论岗,全靠他。”因此,历朝历代尊孔的皇**竭力抬高他,甚至把他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同时,孔子又是“先师”,是教师的祖师爷。他一生自觉地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好古敏求,以传递和弘扬古代文化及伦理道德为己任,为当时纷乱的社会培养了大批儒士。这些儒士,诚如王安石所说:“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导言
    **章 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节 以儒治教的文教理念
    一、尊孔及崇儒
    二、重视知识精英
    三、读书、聚书和刻印书籍
    第二节 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和创新
    一、关于人际传承
    二、关于群体传承与创新
    三、关于媒体传承与创新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科举化趋势
    一、办学理念与科举取士目的相一致
    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受科举考试制约
    三、太学的“混补”和“待补”与科举互为“预备
    四、官学教育评价唯科举及第率
    五、官学招生为科举让路
    第四节 学派林立,教育思想多元化
    一、理学
    二、湖湘学
    三、心学
    四、吕学
    五、事功学
    第五节 爱国教育思想的凸现
    一、“中国”意识的确立
    二、南宋时局与太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

    第二章 南宋的官学教育
    **节 南宋的**官学
    一、南宋的**教育行政机构
    二、南宋**官学的设置
    三、南宋**官学的管理
    第二节 南宋的地方官学
    一、南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二、南宋地方官学的设置
    三、南宋地方官学的管理

    第三章 南宋的私学教育
    **节 南宋的蒙学及精舍教育
    一、蒙学与精舍
    二、蒙学与精舍、经馆的教材、教学
    第二节 南宋的家学与家庭教育
    一、家学与家庭教育分类
    二、家学与家庭教育教材与内容
    第三节 南宋的女子教育
    一、**女子教育
    二、平民女子教育

    第四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上)
    **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与成就
    一、南宋开创书院发展的新纪元
    二、南宋各地书院的快速发展
    三、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善和成熟
    第二节 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官学式微
    二、理学**南移
    三、与佛教文化相抗衡
    四、印刷技术的推进
    五、南宋以前书院文化的积累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历程
    一、高宗时的良好开端
    二、孝宗时稳步发展
    三、光宗时稳中有降
    四、宁宗时再度攀升
    五、理宗时处于鼎盛
    六、度宗时再创辉煌
    七、恭帝、端宗和帝呙时持续发展
    八、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四节 南宋的**书院
    一、南宋学者认定的**书院
    二、明清学者认定的南宋**书院
    三、当今学者认定的南宋**书院
    四、南宋**书院列举

    第五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下)
    **节 南宋书院的建制
    一、书院的类型
    二、书院的环境与布局
    三、书院的职事
    四、书院的生徒
    第二节 南宋书院的教学
    一、书院的教育目的
    二、书院的教学内容
    三、书院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管理制度
    一、书院的学规
    二、书院的会讲
    三、书院的祭祀
    四、书院的藏书与刻书
    五、书院的经费
    第四节 南宋书院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南宋书院对主流文化的选择
    二、南宋书院对主流文化的传播

    三、南宋书院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传递机制
    四、**后世书院文化走向辉煌

    第六章 南宋的社会教育
    **节 南宋社会教化的形式
    一、劝谕文
    二、乡约
    三、乡饮酒及堂会
    ……
    第七章 南宋的爱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张栻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吕祖谦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陈亮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叶適的教育思想
    编后语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